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化学用语因符号性强、理解记忆难度大、符号之间关系复杂、学生不易把握,给化学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根据学生学习化学用语的教学状况特点,结合趣味记忆、化学用语的构成规律并辅以直观展示,采用寓理于趣、寓教于趣、寓学于趣的方法,将单质化学式、化合物化学式化整为零、整零结合分类教学,通过直观的操作试验以实验搭桥、现象做媒,紧紧围绕突破元素符号关、突破化学式关、突破化学方程式关,搞好化学用语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便于学生把握化学用语规律,丰富学生对化学用语的感性认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化学用语 三个突破 化学教学
化学用语是国际化学界统一规定的化学文字,它是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又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在化学中化学用语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它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内在连贯性。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构成了化学用语的三大支架,她们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环环紧扣。一个学化学的学生,掌握好化学用语的读法、写法及内在规律是十分有益的。在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学习很努力,热情也很高,可是因为未能有效地掌握化学用语而影响了化学成绩,甚至有的学生还对学好化学丧失了信心。化学用语难,难学化学用语,成了初中生学习化学的一种普遍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化学用语之所以难教难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化学用语的量大且符号性强。统计初中化学课本,共有元素符号40多个,化学式120多个,化学方程式近百个,且这些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分布相对分散,每一种不同的物质都由相应的元素符号组合而成的,加以其中又变幻纷繁,学生很难掌握。
(二)理解记忆难度大。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已发现的化学元素有一百多种,每一种元素都有一个相应的表示符号,这些元素的有条件的组合又构成了千差万别,丰富多彩的物质,这些物质及其反应变化又构成了多种多样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学生缺乏对化学变化与物质生成的整体系统和内在规律性地了解,学起来只靠死记硬背,机械地掌握,因而普遍感到缺乏学习兴趣,理解、记忆都存在着相当大的难度。
(三)符号之间关系复杂,可把握性差。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各有表现形式,又相互联系,不同的化学元素符号组合起来构成不同的化学式,表示不同的意义,不同的物质有条件的反应又构成不同化学方程式。有时甚至相同的元素由于一个简单条件的变化,它所代表的物质和表达的意义也各不相同,如H、2H、H2、2H2就分别表示氢的元素符号、一个氢原子;两个氢原子;氢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一个氢分子、一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两个氢分子,因此,如果不理解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要想透彻的理解和掌握也是很不容易的。
根据学生学习化学用语的状况和化学本身所固有的几个特点,为让学生快速高效的掌握好化学用语,为学好化学打开一条光明的坦途,我在教学中的做法是:紧紧围绕三个突破(一是突破元素符号关、二是突破化学式关、三是突破化学方程式关)搞好化学用语教学。
一、明确目的、激发兴趣,突破元素符号关。
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也是学好化学的重要工具,学好化学用语,加强化学用语的教与学已为当务之急。在教学中为了变机械记忆为趣味记忆,我重点在“趣”字上做文章,采取“寓理于趣”、“寓教于趣”、“寓学于趣”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记忆效果。
1、“寓理于趣”:在讲授化学元素符号时,我着重向学生介绍了化学元素符号的发现史和元素周期表的形成以及我国化学的发展史,给学生详细的讲解了戴维发现K、Na元素的过程和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是如何艰苦拼搏发现元素周期表的,此外我还向学生介绍了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的事迹和成就,把传授知识与德育渗透有机的结合起来,启迪学生树雄心立壮志,为党为祖国努力学好化学,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寓教于趣”:为了让学生便于掌握元素符号,我采用了编口诀和猜谜语的方法,增强学生兴趣,强化记忆效果,对元素符号的记忆,我总结的口诀是:氢、锂、钠(亲李娜),铍、镁、硼(批美鹏),铝、碳、硅(旅叹归),氮、磷、氧(但领养)……并抄在黑板上让学生朗读记忆;根据元素符号的组成特点,和汉语拼音的组合原理,我还精心编制谜语,让学生在猜中学,在思中记,例氢元素,我给氢元素符号编的谜语是:“横为工,竖为H、为气体,易燃烧能还原”。针对银和汞元素的不同特点,我又编了“银汞两兄弟,哥固体且坚硬,弟液体分量重,不注意难分清”经过实验,我发现利用口诀和谜语诱导记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探索欲,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化学元素符号的牢固记忆。
3、“寓学于趣”为了巩固课堂的教学效果,在课内,我还举办了化学元素符号抢答题,限时背诵,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背诵的化学元素符号多。在课外,我布置学生制作化学元素形象卡,供学生课下复习或相互交流,便枯燥的记忆为趣味化和生动化,既训练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又开发和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取到一举两得的好效果,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对化学元素的记忆和理解。
二、掌握组合规律,明确写法和读法,突破化学式关。
为了便于认识和研究物质,化学中常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的组成,这种组成的式子就是化学式,针对初中化学课本共出现的120多个化学式,我把它们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单质化学式除O2、N2、H2、Cl2、Br2、I2七个是双原子分子,其余单质一律用元素符号表示;第二类是化合物的化学式,一般组合规律,“正价前、负价后,求公倍、价除它,得个数、写右下、代数和等于零”。例氧化铁的化学式写法如下:铁元素的化合价是正三价、氧元素的化合价是负二价,正负化合价的最小公倍数是六,用六分别除以铁和氧元素的化合价的绝对值,得数分别写在铁、氧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六除以三等于二、六除以二等于三,即得铁原子的个数是二、氧原子的个数是三,按化合物组合规律氧化铁的化学式为Fe2O3;在读法上,对单质化学式一般读其元素符号名,如:Fe读铁,Br2读溴,若单质为气体读时元素符号名后加一“气”字,如O2读氧气,Ne读氖气;对化合物可按照“正写倒读”,或“先写后读”,如NaCl读作氯化钠。另外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在学习化学的记忆方法上我还采用了“化整为零,整零结合”的方法,学一个,记一个,会一个,积少成多,逐步全面地掌握初中阶段的120多个化学式,为将来学好化学方程式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验搭桥,现象做媒,突破化学方程式关。
心理学指出“人通过感觉器官,才能把观察到的现象传到大脑,达到记忆的目的”。在突破化学方程式关时,我注重了以实验搭桥,以现象做媒来加强对化学方程式记忆和理解,以大量丰富的感性知识,变抽象的机械记忆为具体的形象记忆,从而达到掌握化学方程式的目的。
如:碱式碳酸铜受热变化,我抓住受热前、受热时、受热后三个不同的阶段,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进而掌握其物质的生成和颜色的变化,受热前碱式碳酸铜为绿色固体粉末,受热时,绿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试管壁出现液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就说明受热后碱式碳酸铜生成了氧化铜(黑色)水和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了解了实验过程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学生很快就会联想到其方程式的写法即Cu2(OH)2CO3===2CuO +H2O+CO2↑,实验证明用这种方法是突破化学方程式的一条有效途径。
在几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中,我采取三突破法之后,能熟练掌握化学用语写法与读法的学生由原来的38.2%已达到90%以上,学生的中考成绩也连年提高。总之,突破化学用语并无固定的模式,以上仅是我在突破化学用语教学、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所做的一点粗浅尝试,其中有成功也有不足,我今后将不断深入探索,翼求找出更有效更快捷的教育方法,以更好的推动化学的深入开展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