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的风暴让杭州这座温暖且温情的城市感到了阵阵寒意。年前,杭州市委市政府向全市的低保户发放了一亿元消费券,旨在拉动居民消费,从媒体的报道看,此举无疑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民意倾向也是支持的。
春节过后,市委领导再接再厉决定扩大消费券的发放,并把市委领导以下公务员的工资中的10%以消费券形式发放。此外,今后杭州特殊群体(包含困难家庭、离退休职工等人群)的各种补贴也可能根据需求不同,自行选择现金补贴或消费券补贴。消息传出后,舆论倾向分化成了正反两方,有鼓掌喝彩,也有的人反对,认为侵犯了公民的薪酬权,并会对国家货币政策产生冲击。
公务员是当前国内的高收入群体,将其薪酬通过消费券形式发放既可以拉动需求,也不会对这部分人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想必这也是杭州市委市政府的初衷。这种做法究竟会产生怎样的效果,现在还不得而知,但是有两个问题却是在消费券发放中不得不考虑的。
1、从已有的经验来看,与消费券伴随的是商家优惠活动,如100元消费券可以消费118元的产品。如此一来,公务员薪酬变相的实现了增长。
2、纳税的问题。每逢节假日,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中都会有一些卡券福利发放,而这些福利是不用交税的,10%的工资以消费券形式发放,是否会从某种程度上帮助这一群体实现了避税。
好的动机未必会产生好的效果,关键在于方法是否得当,如果仅是“杭儿风”似的搞运动做政绩,不啻于饮鸩止渴。
不做缜密的调查研究和民意测度,想当然的搞“一刀切”的消费券发放,富人搭了穷人的便车,政府行为成了“为穷人说话,为富人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