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丹奴和堡狮龙只是听起来有意大利味,其实跟意大利没有关系,它们均是来自香港的品牌。佐丹奴就像亚洲版的Gap,堡狮龙更偏重都市风格。它们没有洋品牌的名气,却是Zara和H&M的强劲竞争对手,打扮着中国的由产阶级
堡狮龙在大陆和台湾共有700多家分店,销售网络遍及整个亚洲和中东,甚至还通过俄罗斯、罗马尼亚和波兰将触角伸向欧洲。法国奈莉罗迪设计事务所总经理皮埃尔-弗朗索瓦·勒卢埃笑着说:“它们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他还说:“西方品牌主要落户中国的特大城市,当地市场还是掌握在中国的服装商手里。他们通常来自台湾或者是l949年逃到台湾的。他们的孩子在美国和加拿大完成了学业,然后回到中国大陆办厂。”
在经历30年市场经济之后,主要为西方人加工服装的中国纺织业也创立了自己的品牌。比如“波司登”已成为颇具实力的国内运动服装品牌,每年生产l200万件羽绒服。还有针对职业女性的品牌“白领”。这些品牌都受到意大利设计风格的影响。
这种起步还磕磕绊绊、步履艰难。法国高级时装公会主席迪迪埃·格兰巴克说:“创立品牌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迄今为止,中国的大多数服装厂商还在为欧美销售商加工服装。”法国高级时装公会也邀请中国品牌到巴黎参展。不过西方国家的经济萧条和消费下降可能会改变这种局面。对时装界非常了解的热拉尔·鲁迪纳认为,中国政府为了继续保持经济增长,将着力刺激国内市场。他说:“中国消费者学习新东西很快,他们变得要求更高,个人主义和精英主义急剧抬头。”而品牌可以迎合这种新趋势,还可以解决生产成本提高的问题。热拉尔·鲁迪纳说:“由于能源、原料、工资、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产品的成本大幅上涨,迫使一些服装商迁厂越南、老挝、柬埔寨等邻国。在这种情况下,树立品牌是一种创造价值的手段。”
走这条路仍然会遇到许多障碍,首先是销售网络的薄弱,其次还有心理层面的不利因素。唯一走向国际的中国高档服装品牌“上海滩”的老板拉斐尔说:“中国公众认为西方品牌品质有保证。本土设计师难以生存。”不过这一切正在发生改变。拉斐尔说:“中国人用l0年做了我们用50年才能完成的事情。”他提到中国的年轻人很多去西方艺术院校学习,然后又回来吸取中华文化遗产。比如一些中国当代艺术家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另一个有利于中国企业创立自主品牌的因素是中国人通过举办奥运会这一契机,最近对知识产权的认识有了提高。
谢锋是这些中国设计师中的一员。2000年他创办了自己的品牌“吉芬”,如今在国内已有30家销售点,营业额大约1500万欧元。该品牌五次到巴黎参展,还参加过纽约和米兰时装周。
女性高级时装设计的先锋人物当属夏姿·陈。她1978年在台湾创办自己的时装公司,如今在台湾和大陆有50家分店,营业额5000万欧元。像其他西方著名品牌一样,夏姿·陈也将经营范围扩大到服饰配件和家居饰品领域。
迪迪埃·格兰巴克认为能够代表中国时装设计水平的是另一位年轻的女设计师马可。他从马可在巴黎小皇宫花园里举办的时装发布会确认了一个“真正的天才”的诞生。马可在国外展示的品牌名为“无用”,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的商业品牌是“例外”。
【法国《回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