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看”与“向钱看”,一字之差,其含义却背道而驰。下面,我们就这两个同音不同义的词汇,结合我国的现实,进行浅显的分析。
“向前看”,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中的一个词。其产生背景是一九八九年“六四骚乱事件”后,西方新帝国主义对中国采取了新的经济封锁,中国的改革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之前,全国理论界关于“姓社姓资”的问题,闹得乌烟瘴气,阻碍了改革开放的前进步伐,眼看着改革开放十年来的成果要毁于一旦。在一九九二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讲话。在讲话中,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进行了论述,并要求用发展的眼观看问题,不要在某一个问题上纠缠,要向前看。从此,理论界逐渐停止了“姓社姓资”问题的讨论;实业界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指导下,把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更进一步的发展下去。
一九七九年改革开放开始,就定调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更精确地阐述了这一点,“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现在看来,那个时侯邓小平同志真是高估了某些“社会精英”的智商和理解能力。依笔者理解,邓小平同志讲话的含义是:不纠缠于某个问题的正确或者错误,要用发展的眼观看待,正确的要继续坚持,错误的加以改正。在某一个具体问题上纠缠太久,及牵扯精力,又阻碍经济发展。以当时中国的现实来看,继续无谓地纠缠于“姓社姓资”,是年的改革成果就会丧失殆尽。
由于汉字的同音字太多,如果不联系前后语句,在口语上很难区别同音不同字的词语。“向钱看”就是在这种模糊概念下,有那些所谓的“社会精英”演绎出来的。别看这些“精英们”在理解邓小平同志讲话的深刻含以上如此“白痴”,演绎个词语对他们来说还是“小儿科”。“精英们”把“向前看”演绎成“向钱看”,完全背离了《讲话》的原意。我们的社会刚刚从崇拜领袖过渡到崇拜专家,平民百姓并不清楚这样的演绎的后果,执政党当时把一切精力都用在了经济改革上,也无暇对其进行纠正。一时间“向钱看”成了社会的共识。随着改革的深入,“向钱看”代替了“向前看”,整个社会倒向了来自所谓“自由民主国家”的拜金主义脚下。
“向钱看”腐蚀了整个社会,腐蚀了人民大众的“社会信仰”,同时也腐蚀了执政党一部分官员的思想,使其忘记了自己的誓言。当时,由于社会经济及信息系统还没有现在这样发达,又由于处在当时的环境之中,很难区分“向钱看”与“向前看”在口语上没有区分的本质。以至于上级考核下级时,经常用经济指标,引资数额来衡量下级的成绩。一时间,中国大地全民引资,盛况空前。
现在看来,那些曾经在改革开放前十年就被“新帝国主义”收买了的、成为“新帝国主义”代言人的所谓“社会精英们”,并不是不理解邓小平南巡讲话的真正含义,而是故意而为之。把“向前看”演绎成“向钱看”也是有着险恶用心的。西方新帝国主义对共产党执政的中国怀恨怀恨在心,用过去侵略的老办法,很难达到目的。于是,就借中国改革开放后,把知识分子看做劳动者的机会,用各种方法收买一部分意志薄弱者做他们的代言人,借中国开放言论自由的时机,以及中国百姓崇拜精英的心理,把“拜金主义”散播到中国人的头脑中,以此来腐蚀中国人头脑中固有的社会信仰。
当今社会为什么如此之多?正是“拜金主义”在中国当今社会流行的结果。拜金主义倡导自私、自利、无原则的自由,已经造成了中国“社会信仰集体迷失”的恶果,公民道德素质下降,官员贪污腐败、生活糜烂,正是“拜金主义”所赐。执政党当务之急是要重整公民的“社会信仰”,揭露某些“精英”的险恶用心,使其不能再以所谓“专家”的身份,迷惑广大人民群众。
浅析“向前看”与“向钱看”
评论
3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