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资源配置,同样的营销付出,因为市场位置的不同,其结果与收获是截然不同的。高山与洼地,是市场的两极,如果说一个是天堂,另一个则是地狱。
所有市场位置中,第一第二品牌占据的高山位置,效益高、风险低;低位品牌密集的洼地位置,风险高、效益低。
(一)经营的正极:市场的高地
“效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是很多企业梦寐以求的境界,占据市场的高山位置,正是通往该经营理想的捷径。
高山位置的品牌,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最高的顾客关注率以及最丰厚的利润。他们是产业英雄,不断制造着消费潮流与市场神话,引领着行业发展的新走向;他们是行业权威,无论在原料供应还是渠道方面度拥有得天独厚的谈判条件;他们是成功的榜样,追捧者蜂拥而至,跟随者亦步亦趋,无论盈利能力还是抗风险能力皆胜人一筹。
占据高山位置,很大程度就意味着成功,在品牌创建营销出发的最初,谁能先知先觉把握这一点,谁就能抢先获得成功的契机。
高山位置不仅仅是品牌地位的象征,同时也是盈利能力的指标,高位次、高地势就意味着高的市场占有率,高的竞争力以及高的收益率;相应的,低位次、低地势就意味着低的市场占有率、低的竞争力以及低的收益率。
一般性行业,占据高山位置的前三位品牌累计占比通常高达50—70%,第一品牌市占比通常在20—40%之间,即使第3位品牌通常亦不低于10%。而位次居后的品牌市占比则极为有限,第4位品牌市占比通常不超过10%,第10位品牌通常不超过2%,这样的品牌,财务上的回报无法与数一数二的品牌同日而语。
(二)经营的负极:市场的洼地
与之相反,“风险大,效益低”是企业经营者所普遍避讳的,回避市场的洼地位置,其实质就是回避不理想的经营状况。
陷入洼地的品牌,艰辛地挣扎在生死存亡线上,或者单纯依赖价格火拼,付出的代价与得到的回报极不相称。如果行业整体成长性好,这些企业还可以勉强运作,一旦行业整体效益滑坡,就无以为继。
洼地就是失败的代名词,谁陷入谁遭殃,这是一条血本无回的不归路。很难想象一个企业居然愚蠢到以洼地为方向、以失败为目标,但现实中,因为不自知而向着洼地进军的企业比比皆是。
某些选择导向失败,某些选择导向成功。失败者之所以失败,往往是因为时不时做些自找失败的事,在导向失败的路径上拼命狂奔;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往往是因为坚持不做明显导向失败的事,只在导向成功的路径上努力。
高山与洼地,居于市场的两端,坚定明确地向高山位置进军,绝对不在洼地安营扎寨,亦不在平地驻留,这才是成功的不二法则。
(三)数一数二的高山法则
100面旗帜插在洼地,不如1面旗子插在平地;100面旗子插在平地,不如1面旗子插在山顶。
100个居于洼地的品牌,不如1个居于平地的品牌;100个居于平地的品牌,不如1个占据山头的品牌。
占据高山位置,成为数一数二的高山品牌,尤其是冠军品牌,可在常规获益之外额外拥有一系列其他品牌所不能企及的附加获益。
(1)荣耀所归:
一个行业的光环最大程度地集中于冠军品牌身上,很多位次居后的品牌,即便产品、技术同样出色,与第一品牌的耀眼夺目形成鲜明对比是他们的黯然。数一数二的大品牌是企业以及企业员工的荣耀,同时也是整个地区的荣耀,甚至还能成为国家的荣耀一部分。
(2)渠道优先:
渠道为了佐证自己,行业内数一数二的品牌断然是不可少的,所以对于不同品牌,渠道的态度以及收费政策都是有所区别的。那些新兴渠道商为了迅速成就终端的主流氛围,往往会将最好的位置以最低廉的成本优先提供了领导品牌。对于二线、三线品牌以及尚未占据有利地形的新品牌,渠道政策则要苛刻得多,这些品牌的渠道进入成本也在无形中被放大。
(3)资源倾斜:
资源从来都不是平均分配的,很多行业资源都是向第一品牌倾斜的。供应商总是将最优质的资源优先供应给数一数二的大品牌,有些原产料厂商为了与大品牌的缔结供应关系,不惜放低利润,甚至放弃利润。无论新技术资源还是供应商资源,无论信息资源还是基地资源,无论硬性资源还是软性资源,总是第一时间提供给行业第一品牌的。
(4)舆论宣传:
相对广告而言,舆论宣传更具信服力。媒体舆论谈及一个行业,免不了提到代言整个行业的领军品牌,这是一种具有特殊效应的免费宣传。消费导购的信息平台是以一线品牌销售信息为基础展开的,专业人士对行业的评价与分析,也总是拿数一数二的品牌来举例。享有第三方舆论宣传带来的销售助动作为第一品牌的特权,是位次效应的衍生品。
(5)标准制定:
大凡行业标准都是基于了领先品牌的生产标准与营销规则而形成;包括国家标准的出台,也常常借力大企业共同来制定。整个行业都以领先品牌的标准为标准来衡量,他们最大程度的拥有行业的话语权与控制权,这为第一品牌在同业竞争中赢得了全面的主动权。相反地,处于劣势位置的落后品牌处处受制于人,要获得同样的市场成果,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与努力。
(6)政府扶持:
当一个企业重要到一定程度就会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包括政府的保护与扶持。数一数二的品牌,既是地方政府的财政依傍,又是劳动就业的重要平台,对于整个区域的繁荣稳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同时,数一数二的品牌,是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选手,对国家的兴旺发达具有积极的意义。客观上,一个行业内得到鼎力扶持的首先是占据领先地位的大企业,而更多的企业只能在政府的视线外艰苦奋斗。
(7)社会促进:
社会的进步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课题,载入史册的也是些对社会有过重大影响的人物与事件。站到历史的高度,财富不是价值衡量的最高标准,第一品牌作为整个行业的领引者,往往又是重大技术的创造者、产品模式的创新者,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极为广泛的影响,并因为对社会促进的贡献而为历史所铭记。这种穿越时空的价值,不是一个简单的财务数据可以比拟的。
(8)销售溢价:
品牌产品的溢价能力优于无品牌产品,强势品牌的溢价能力优于弱势品牌,第一品牌、第二品牌的溢价能力更是明显优于普通品牌。同样的款式、同样的功能,对于数一数二的品牌产品,大多数消费者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溢价幅度30%以内,基本上都在正常的承受范围。销售溢价带给企业的意义不仅仅是利润,还有产品持续进步的能力。
成为数一数二的高山品牌,是实现经营价值最大化的必由路径,也是实现企业竞争力最大化的关键所在。守城容易攻城难,抢先占据城池、抢先占据高地、抢先占据险要地形,可在两军对抗中取得主动,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占据有利地形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变双方力量的对比。营销也一样,谁抢先占据市场的高地,谁就能在竞争中获得主动。数一数二的领先品牌占据着市场的高山位置,占据着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地,从而在竞争较量中拥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
只做占据高山位置的的领先品牌,远离市场的洼地,这就是成功的真经。
大道至简,这个看似简单的坚持,正是实现经营价值最大化与竞争优势最大化的营销之路。
(四)如果不能占据高山位置
如果不能占据高山位置,就意味着任何人都有可能离你而去。随着市场的演变,从消费者到经销商,从员工到银行,从品质到利润,成功的必备要素会一个接一个弃你而去。
(1)终端可以抛弃你:
终端的位置是珍贵的稀有资源,对于不同位次的企业与品牌,终端态度是截然不同的。销量好的品牌被捧为掌上宝,最好的位置一定留给他们;销量一般的品牌,位置也一般,面积相应小一点;销量不好的品牌,强势的终端就会将你无情的淘汰。不能占据高山位置的品牌,不是面积小就是位置偏,甚至直接勒令出局。没有行业地位的品牌,将不同程度的为终端所抛弃,这是自由市场的自然现象,你不必愤慨,更不必惊讶!
(2)顾客可以抛弃你:
对消费者而言,类似的产品、类似的价位,数一数二的领先品牌就是消费安全的一种无言保证。太多的不诚信厂家,太多的劣质产品鱼目混珠充斥于市场之中,仅仅看产品外形是无法判断内在质量的,这个时候品牌就是最重要的依据;即便品牌与品牌之间,也存在品质的差异、服务的差异、细节的差异,品牌位次因此上升为另一个重要参数。占据市场高山位置的品牌,往往就是天然的重点选择对象,占据平地的基本属于用余光关注的次选择品牌,居于洼地的往往就是被消费者彻底抛弃的非选择品牌。
(3)经销商可以抛弃你:
可以任意选择的话,经销商自然会首先考虑既受终端欢迎又受顾客青睐的领先品牌,但不是所有的经销商都有机会与数一数二的大品牌合作,况且在品类萌芽的阶段,也许根本看不出谁比谁更强。经销商一旦选择与你合作,无论条件多艰苦,一开始定然会竭尽全力做好你的同盟军;如果长时间处于市场的低位,长时间未能摆脱被动局面的化,也许就有必要另做打算了,毕竟经销商需要市场盈利来支撑流通运营的开支。经销商放下原来的经销产品,定然要蒙受某种损失的,大多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
(4)供应链可以抛弃你:
虽说供应商希望与尽可能多的厂家合作,但小规模企业永远不可能成为他们的A类客户。如果你的采购量过小,大供应商就不爱搭理;如果你的资金状况不理想,交易条件就会变得异常苛刻;如果你采购计划零星随机,那么供货时间就很难得到保证。对于供应商来讲,占据高山位置的大企业才是关键客户,是他们真正意义的服务对象,未能占据高山位置的中小企业,在供应链上获得的资源与支持,根本无法与占据高山位置的企业相提并论。
(5)品质可以抛弃你:
坦白的说,一个卖得不好的产品,是很难做到永久的高品质。品质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每一个环节的精益求精,对设备配置、对材料采购、对人员素质、对管理规范、对产品设计等有着一系列的高要求;并且有一个持续完善的过程,今天的高品质标准,到了3年、5年后不一定继续有效,而新的品质标准需要新的成本来支撑。未能占据高山位置的企业即便有心做精品,到时候只恐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产品销路不畅,企业的资金循环就会有一定的问题,很多原本应该坚持的细节就会逐渐放松。一旦产品品质不能坚守,要获得市场认同则是难上加难。
(6)成本可以抛弃你:
未能占据高山位置的品牌与占据高山位置的品牌,要获得同样的条件,其成本截然不同,甚至连融资的财务成本都是不一样的。供应商往往通过“优质低价”的策略来争取行业大品牌的订单;渠道商也总是以最优惠的政策来接收数一数二的行业品牌;占据高山位置的领先品牌,有很多享受特别优惠的待遇,甚至还有很多免费的机会,包括是商业土地的获得。未能占据高山位置的品牌则恰恰相反,处处都需要按标准付费,步步都需钱来铺路,成本居高不下,是洼地品牌与生俱来的财务代价。
(7)利润可以抛弃你:
同样款式、同样配置、同样品质的产品,因为市场位次的不同,市场接受的价格也是有所不同的,大家愿意为高位品牌付出一定的溢价,而低位品牌就必须通过降低价格来争取生存空间,这就意味着同样成本的产品,低位品牌比高位品牌的回报要少。事实上做到同样的高品质,低位品牌所付出的成本已然偏高;另外,市场占比来看,高位品牌的市占率明显高于低位品牌,低位品牌销售规模严重受限。利润=价格×销售量-成本,无论价格参数,无论销售参数,无论成本参数,这三个方面的优势都为高位品牌所占据,低位品牌均处于劣势的一面。
(8)银行可以抛弃你:
银行处于资金安全的考虑,更喜欢向实力雄厚的企业、业绩良好的企业提供贷款;对于处于洼地位置岌岌可危的企业,银行避之唯恐不及。占据高山位置的企业,银行很乐意送钱上门;未能占据高山位置的企业,因为被银行抛弃的缘故,融资能力相对较差,融资成本也相对较高,企业发展速度就相对较慢。银行等社会资源均明显向高位品牌倾斜,获得同样的资源,低位品牌需要付出更高的代价,最终造成对利润的侵蚀。
(9)员工可以抛弃你:
员工,尤其是有能力的员工总是乐于为行业内权威企业效命。高位品牌,在技术人才、营销人才、管理人才等人力资源的获得上占据先天的优势。低位品牌,为了获得同样能力的人才,往往需要更高待的遇以及更高的职位来吸引。不同的企业,同样的岗位,能力往往相差一个等级;事实上低位品牌的支付能力也远不如高位品牌;即使愿意支付同样的薪酬,人们也总是首先考虑到占据高山位置的企业就职。这就意味着在人才竞争的层面,低位品牌就已经输给了高位品牌。
能够占据高山位置的就是行业权威,是整个这个行业的代言者,更容易获得获得信任与亲睐,无论终端还是顾客,无论经销商还是供应商,无论银行还是员工;并且在品质方面、成本方面、利润方面拥有更多的优势。
未能占据高山位置的品牌,只有栖身于洼地或者平地,任何人都可以抛弃你,包括你自己,最终的结局就是被市场抛弃。当然,除了高山位置,平地也可以暂时栖身,但今天的平地很可能就是明天的洼地。
总而言之,如果不能占据高山位置,则险象环生,远成功而近失败矣!
(作者:伯明登 沈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