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议:美国第二轮刺激经济对中国的启示
今天凌晨,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布鲁金斯学会发表的演讲中说,惊人的就业流失意味着国家必须以新一轮的刺激就业措施继续帮助经济摆脱衰退。为此,奥巴马提出了一个旨在刺激就业增长的一揽子计划,包括向基础设施项目投入更多资金,减税和增强对小型企业的信贷。这意味着,美国已开始启动第二轮刺激经济计划。
对比之下,虽然放宽城镇户籍限制与加快城市化进程在大方向与战略上是无比正确的,但是,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毕竟没有给出明确的措施,倒是留下许多悬念,以至于增添了市场的迷茫与忧虑,更谈不上有第二轮刺激经济方案的感觉。
对于扩大内需来说,增加非农就业机会与放宽城镇户籍限制,哪一个更重要?答案显然是前者。在不增加非农就业人数的情况下,即使放宽城镇户籍限制,也不会形成持续的城市人口比例上涨。搞不好,还会形成早年拉美式的城市化,即农村居民大量涌入城市后出现的脏乱差。
必须承认,目前中国加快城市化进程所具备的条件大大好于当初的拉美国家。要点是中国已积累了丰富的流动性资源,有能力建设更多的城市基础设施来吸收农业过剩人口,同时缓解城市负担。不过,这需要决策当局首先要走出所谓增加货币数量必然导致通胀的认识误区。
我特别注意到,奥巴马在演讲中指出,所谓政府必须在降低赤字和投资于经济增长间做出选择是一个伪命题。他相信,短期内增加投入以创造新就业机会将降低长期内的赤字。其实,所谓政府必须在增加货币数量与管理通胀预期之间做出选择,也是一个伪命题。
毋庸置疑,央行控制贷款增长,在流动性无法得到有效释放的情况下,无论是投资还是消费,都难以显著增长,这还仅仅是针对城市部分来说的。对于农村经济来讲,城市经济不加快增长,新增非农就业以及收入增长就是一句空话。就业无着落,收入不增长,如何实现进城置业呢?结果是,在收入增幅小于物价涨幅的情况下,通胀更加严重。面对通胀所反映的收入与物价之间的关系,央行及其追随者的逻辑很弱智。
在中国,央行不是独立的,而是完全服从于中央。所以,央行的货币政策选择其实也就是中央的选择。糟糕的是,央行至今没有做出任何旨在适应明年的经济部署而改变紧缩货币供给政策的姿态。这样下去,明年以加快城市化进程扩大内需进而确保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在执行中注定会打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