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今天(12日)上午发布了题为《一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较多》的公告。无论是从这个标题的取向,还是从公告披露的诸多数据(譬如: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长21.33% 存款增22.98%)上看,无不显现出其与中央近期继续推进的提振经济、加大产业投入、刺激内需等“热点”合拍,看似形势喜人。
但透过数据,也不难发现其中令人迷糊的问题:货币供应不断爬升,贷款增速也一路加快,而活跃的交易主要还是发生银行间,并未真实进入实体经济。
从1月份银行信贷投放统计数据看,票据融资占比达到50%以上。由于目前新增贷款中绝大多数来自票据融资,再加上未来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银行信贷的高增长对经济的助推作用将逐渐递减,目前银行信贷的高增长将不会长期持续。
对比历史数据很容易发现,实际上,类似上述现象不仅仅发生在今年1月份。这是发人深省的。
如果仅看目前发生在银行间的、近乎自娱自乐的这种表面文章,便很容易形成“货币供应大增——贷款(顺应政策指向)随之增加——实体经济被注入了越来越多的信贷能量——经济复苏越来越有希望”的幻觉。这对我们理性分析政策效果、客观把握经济走势显然没有什么好处。
换言之,面对当前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危机,我国的信贷政策究竟能发挥出什么样的实效,不仅需要央行自我检讨、及时调整步伐;同时,作为企业、投资者尤其需要加强对经济形势、政策效果的理性把握和分析,切莫被数据(以及一些“专家”就此给予的华丽评价)蒙蔽了眼睛。
====================================
货币供应量增长18.79%。2009年1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9.61万亿元,同比增长18.79%,增幅比上年末高0.97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6.52万亿元,同比增长6.68%,增幅比上年末低2.38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为4.11万亿元,同比增长12.02%。
人民币贷款增长21.33%。1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33.6万亿元,同比增长19.78%。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1.99万亿元,同比增长21.33%,增幅比上年末高2.6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62万亿元,同比多增8141亿元。
分部门情况看:居民户贷款增加121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62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93亿元;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1.5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404亿元,票据融资增加623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229亿元。
1月末金融机构外汇贷款余额为2351亿美元,同比增长0.09%。当月外汇各项贷款减少85亿美元,同比多减256亿美元(去年同期增加171亿美元)。
人民币存款增长22.98%。1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49.47万亿元,同比增长22.9%。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48.16万亿元,同比增长22.98%,增幅比上年末高3.25个百分点。
当月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1.51万亿元,同比多增1.28万亿元。其中:居民户存款增加1.53万亿元,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存款减少919亿元,财政存款增加488亿元。
需要说明的是,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中,企业存款增加759亿元,同比多增2586亿元(去年同期下降1827亿元)。1月末金融机构外汇各项存款余额1917亿美元,同比增长25.91%。当月外汇各项存款减少11亿美元,同比少减75亿美元。
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活跃,市场利率走低。2009年1月份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累计成交6.87万亿元,日均成交4039亿元,日均成交同比增长17.4%,同比多成交598亿元。
1月份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0.9%,比上年末低0.3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1.42个百分点,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0.9%,比上年末低0.3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1.9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