2009最后一天的展望


2009年12月31日

想说点什么,似乎想说的也没有太多价值。忘性很大,真正记得要说的东西太少了。

2009年的成绩,也许别人认为还不错,我以为还不值得拿出来多说,用四个字概括:乏善可陈。

唯一觉得欣慰的是,我对2009年中国和国际的宏观经济的看法和预测被证明是正确的,对于研究经济的人而言,这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

那么这篇日志还是对2010年的经济走势做个预测吧。

我们谁也预测不了天灾人祸,而随着环境恶化,全球气候越来越难以琢磨,自然灾害随时会降临,所以,我的预测是先假设2010年不会出现重大的灾难性事件。

我相信,2010年中国经济将在调整结构上取得长足进步,这一点比获得更高的GDP要重要和紧迫得多!如果中国经济结构不调整,则越快的经济增长,会带来越严重的副作用。中国人民当然很行,造就一个高增长并不是困难,难就难在科学合理及可持续的增长,不以牺牲子孙后代和我们的环境为前提的增长。因此,明年GDP应控制在9%-10%为宜,如果结构调整较有效,因而内需得到大力提升,则增长8%也仍是非常理想的,经济增长的实质要远比GDP数字重要和实际!

其次是通货膨胀的忧虑。在全球大救市之后,还想期待低通货膨胀,这简直是缘木求鱼。通货膨胀是必然的结果,人们唯一能做的是,缓慢释放这个魔鬼,令其对经济的冲击尽可能小。其中,各国经济恢复的进程不同,是避免同时出现全球性通货膨胀的一个客观因素。通货膨胀必然会越过国境进行传递,也就是输入型通涨,中国对于通货膨胀的最大的蓄水池就是广阔的内地。政府需要从两个大渠道引流,一个是将资金洪水引向中小城镇建设和县域经济,一个是将资金引向境外,鼓励各种形式的对外投资。无论如何,要做到上述两点,释放资金压力,必须进一步放开对民间资本的限制,这可以通过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和全面降低民营经济进入垄断行业的门槛来实现。由流动性带来的通货膨胀并不可怕,中国有足够大的池子吸收掉它,问题在于如何做,何时做,以及做到何种程度。

关于民生问题,主要关注点还是房价、教育、医疗和养老制度改革。

房地产不会大降温,这是城镇化建设的需要决定的,主要是引导房地产企业适应新形势,转变经营风格。一线城市房价会受到抑制,根据各地实际的供需情况和刚性,适度回调或上涨速度受到压制,但无法从根本转变整体的房价格局。一些二线城市,甚至三、四线城市出现的盲目炒作,面临较大风险。房地产整体上向二、三线城市转移,赢利模式会有调整。

教育改革将重会在高等教育方面出现新的变化,政府和社会公众已经无法容忍在高学费下大学生无法顺利就业的局面了。医疗和社会保障部分将是财政政策扶持的重点。

股市将仍然维持牛市,这几年A股已经明显分化,个股与股指并不是同向变化。比较大的考验在明年后半年,主要风险来自宏观经济,一个可能是欧美经济出现双底衰退,一个可能是全球经济进入较大范围的通货膨胀,特别是中国进入通货膨胀,则股市可能出现很大不确定性和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