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地图的话题暂时放一放,说点别的事。
最近一段时间,随着房地产又开始升温,拆迁户的火爆故事接二连三地出现。有的用铁栅栏、废轮胎、钉满上万只朝天铁钉的木板,把自己面临拆迁的房子,变成武装到牙齿的堡垒;有的向前来拆迁的人泼汽油、扔土制燃烧瓶;有的往自己身上倒汽油,最终点了火,消防队灭火,医院抢救也没救成。拆迁居然变成了死亡游戏,这样的悲剧实在不该发生。再说两个我知道的拆迁故事。
某大城市的一个拆迁户,自有房子的面积大约30多平方米,得知要拆迁,他觉得发财的机会来了。拆迁补偿费开价多少?估计没人能够猜得到:5亿人民币。不知道这个数字他是怎么算出来的。据说中国大陆最昂贵的单体别墅,一套大约1亿元人民币。哪个黄金钻石地段30平米的房子可以值5套顶级别墅?拆迁谈判旷日持久,毫无进展。该市一位副市长不得不亲自出面、亲自上门,与这位拆迁户面谈。该拆迁户还真的很爽气,看到大领导来了,说:副市长亲自来,我就给你点面子,让个价。副市长的面子值多少?2.5亿。当着副市长的面,这位拆迁户同意把要价降一半,副市长的面子的确够大的。但是,2.5亿也等于一栋高楼啊。不知道下一步副总理、副主席亲自见他,面子还能有多大,再大也大不过副市长了吧。
还是这个大城市,另一个拆迁户,自有房子面积十几平方米。这位拆迁户可能“不差钱”,他的拆迁条件不要钱,要什么呢?他得知被拆迁的这个地方,将来要盖一栋30多层的高楼,于是,这位拆迁户要求:未来建成的高楼,从10层以上,每一层,在我这个十多平米的正上方,给我同样面积的房子。十几平米的地面“原地”换200多平米的叠加高层,看起来有点不合理,但是,人家发明了一个拆迁新词,叫做“领空权”。幸亏这个城市不是迪拜,没有建800多米、几百层的高楼,否则,拆迁户的“领空权”要进入太空了,而且还将是喇叭形的。
上面两个拆迁户的故事,我在年初听说的时候,只进行到这一步,后续还有什么发展,没有再关心。如今的拆迁户的确够火爆的,同泼汽油、点火相比,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性质上都差不多。拆迁户为何这么火爆?说到底,大家都是为了钱。但是,单纯指责拆迁户们无理、过分、漫天要价、狮子大开口,并不合适,因为它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具有相当大的普遍性。反过来,完全指责政府有关部分暴力执法,拆迁户不得不以暴制暴,也不合适。因为执法部门也有法律依据,不一定真的违法了。问题的关键在哪里?
中国古代有一个词叫做“上行下效”,其实问题就在这。“上”可以认为是政府,“下”就是拆迁户。政府一切以发财为主,以房地产为重,岂能怪百姓同样以发财为主,以房子为重?与“上行下效”意思接近的还有一个词,叫做“上有好者,下必甚焉”,程度上更严重一些。用大白话说就是,政府喜欢发财,老百姓就会喜欢“发大财”、“发横财”。如果政府和百姓在发财这件事上,各自在不同的领域,也许问题不大。如果都集中在同一个领域、同一个目标,那就要打架。土地房子有限,那就争房地产的“领空权”呗,也算是群众的智慧,是否今后还需要新的法律呢?
政府要发展经济,要让老百姓富裕,这没错。但是,其中有一个关键问题必须理清:政府能不能亲自参与发财的事情?中国古代有个改革家叫王安石,王安石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提出一整套改革方案,要政府学会理财,道理上没什么错,但是,怎么改,怎么理财,就是一个大问题。王安石的结局不太好,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王安石主持的北宋政府太多地直接参与经营性发财,把百姓变成了政府的竞争者。面对单独、小群体的百姓时,政府可以所向无敌,但是,面对全体百姓的时候,政府的处境就很难了,这叫“与民争利”。虽然王安石自己可以洁身自好,尽量做到公平公正,但是在王安石之后,延续他这一方式的人,就变成蔡京、宋徽宗了,亡国了。
因此,在发财这件事上,政府应该对自己的定位有清楚的认识。不是说政府完全不可以亲自参与经营,有些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领域、关键领域、基础领域,政府应该介入,例如航天、军事、发电等。并且,政府在这些领域的行为主导,应该以全民利益为重。而在很多其他领域,政府的确应该退出与百姓、与社会的商业竞争,政府只应该扮演一个规则制定者和公平仲裁者的角色。王安石变法的时候,年轻的宋神宗曾经说过一句话:让朕和小老百姓一起在小商品上竞争做生意,这不好吧(大意)?但是,宋神宗的这个觉悟当时没有发生作用。换句话说,政府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鼓励全社会发展经济,不等于政府大量地直接参与经营,其中应该有一个界限。否则,即便有法律,也严格遵守法律,政府依然会因为自身运动员、裁判员角色的混淆而有口难辩。
然而,中国的房地产问题还有一个难办的地方,由于客观原因,中国的房地产领域政府很难退出,不得不参与其中,这是中国的现实。除非把土地全部私有化,那么,拆迁之事便与政府毫无关系。拆迁户再火爆,也只针对资本家,政府乐得一身轻,做个和事佬。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如果土地不能私有化,如果早一点认清这个现实,中国发展房地产就应该有适合自己的方针和办法,而不应该照搬国外的那套办法,弄得现在政府与房地产资本家难解难分,想要秉公执法都心虚,底气不足。面对拆迁户的日益火爆,政府部门可能觉得冤枉,那也是活该。谁让政府当初头脑不清醒,如今已经被房地产资本家绑架了呢?什么是房地产行业适合中国的方针?道理也很简单,由于中国的土地归国家、集体所有,那么,土地资源利用的首要目的就不应该是一部分人发财,不应该是表面上的GDP参数,而应该是全民的真实生计,这个主次必须分清楚。
当年被一群洋奴忽悠后(这些洋奴恨不得早日全部私有化),现在的房地产已经这样了,拆迁户已经火爆到开始玩死亡游戏了,政府应该怎么办?从长远来说,应该迅速想办法调整现行房地产政策,摆脱被房地产资本家裹挟、绑架的被动局面,摆脱房地产价格不涨不行、跌了就完蛋生死单行道。从眼前来说,没什么办法,只有装孙子,老老实实对拆迁户们陪着笑脸、说着好话。但千万不要以为这只是暂时受点“胯下之辱”,以为日后还可以对拆迁户反攻倒算,而应该从源头上解决。所谓源头解决就是,要让房地产的利益,变成老百姓和政府的共同利益;政府要同老百姓变成同一条战线;政府不应该与资本家勾肩搭背,共同对付老百姓。政府与资本家的关系,首先不是要消灭资本家,其次不是要与资本家穿连裆裤,而是应该理直气壮地管理资本家。只有摆脱了与资本家的利益关联,政府才有可能理直气壮,才有可能获得百姓的信任。最后,还是那句老话,“上行下效”。如果政府一味想发财,就怪不得拆迁户想发大财,想发横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