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裕
哥本哈根的冬雨:减排等同拯救人类未来
被称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重要会议——哥本哈根大会已于1天前拉开了帷幕。
12月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乡——哥本哈根还在阴雨绵绵,当地人说少见。这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有关。
且不论哥本哈根会发布怎样的绿色宣言,但一个具有实在意义的提示是,节能减排刻不容缓,否则很可能影响到人类的生存。
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召开前夕,欧美等发达国家强烈要求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大国在此次大会上承诺具体减排目标,而昨天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已经明确阐述了,发达国家应率先大幅减排,在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问题上不能再开“空头支票”。他同时表明,中国作为重要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减排大国,中国坚持发展权的底线,不会进一步减排。
虽然在历史积累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上,中国仍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不过摆在中国企业尤其是汽车企业肩上的减排任务却不会因此而减轻。
众所周知,由于汽车的排放和发动机的排量密切相关,但据2007年的统计数据,2007年中国汽车的平均油耗大约为8.06L/100公里,当年欧洲这个数据是7.05L/100公里;日本的数据是5.04L/100公里。
早在2005年,日本排气量在0.66L以下的微型车就达到25%以上,而与此相对应的是,美国汽车平均排量为2.8L,日本2006年的全部汽车平均排量不到美国的一半,2006年,美国高油耗的SUV占全部销量的15%以上,而日本这个比例仅为1.8%。日本微车的比例达到25%,而2006年美国微车的比例不足3.8%。
如此数据对比之下,中国汽车减排的路径其实也不难寻觅,那就是参考邻国日本的减排经验,走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减排之路,并通过政策大力发展小排量和新能源汽车。
在这种政策预期下,中国的小排量汽车,尤其是新能源的低碳燃料汽车,将迎来蓬勃发展的最佳机遇。
巨大的商机引发了车企的“蠢蠢欲动”。丰田作为跨国巨头中新能源汽车应用的佼佼者,其混合动力和锂电池技术的应用已经居世界领先。本次广州车展展出的3款环保车型,分别是搭载了电动机和锂离子电池的FT-EV电动车、采用外插充电式混合动力技术的Hi-CT、运用先进混合动力技术研发而成的运动型跑车FT-HS,广汽丰田更宣布明年将国产混合动力版凯美瑞。
除跨国车企外,国内各大汽车集团也纷纷上马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项目。例如,北京汽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挂牌,代号为BE701的“北京”牌纯电动轿车也同时亮相,并将于2011年实现量产;上汽欲在2010年上市荣威750混合动力轿车,2012年插电式强混轿车、纯电动轿车上市;比亚迪即将量产F6DM双模电动车、E6纯电动车;奇瑞汽车则计划在台湾建立全球电动车研发中心。
不过,从销量看,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在我国的被认可度还非常差。
据统计,2008年我国新能源轿车合计销售9881辆,市场份额只占到乘用车整体销量的0.2%。其中上牌车辆总共2617辆,国产车一汽丰田普锐斯610辆,上海通用别克君越313辆,进口车本田思域33辆,雷克萨斯共计1661辆。而我国自主品牌中曾服务于奥运的长安杰勋和奇瑞A5BSG,一直没有正式上市销售。
所以,笔者认为此后国内车界现阶段的减排重点,首先还是在于倡导推广小排量或低排放的车型。而新能源汽车由于涉及基建配套、行业标准统一化、消费者购车理念等等,可以边推进边等待国家政策和支持的进一步明朗。
“低碳”的嗅觉必须保持,减排的觉悟必须提高,但也要尊重现实需要。
(by danieluo)
(独家供稿新浪汽车,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欢迎广大网友指正、赐教,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