拦火车告状代价太惨重!


郑风田:拦火车告状代价太惨重!

 

中国古代冤民喜欢拦轿告状,并且在传统戏剧电影中屡被传播,现代冤民受其影响,毒害也真不少,但现在没有轿了,就拦车告状。今年湖南一环境污染地区的冤民们就把交通要道给堵了,引起媒体的关注,最后冤屈得到昭雪。过去堵火车道的不是没有,但非常少,因为危险性太大。虽然那么做可能会引起大的动静,但付出的代价可能很惨重。近日发生在天津的冤民拦火车告状,就付出4人的生命代价。据人民网新华网30日的报道,282015分,在天津静海火车站附近,京沪铁路178公里加750米处,一辆路过的和谐号动车D38次,将在火车道上欲拦车告状的冤民4人辗亡,5人辗伤。不过人民网用了一个匪夷所思的词:剐碰,数名非法运营三轮车司机剐碰。剐碰能剐死那么多人?

 

报道讲,天津市静海县部分非法运营电动和燃油三轮车主,因对静海县集中治理非法运营电动和燃油三轮车的措施不满,司机想拦火车,以引起关注,于是他们推倒火车道护网,推倒保安人员,闯入车站的铁道,被高速行驶的D38次列车剐碰所致。如果如报道所讲,车站保安应该知道农民要占火车道了,为什么不赶紧通知列车驾驶员?虽然这些拦道的农民不对,但付出这么多的生命代价,铁道部是不是也有责任?不能辗死话该吧?

 

农民为什么采取这么激烈的上访形式?

为什么农民采取这么激烈的上访形式?据人民网的报道讲,“据静海当地居民介绍,这种三轮车被称为“三马子”,有电动、燃油两种,平时因为争道经常发生车祸。为此,从今年7月份开始,静海县对非法运营电动和燃油三轮车开展了集中整治”。新华网的消息讲“近年来,在静海县县城非法运营的电动和燃油三轮车,扰乱了出租运营市场,给群众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交通隐患,因非法运营电动和燃油三轮车引起的交通事故频发。为此,从今年7月份开始,静海县对非法运营电动和燃油三轮车开展了集中整治”。

 

整治城市黑车不易采取激烈取缔形式。

大城市的黑车整治一直是个令人诟病的事情,上海整治黑车采取倒钩政策,已闹出了孙中界式的恶性事故。其他城市的骤风暴雨式的打击,也都效果很有限。其实这背后有三大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关注与解决:

 

其一是出租车行业的垄断经营及其高价问题。许多城市出租车都采取卖断垄断经营问题,出租车公司坐收暴利,其实出租车司机与居民都是受害者。出租车司机每月最大的收入都给了几乎什么都不干的出租车公司,而乘车费近年来也是连连上升。高的准入门槛为黑车生存留下了大的空间。

 

其二是偏远地区居民出行难问题。在城市偏远地区的居民,其出行难一直是个问题,因为一般的出租车,有不少地方他们不愿意去,黑车司机在城乡结合部比较多,这些黑车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不少死角居民出行难的问题。主要原因就在此。一般的政府部门又解决不了,出租车很少来,黑车基本上能够解决他们的问题。如果一刀切式的铲除,对社会的和谐是不利的。打击黑车,让这两部分群体都受损。

 

其三是黑车群体为社会底层,如何解决他们的生计是个大难题。黑车司机被官方及媒体一个描绘成一个可怕的群体。其实开黑车的大部分是社会底层群众,他们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黑车都给锄除了,那些找不到工作的群体可能会通过别的途径来解决生计问题。反正他需要生存,逼急了,说不定会干出些铤而走险的事。过去有那么几年,我一直在比较远的城乡结合部住,坐过不少“黑车”,跟他们接触比较多。发现这个群体其实挺好的,服务态度等都不错,并不是象媒体所讲的那么“黑”。

 

即使是“黑车”司机大多数为社会底层群体,也不应该被盲目铲除干净。否则对整个社会和谐不利。

 

所以,这次恶性事故发生了,不仅仅冤民需要反思,以后告状不要采取这么激烈的方式;铁道部是不是也应该反思,不能辗死了白辗,最少应该让车站保安人员知道,出事了应该迅速通知火车司机停车;天津市也应该反思,这种激烈的取缔黑车行为是否合适?如何保证底层群体的生存以及偏远地区居民乘车难问题?

 (评论者郑风田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