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人’的产物,文化的含义是很广的,从字面上讲,文化是‘存在’(包括看的见与看不见的存在)的文字化。
这二者作一下比较:对人而言,思想文化是一种根本性的;工具文化则是相对浮面的。这如同在确定方向后,是选择步行,还是选择开车。确定什么样的方向是一种思想文化,而确定方向后的选择及如何做的更好,是一种工具文化。如果读者不是很明白,我们不妨看一下历史:
教育需要注重思想文化
看网络,看电视,看报纸等等,问题、辩论、困惑、拼争、维护等等舌枪唇剑,刀光剑影,实在是不亦乐乎。但偷乐之际,却又是无比感慨、无比悲哀:我们,可爱的同类,仅仅是一面在制造问题、辩论、困惑、拼争与维护,另一面又在看似努力的解决。
当然,有问题要解决,有困惑要解决等等,这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仅仅局限于解决问题的浮面,而不去触动问题的形成根本,这,就值得我们深思了。
我看过一个故事,它的大致内容是:
在一个偏远山区的小学门口,有一条小河,遇到下雨,学生则不敢过河。在这时,有一位老师将学生一个一个背过去,放学后,这位老师再将学生一个一个背过来。这件事,被媒体报道后,这个小学被捐款,慰问;地方政府也觉得脸上有光,也极力宣传并表彰该小学并将那位老师升职。后来,来了一个大学生来替代那位老师,当然,他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但‘不幸的’是,这位大学生架了一座小木桥。结果,学生是比以前方便了,但报道,捐款,慰问,以及地方政府的表彰没有了。于是,学校决定,辞掉大学生,拆掉小木桥。学校的决定是‘英明’的,他们果然又恢复了以前的‘报道,捐款,慰问与地方政府的表彰'的‘繁荣'。
问题,只要是‘人’的问题如果不能从思想上解决,那么,解决问题仅仅是一句空话。而解决思想问题则必须从解决思想文化入手,否则解决思想问题也会流产于形式。
关于传统文化
文化现状
在中国,甚至于整个人类走到历史的今天,很难找到一种让所有人都认同的文化,所以,人们用生命用历史在演绎自己的认同,用战争、用恐怖、用金钱至上、用名利、用快乐等等。
佛教文化的侧重根本是:‘尚空’的文化
儒家思想的侧重根本是:‘尚仁’的文化
道家文化的侧重根本是:‘尚柔’的文化
以及现代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侧重根本是:‘尚平’的文化
每一种文化都有可取之处。
在历史的不同时期,在人生过程的不同时期,都会有不同的‘适合’,而这些文化则因为‘适合’而被取舍。
将这些文化综合就是‘载体论’‘平衡论’‘方向论’的思想体系。
新文化源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对自己地位的维护,却无意将新文化置于‘死地’。----
现实传统文化的弊端
我实在不能确定下面的理论是否是‘传统文化’,但它们是我从老一辈那里传过来的,我就把它们当作‘传统文化’了。
国家与恐怖主义的消亡
只要有国家,只要有领导,就会有‘党争’,以争权逐利为目的,以留名于世为目的等等。而这些是由人的欲望本性所决定的,也是任何人或制度解决不了的,犯罪判刑或杀头,后继者仍如是,只要他是人,不能抛却自己,这种现象就不会改变,在历史的不同时期,这种现象或大或小的展示着。
思想,从自己出发,每个人自己走思想之道,从确定个人的生前死后的人生观开始,自己解决自己,是唯一的方法。
其实,不止是‘党争’,还包括其演变的恐怖与反恐怖,斗争与反斗争,以及所谓的战争与和平,尽是如此。
无论是谁当权都一样,只要你是人,不能自己解决自己的人,那你就有人的本性:欲望。如果你能解决自己,思想达到满欲高境界,则不欲,此者,人亦不聚,亦不会当权,汝之所为,也唯有尽无为之事,教化天下,以无欲为欲,净化、修正、发展灵魂以尚道。
纵观历史,圣人、名人、也包括不为生活困顿的人,我们可以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至极而否,要么困惑迷失,要么欲望膨胀变态,要么成为公认的‘成功’,要么成就思想。
人,是变化的,而变化的方向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很大的关系---
论意识导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作为生产力主体的人,对生产力的如何运用,则是形成社会生产力合力大小的关键。对于一个团体如是,一个国家如是,整个人类亦如是!那么如何运用呢?相应的运用,又会导致怎样的结果呢?则取决于人们的意识认同及意识认同的意识导向。恐怖与反恐怖,战争与和平,相互合作与相互制约等,就是社会呈现于我们面前的结果。
人类意识导向的本质是:社会之风的导向,而社会大部分人的意识认同,则是当时社会之风。纵观历史,人类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确切的讲,社会的变迁是人类(大部分)意识认同发生变化的外在结果,而被认同的意识导向则是社会如何变化的关键与根本。
当意识认同与意识导向具体到一个人身上,则其行为特点与此人在其社会中的成败就可以有章可查,有据可依,有迹可寻。这是因为:一个人的外在行为是其意识认同的外在展示。当一个人的意识认同出现混沌,他会迷失、困惑、盲目或失去活力,甚至出现一些心理问题等,此时对其个人的意识导向的形成与建立,则是他选择如何人生的关键;当一个社会大部分人的意识认同出现混沌,是这个社会将发生变化的潜在根源,而此时对社会的意识导向的形成与建立,则是确定这个社会如何变化的关键与根本。在市场化的今天,意识认同与导向的市场,被逐步的开发、深入;同样,它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证实与认可。心理专家、社会专家,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这个市场的启动者。…
期待着与努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