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西口》中的“天时、地利、人和”


 

春节前央视一套首播了开年大戏《走西口》,刚开始我是跟着电视每晚两集,后来觉得不过瘾,等DVD光盘刚一出来,便买了下来,一口气看完了。看过后忍不住拍手叫:“好”!该剧讲述了清末民初,山西人田青一家走西口谋生计过程中的悲欢离合。这是一部山西人用血泪、坚韧、诚信写就的奋斗历程;这是一部中华民族为了生存而顽强拼搏的雄浑激昂的赞美诗!

另外看完《走西口》还有一些较深的感受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纵观全剧主从田青创业的几起几落,就深刻的反映这一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先说天时,田青所在的时代,正直清朝末年,大的时代清末民初腐朽、落没,清政府对外屈膝、投向,签订一系列不平等的丧权辱国条约;对内课税高压;行政管理更是乌烟瘴气、乱七八糟,买官、卖官如家常便饭。(剧中人:夏三的祁县知事,吴玉昆的包头知事、包头警署长,杀虎口民防团团长,这些都是买下来的。)以上说这些是大时代。再说小环境:时值祁县连年大旱,百姓颗粒无收,拿钱买不到米的状况时有发生,(田青的妈妈淑贞和姐姐丹丹,一度靠吃“观音土”充饥。)…这样的天时真可谓大大的不利也!

再说地利,田青从出生到一周岁所在地“田家大院”、家大业大,家奴数百人,而自从田青的父亲田耀祖赌博将整个田家大院输的一干二净,甚至连老婆也搭上时,情况就急转直下。先是住在徐木匠慷慨捐助的的两间土窑洞,之后淑贞因搭救徐木匠一事被告发罚款500大洋,田青被迫走西口。走西口途中又被土匪刘一刀劫上黑虎涯强迫做土匪,从此便开始了颠破流离,九死一生的闯荡之旅…可见田青的“地”非常之不“利”。

而又是什么能让田青在如此复杂而又恶劣的环境当中化险为夷、屡建奇功呢?当然这和田青的文武双全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如果离开了“人和”这两个字,纵使田青再有能耐,甚至是三头六臂,估计也很难做到在种种复杂,恶劣的环境中游刃有余、全身而退。直接帮过田青的人:徐木匠、母亲淑贞、姐姐丹丹、诺颜王子、田耀祖、翠翠、豆花、梁满囤、裘老板。龚文佩、王南瓜、李义等。间接帮过田青的有:满囤父母,裘老板、刘一刀、鲍晋中。就是因为人和,田青身边有这样一群人,所以经历了3次牢狱之灾,也化险为夷,险中求生。人和是田青几起几落而最终使他在包头城站起来,在恰克图建立生意往来,人和使得他几次落难小小莜面馆也成了他温暖的避风港,人和使得他三次进死牢而大难不死、从容脱险,人和使得他在生意场上如鱼得水,纵横开阖,最后智胜竞争对手,躲过奸人算计与暗害,成功收回田家大院,终得实现祖孙三代的夙愿,最后投身革命,迈上一个更有意义的光明大道。

所以我要说《走西口》中感受最深的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