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和教育改革


  章程学校改革之所以在逐步展开,也是因为它在鼓励更大更活跃的教育空间

  奥巴马总统一系列改革推动中,有一项很少引人注意,就是对“章程学校(Charter School)”的推动。这不是奥巴马总统的发明,而是美国中小学公立教育在最近20年来悄悄发生的一项改革。

  美国的教育系统大致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类。区分关键是经费来源,前者由于经费来自公家,自然有众多约束,主要是避免浪费公共资源。而私立学校相对要灵活得多,想怎么教就怎么教,只要校董会和家长认可就可以,同时它通常也收着昂贵学费。一般来说,私立学校教育质量要高很多,这就形成了一个事实上的教育贫富悬殊,一直困扰大家。记得克林顿当选总统之前,力挺公共教育系统,挺到他当选总统搬进白宫,媒体和公众都眼睁睁盯在那里,看他把女儿切尔西往哪里送,就像是等他实现一个政治承诺。结果,切尔西当然还是被爹妈送进了华盛顿的私立学校。这次奥巴马还没有进华盛顿,媒体已经公布,他的两个女儿将是切尔西的前后校友。

  私立学校的教育质量,显然和教师的质量、学生很少来自“问题家庭”有关。可是,不容否认的一个因素,也和它自治自主性更高、可以自己决定进行各类改革尝试有关。所以,后来终于在一些地方,出现了介于二者之间的章程学校。本质上它还是公立学校,拿的是公费,可是它可以不严格遵守公立学校的某些规则,而尝试各项老公立学校所不容许的教学改革。但是它仍然具有公立本质,不准收学费,不与宗教挂钩,不能任意选择学生。这一开始只是一个自然发生的个别突破,可是在1988年,美国教师联合会主席、也是麻省大学教授的Albert Shanker,开始呼吁公立学校把章程学校作为一个改革方向。之后,章程学校逐渐被大多数州接受和尝试。1991年由两个州开始,到今年,美国50个州中已经有41个州和华盛顿特区,对建立章程学校立法,陆续已经有了5000多所章程学校,呈现出一个加速发展的趋势。

    改革必然引起争议,事关教育大事,各州都只是在谨慎发展。在章程学校刚刚开始建立时,主要的批评是担心它会把普通公立学校的优等生都吸引过去。但是,多年办下来,现在的统计数据证明和原先的估计完全相反,章程学校84%的学生来自贫困家庭。在芝加哥所在的伊利诺州,章程学校学生94%是黑人或者拉丁裔学生。它的发展恰是批评者当时估计的相反方向。

  章程学校的办学主体可以是一群教育家、大学、某个机构等等,需要得到批准,原则是自治、对学生的学习等各方面的进步负责。现在全国大约有36.5万名学生登记了等候进章程学校,供不应求;但是许多州对章程学校的数量以及每个学校的学生数量都有限制。章程学校规模普遍很小,学生大致在200名左右。在伊利诺州4.4万名学生中目前只有一名能进章程学校。

  所以奥巴马总统在大力推动章程学校,那么他的推动力有多大?实际上他能够做的,只是一个支持推动的表态,要求各州相关立法能够放宽对章程学校的限制。因为在美国,联邦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权限极小。联邦政府成立后一百多年一直没有教育部,直到1979年教育部才从教育卫生和公共事业部独立出来,从1980年开始运作,直到今天还是美国联邦政府最小的一个部,而且至今取消的呼声不断。这并不说明美国不重视教育,而是在美国的传统价值观中,教育和课程设置等等,是州、地方、家庭的事务,联邦政府的干预没有宪法授权,是非常危险的。

  就章程学校的改革来说,正由于它的规模小,承办者各异,所以呈现一个非常复杂的表现,优劣相差很大。虽然奥巴马举出大量正面例子,可是也有将近13%的章程学校破产。假如在实验并不成熟的时候,联邦政府有权立即大力在全国强制推行改革,很可能在某些地区形成灾难;各地根据自己的情况逐步推进,要安全得多。是否到章程学校进入实验教学,必须由家长决定。美国民间一直对联邦政府干预教育非常警惕,更不要说容许联邦政府干预课程、试图规范塑造青少年儿童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了。事实上,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正是以最大可能给孩子留出想象力和创造力空间,这是人们往往忽略的教育优势。章程学校改革之所以在逐步展开,也是因为它在鼓励更大更活跃的教育空间。

  很多人认为,国家希望教育兴国,百姓希望儿女成材,在教育问题上,政府和国民的利益就肯定是一致的,奋斗方向也会一致。比较不幸的是,这个结论显然不是一个必然。假如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官员给予本国教育制度高度评价,却把自己的孩子都送往国外留学,就可以大致明白这个道理了。

 

 作者为旅美作家      本文转自: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