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一篇新闻解读,《吉峰农机,你还真牛逼!》(见12月1日新闻解读“股票”),我想表达的其实有对管理层同情的意思。市场太猖狂,管理层莫奈何,职责所在担心泡沫大了贻害无辜者,但又总是隔靴搔痒,一些所谓的警示措施甚至成为助燃添加剂。
但今天再借吉峰农机说话,我倒是有些同情吉峰农机了。
正如那些落井下石的股市评论者所言,监管层忍无可忍,直接举刀,痛下杀手,冻结几个木秀于林的账户:我看你还涨?结果当然有效,吉峰农机应声下跌,且乖乖地做出了一个跌停板的模样来“认错”。
正当市场啧声一片,以为从此创业板的疯炒可以偃旗息鼓、浪子回头时,市场再次给了看客们一记耳光。就说这成为“批斗”对象的吉峰农机吧,也仅仅是象征性地给了一天的跌停。而且瞧那不温不火的量能,显然未从灵魂深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哩?至于创业板那27家“非吉峰农机”股票,则是乘机大肆表现,大有争夺吉峰农机地位之势。
吉峰农机在台上挨斗,兄弟伙躲在台下好酒好肉地继续折腾,我当然对吉峰农机要一撒同情了。
其实,我还是那个意思,虽然监管层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推出这所谓的创业板,而且采取了空前的警示、监管、风控措施,结果还是感觉有些“无能”。也许,还真怪不到市场去,是我们未得真谛,药不对路?
是否,堵不如疏的古训才是解惑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