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调整,民生二字最关情!


   笔者认为政府不要单纯为了保增长而增长,为了调结构而调结构,在如今的经济金融大环境下,如何做的实实在在的,把握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和细节,远比扩大口来的会更快些,俯下身来听听老百姓的呼声,问问老百姓的心,不要总是闭门造车。老是说经济增长了,但经济增长究竟把利润给了谁?

  回顾过去一年来,人们密切关注的最多的除了8%的GDP增长外,关于各种民生商品的涨价字眼层出不穷,这一方面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另一方面考验着企业危机的公关水平。如果人民的生活成本不断上升,而相对的收入不断减少,说一千个涨价的理由,道一万个涨价的噱头,在人民的利益面前一切都变得那样苍白。

  针对水价的上涨,许多政府的理由是水资源匮乏,企业成本高企,政府希望通过涨价,让水龙头拧紧一点,但是水价上涨仅仅是水资源成本、运营成本问题吗?我们的一些垄断企业不在管理上下功夫,只是一味把“成本”转嫁民众,什么市场化?无非就是一个涨字!“服务型政府”的光环在人民利益面前变得如此无力,某些政府为人民服务变成了变相地人民被政府奴役,政府本应提供透明、公开的方式向人民公布涨价的具体理由,通过公共监督进一步增强政府和企业服务的能力,但现实是许多政府和企业却已“秘密”为由,把人民的知情权拒之门外,这种政府的管理艺术值得推敲。
  
  政府对涉及民生的商品总是习惯于用涨价来应对,彰显出政府对涉及民众日常生活细节的服务与管理态度,以这种态度和方式来扩大消费,调节经济结构无疑会以失败而告终。细节决定成败,民心决定未来,民生是政府最重要的工作,落实社会保障使弱势群体不再“弱”,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必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真正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关注群众的利益,关心群众的疾苦。

  结构调整,民生二字最关情!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取得了显著成绩,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并没有给广大人民带来切实的利益,政府切不可被短期的现象盲目自满,漠视群众的困难,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困扰人民的现实问题,社会才会发展,经济结构调整自然会得到改善,民生观照的点点滴滴,需如春风化雨般,无声地滋润老百姓的生活,从而也就省去了政府空喊口号的尴尬。因为从长远来看,能够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关键就是扩大消费需求能否启动,这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减税”改变目前国民收入分配及再分配向政府倾斜、财富越来越集中的趋势,真正实现“让利于民”“藏富于民”,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让全体国民享受到应有的福祉,这样才能够彻底消除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