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现象学没啥好感,不过洪汉鼎这本书该属精心之作,看看现象学派的人们怎么看分析哲学,蛮有意思。
(1)哲学的发展:古代哲学研究的重点是:存有,近代哲学是认识,当代哲学是意义。
(2)存有论,ontology,大陆翻译成“本体论”。这个本体论就是说,不要再考虑事物的来源,而是要直接抓住事物最本质的东西,处理的不是原因与结果的外在时间关系,而是根据与结论的内在逻辑关系。所谓逻辑关系就是没有时间的过程。
(3)认识论,探讨的问题是认识的来源、途径、可能性、界限,以及认识的确定性与真理问题。为什么有此转向,这主要是古代与中世纪经过近20多个世纪的漫长时期,存有论的问题始终达不到最终结论,人们这时开始怀疑是否我们的认识出了问题,我们是否有能力认识宇宙的本源和本体,因而目光从外在的探讨转向内在的反省。
认识的起源有两个:感觉经验;理性推理。由于对这两个来源着重不同,形成英美的经验论和大陆的理性论。理性论一般是可知论,而休谟这样的经验论者以及康德(二元论),则是不可知论。
(4)20世纪是在近代认识论仍不能最终解决问题而转向语言的研究。当代哲学研究的核心是一个意义的问题。这个意义的问题,在20世纪有两种倾向、两种潮流:分析哲学潮流,现象学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