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简笔白描,将在特定环境中最能体现人物思想性格特征的言行勾勒出来,使“一鼻、一嘴、一毛”整合成杂文形象。
臧克家有一篇杂文,谓之《官》,精妙地概括了国民党统治时期里“官”的类型形象和当今时代的某些官相:
“我欣幸有机会看到许许多多的“官”,大的,小的,老的。少的,肥的,瘦的,南的,北的,行行色色,各人有自己的一份“丰采”。但是,当你看得深一点,换言之,就是不仅仅以貌取人的时候,你就会恍然悟到一个真理:他们是一样的,完完全全的一样,象从一个模子里‘磕’出来的。他们有同样的‘腰’,他们的‘腰’是两用的,在上司面前则鞠躬如也,到了自己居于上司地位时,则挺得笔直,显得有威可畏,尊严而伟大。他们有同样的‘脸’,他们的‘脸’像六月的天空,变幻不居,有时温馨晴朗,笑云飘忽;有时阴霾深黑,若狂风暴雨将至,这全得看对着什么人,在什么样的场合。他们有同样的‘腿’,非常之长,奔走上官,一趟又一趟,结交同僚,往返如风,从来不知道疲乏。但当卑微的人们来求见,或穷困的亲友来有所告贷时,则往往迟疑又迟疑,迟疑又迟疑,最后才拖着两条像刚刚长途跋涉过来的‘腿’,慢悠悠地走过来。……对象不同了,则又换上一副英雄面具:叱咤、怒骂,为了助一助声势,无妨大拍几下桌子,然后方方正正地落坐在沙发上,带一点余慍,鉴赏部署们那份 觳觫的可怜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