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声音:从少代会提案看当代少年儿童成长需求
鲁 旻
中国少年先锋队上海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于2009年6月1日隆重举行。大会召开前夕,各级少工委充分鼓励全市广大少先队员、少先队辅导员和少先队工作者都来关心少代会提案,通过少代会代表提交议案、表达心愿。
提案是少先队组织参与功能的具体体现,有利于培养少先队员的主人翁精神,同时有利于推进少先队工作的社会化,实现少先队工作决策的科学化。本研究以少先队上海市第六次代表大会的1414份提案及4898名队员参与的网上心愿作为样本,采用SPSS进行处理,同时辅以群体座谈和个别访谈等方式,在此基础上展开分析和解读,试图真实反映当代少年儿童成长需求。
一、少先队上海市第六次代表大会提案及儿童心愿的基本情况
少先队上海市第六次代表大会共有正式代表1552名,由队员代表和成人代表组成。队员代表共1282名,每所学校(小学、初中)1名,体现最大代表性。队员代表涵盖团队员、红理会理事、优秀个人(集体)代表、少数民族代表、归国华侨及港澳台同胞子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以及市级竞赛获奖者等方面的代表。成人代表共270名,包括各区县少工委双主任(团委分管书记、教育局分管局长)、少先队“三员”(少年部长、总辅导员、教研员)、优秀大中队辅导员(含校外志愿辅导员)、市少工委委托代表等。
在上海第六次少代会召开前夕,少代会代表们认真履行代表职能,深入到中小队及队员中开展调查研究,建立了代表与队友见面制度,选择关注度最集中、最需要解决、最有价值的问题作为选题。同时在广大队员、辅导员中听取意见,形成提案,确保了提案符合队内各方面的心声和愿望。截至5月底,市少工委共收到代表提案1414份,共涉及问题10大类27小类,附议队员数达14482人。其中,思想道德类53份,占3.7%;身心健康类118份,占8.3%;社会环境与社会教育类373份,占26.4%;学校教育309份,占21.9%;家庭教育37份,占2.6%;少先队建设类16份,占10.3%;世博、环保、网络等时代性主题283份,占20.2%。
此外,上海少工委依托网络开展了表心意活动,共有4898名队员参与了网上心愿表达,形成了上海少年儿童的十大心愿,分别是:“我们向往快乐学习”(67.1%),“多交好朋友”(59.0%),“改掉缺点,养成好习惯”(51.0%),“我的身体更健康”(49.0%),“渴望家长对我们更理解”( 46.5%),“渴望家长对我们更理解”(46.5%),“盼望世博会举办得精彩成功”(44.6%),“老师更可亲”(44.4%),“双休日让我们能自主”(42.5%),“盼望有更多我们爱看的动画和电影”(41.7%),“希望少先队活动更丰富”(35.7%)。
二、当代少年儿童成长需求的分析
1.向往快乐学习,渴望课余生活更自主
减轻课业负担、向往快乐学习,成为当今少年儿童第一愿望。在代表提交的提案中,有139份涉及课业负担,附议队员达1590名,同时网络心愿数据显示,67.1%队员希望“学习更快乐”。
访谈中,队员们纷纷表示:“一个充满乐趣的学习过程才是我们真正感兴趣的。”队员们特别喜欢诸如“花两个月让一颗种子开花、结果”“参观垃圾分类站或污水处理厂”这样生动的学习活动。事实上,为了实现“减负增效”,许多学校提倡聚焦课堂,引导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然而孩子们仍希望学校能够探索分层教学,呼吁教师应注重对学生个性化指导。他们希望教师严格筛选作业,以各年级中等学生为标准,布置适量作业。在减负的同时,学校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发展个性特长,开设多种拓展型、研究型课程,成立学生社团,开放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等。
值得一提的是,《补习班让我们失去了双休日》等提案对成人掌控着双休日安排的主动权提出了意见。“双休日能让我们做自己的事,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是众多代表的共同呼声,这一心愿占网络心愿数据总人数的42.5%。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目前,中小学生在双休日自由度不高,所从事的有意义活动不多,生活内容和质量不高,课业负担繁重。许多队员表示:双休日并没有给自己带来真正意义上的休闲与快乐。有队员说:“但愿能在双休日抽出半天,让我们痛痛快快地玩。”
其实,成人掌握着孩子双休日安排的主动权,无论是玩还是活动,家长总要有所限制。此外,双休日加码是目前家庭教育的“潜规则”,这种盲目恶补严重剥夺了孩子休息的权利。孩子们无奈地期望:“假如有星期八就好了,那天总该属于我们了吧?”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提出:“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以及自由参加文化生活和艺术活动。”对于儿童来说,闲暇不仅仅是玩耍,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孩子每天按照自己的愿望随意使用五到七小时的空余时间,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的人。因此,我们要为儿童创造一个鼓励身心全面发展的有利环境,就需要充分考虑儿童真正适合他们的闲暇生活。家校要加强沟通,了解儿童的成长状况,充分考虑儿童真正适合他们的闲暇生活,并给儿童提供及时正确的指导。同时发挥社会的功能,丰富少年儿童闲暇生活的场所和内容。
2.提升交往能力,希望与父母教师更亲近
“多交好朋友”,“希望有更多年龄相仿的小伙伴一起游戏”,是孩子们的第二大心愿。网络调查中,59.0%的队员表达了这一愿望。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都非常渴望朋友。有代表表示,“和小伙伴一起玩的童年应该是最美丽的”,“没有朋友很孤单”。也有代表提出,“我们需要和好朋友一起玩耍、一起学习、一起交流。”“要加强校际间学生的沟通交往,最好能创设这样的平台。”值得注意的是,也有少数队员表示,“经常会为了小事跟小伙伴不高兴,而且根本不知道如何处理矛盾。”“看到自己的好朋友有进步,自己并不高兴。”“玩的时候,别人不肯听我的,没劲!”这说明同伴交往也是儿童成长的一门“必修课”。
事实上,与同伴交往是儿童发展的基本需要,这是因为由于年龄、智力、身心发展水平相近,孩子与同伴有相同或相近的兴趣,在交往时更容易产生共鸣,表现出更平等的关系。同伴交往可以锻炼孩子自主、独立的能力,与同伴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这都是与成人交往所不能替代的。针对同伴交往中出现的问题,成人应教给孩子交往技能,对孩子的交往行为进行指导。
中国家庭尤其注重对孩子的培养。“望子成龙”和“望女成凤”成为中国父母挥之不去的情结。这种情结使家长不断地向孩子提出过高的期望,往往给孩子造成心理重负。“有更和谐的亲子关系,获得家长更多理解”是队员们的第五大心愿,占网调总数的46.5%。提案中,有37名代表对家庭教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附议队员为249人。
由于平时工作比较忙,家长总是等孩子有事情发生时才出现。日常沟通的缺乏,使队员们普遍认为家长不了解自己真实的需求。特别多的中学队员表示,家长总在忙这忙那,尤其是爸爸,“他们离我们很远”。在队员的心目中,家长的保护就像一个“金笼子”,“我们就像一只小小鸟,想要飞,却怎么也飞不出‘金笼子’,被父母的期望牢牢地牵绊着。”孩子们呼吁“爸爸妈妈请放松些,有空和我们说说知心话”。有意思的是,队员表示非常羡慕父母小时候,可以去爬树、下河游泳,可以和伙伴趴在地上玩泥巴。也正因为如此,孩子们希望“爸爸妈妈能俯下身来,和我们一起重温儿时的游戏”。
师生交往的本质就是教师人格精神与学生的人格精神在教育情境中达成默契。在这种“相遇”中,队员们希望“老师能更可亲”,网调中44.4%表达了这一期望。有热情而不会“激动”,永远保持稳定的心态,不偏倚,对学生没有偏见,是队员心目中“可亲老师”的具体表现。不少中学队员希望“老师能放下自己的参照标准来感受我们;以我们的眼光去看我们的世界”。不少受访队员表示,老师们都很辛苦,但目前大多数老师太注重学习成绩,太看中分数了,“这样的老师不可爱也不可亲”。
尊师爱生是良好师生情感关系的基础。教师要得到学生的亲近、热爱,必须要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努力优化师生情感关系,特别要注意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要多鼓励,多关心,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教师的真情投入,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
3.关注身体健康,努力养成好习惯
有健康身体是队员们的第四大心愿,达49.0%。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小学生就已经有近视、肥胖等不健康现象,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诸多,主要在于学校或家长重视学习,而忽视了适当休息和体能锻炼。队员们表示:“我们既要努力学习,又要保证身体健康。”
渴望健康对少年儿童来讲,是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表现。队员都认为,“多开展体育活动,可以使身体更健康。”有队员表示,“伙伴们可以三五成群地打打乒乓、踢踢足球,活动活动筋骨,既可增友谊,也会使我们明天的精神更足。”
在谈到身体健康的标准时,队员们大都表示不太清楚。正因为如此,不少队员对自身存在的影响健康的不良习惯尚不能正确认识。由此可以看出,在新形势下,对少年儿童进行健康教育是非常迫切的。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应联手帮助少年儿童从小开始探索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热爱并发展每个人独特的生命,并将自己的生命与自然之间建立其美好的共融共存关系。
好习惯带来好人生,队员们都懂得这个道理。然而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队员们往往会忽略好习惯的养成。“改掉缺点,养成好习惯”在网调中的呼声也很高,达51.0%,位居第三。事实上,队员们对自己的缺点很清楚。“我有一个坏习惯,就是对同学没有一颗宽容的心。一丁点小儿事,就斤斤计较”。“我也有一个坏习惯,那就是经常躺在床上看书”。“我就是喜欢咬下嘴唇,只要嘴巴有空,就咬,早上一大早醒来也咬,爸爸妈妈,奶奶看到就要批评我。”……
同时,调查发现,队员们比较在意自己在学习上的“坏习惯”,多数队员表示最迫切想改掉的坏习惯就是“粗心”。一位队员说:“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考试总考不到100分了,每次分析试卷的时候,发现上面的题目我都会做,错的都是因为粗心。”在回答如何改掉不良习惯这个问题时,队员们希望得到成人及伙伴的监督成为首选。同时,也有不少队员认为,选定目标,持之以恒是养成好习惯的最有效方法。
真正的教育就是自我教育,队员们希望“养成好习惯”的美好愿望又一次证明孩子积极向上的天性,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是成人的有效帮助和信任,正如中国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教授指出的:“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良好的习惯正是健康人格的牢固基础。”
4.积极参与世博,愿为世博会出一份力
2010世博会将在上海举行,上海少年儿童普遍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随着世博会的临近,少先队员对世博会的热情也愈来愈高。网调显示,44.6%的队员希望“世博会举办得精彩成功”,同时有87份提案涉及世博会,附议队员636人。
上海少先队员在积极参与迎世博文明行动的同时,也表达了走近世博、参与世博的迫切愿望。队员们纷纷表示:“我多么想为世博会出一份力呀!”“在世博会那天,全世界的外国友人都会来。我希望我们的表现能让大家高兴而来,满意而归。让全世界人都对上海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希望世博会有儿童免费门票。”“世博会里应开设儿童馆、儿童墙。”一名初中队员表示:“明年我已经是初二了,我想去做讲解员,去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们。”
有一位三年级队员的心愿特别浪漫:“我想为世博会设计一个‘小太阳’,让世博的夜晚也像白天一样亮。我想设计一把大伞,叫‘世博雨伞’,支撑在世博上空,就不怕刮风下雨了。我还想设计一颗‘世博卫星’,把所有的展品通过卫星传播到世界各地,让那些不能来现场的人在家里观看。”
亲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当代上海少年儿童的成长锤炼有着积极的意义。配合上海市迎世博600天行 动计划的推进实施,市文明办、上海世博局、团市委决定在全市少年儿童当中开展“雏鹰世博文明行动”,传递“文明的城市,美好的生活”和“精彩世博、文明先行”的理念,队员们的小手拉起身边家长、邻里的大手,共同克服生活陋习,摒弃脏乱差,展示新形象,养成良好习惯。上海少年儿童正以良好精神面貌,参与城市文明建设。
5.盼望有更丰富多彩文化生活和少先队活动
孩子们需要适合他们年龄和心智的动漫和电影,网调中41.7%的队员表达这一心愿。提案中,有队员表示,“现在的电视剧多数反映成年人的生活,不适合我们观看。有些动画片又非常低龄化。”“我们是新生的一代,有自己的思想,迫切希望能有像《家有儿女》那样的,反映我们真实的生活的电视节目。”访谈中,不少队员一再表示:动画和电影是少年儿童特别喜欢的文化活动。的确,在现代社会,孩子们自由支配的机会和时间太少,学习及各方面的压力较大,因此孩子们更渴望在动画和电影中获得想象的快乐、自由的快乐和幽默的快乐,以放松自己。
针对孩子的愿望,我们认为,媒体应该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文化需求,整合一批为广大儿童喜闻乐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精品动画和影视资源,多为少年儿童提供“精神养料”,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少先队活动是少先队的生命,网调中35.7%的队员希望少先队活动更丰富,71份提案谈及少先队活动,附议队员770人。队员们更看重活动的质量,他们认为,“那些别有风采的队活动一定会得到大家及社会认可。”“现在有些活动表面看上去很普遍,周周在搞,但内容太单一。”他们希望“开展一些时尚的、有创意的队活动,这样才能让我们的队活动变得更有吸引力。”另外,孩子们也对社会各界提出了希望:能提供一些内容丰富、廉价的或者是免费活动场所和项目。
少先队开展的有声有色的自主性教育活动,最能焕发出少年儿童特有的生机和活力。少先队员希望队活动更丰富,事实上是希望自己在当家作主的活动中收获新知、丰富情感、锻炼意志、增长才干。
三、对策和建议
少代会提案和儿童心愿,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反映当代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我们做好少年儿童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们抓住契机,分析研究上述提案和心愿,做出以下思考。
1.提高认识,以竭诚服务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为根本宗旨
作为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首先取决于社会能否为他们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少先队组织不仅仅是带领少年儿童开展各种教育实践活动的有形实体,更是服务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主要力量。我们要提高认识,尊重少年儿童的主体地位,把竭诚服务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少先队组织要在日常工作中争取各行各业、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积极倡导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努力为少年儿童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条件、更大的发展空间。
2.创新活动,丰富少年儿童社会实践
少年儿童作为成长中的社会群体,他们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总会不断对社会实践产生新的愿望和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在工作要综合考虑,不断创新活动载体,结合少年儿童实际需求,找准切入点,引导少年儿童快乐参与。特别要注意善于运用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思想性、知识性、娱乐性、时尚性结合好,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增长本领,获得持续不断的发展动力。
3.加强队组织建设,提高维护儿童权益能力
少先队是少年儿童自己的组织,她代表少年儿童的根本利益。因此,少先队组织必须坚定地站在儿童立场,为维护儿童权益、服务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做出努力。少先队组织应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将维权列入组织建设目标,回应少先队员对组织的呼唤和期待。少先队组织应注重建立、完善以提案为主的儿童心愿表达机制,真实反映队情童意,及时放大儿童心声,并通过代表热线、代表邮箱和儿童论坛等途径,履行监督职责,实现组织维权功能。少先队组特别要注重将为维权纳入组织日常工作中,不断提高组织维权的能力,将即时的、零散的、随机的维权意识与实践加以系统化,形成维护少年儿童权益的观念体系和工作体系
鲁旻:上海市少年儿童研究中心教研员,小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