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营销关键词之三:“知识制造”用来销售


“知识制造”用来销售

                     ——从蒙牛的特伦苏OMP说起

自从乳品全行业“三聚”开始,蒙牛的形象就一落千丈了。如果说,没发生特伦苏的OMP事件,对蒙牛的指责最多不过是一种失望,而特伦苏爆出来的事情,使我们对蒙牛的品牌有了全新的定义——“蒙牛”者,“蒙人”也!

特伦苏的OMP向我们彻底地展示了一把不仅“知识就是力量”,而且“知识不是发明”,“知识就是制造”,“知识全为营销”,“知识就是商品”!

我们一切对“知识”的理解真的破产了。原以为“以普遍的共识为基础,依据单一科学标准来决定知识”;知识是“文以载道”有着社会伦理的意味,甚至“知识就是真理”。现在OMP告诉我们知识没有共识基础,只有差异、独特性,知识只是大众的语言游戏,知识是“文以载利”!

“蒙牛”真牛啊!与世纪末的后现代主义大师李欧塔的《后现代状况:知识的报告》一书中所说的完全一致,李欧塔同志凭借这本书,不但奠定了他的学术地位,也为他带来了世界性的声誉。蒙牛OMP不仅可以成为最牛案例,也必将成为中国营销史上“后现代”金牌OMP。(到底OMP是啥,我也搞不清楚,总之“三聚”之后,我儿子只喝这个最贵、最有知识含量的金牌奶)

李欧塔同志说:

1、              在高度资讯化的后现代社会,网络上有着各式各样不知从何而来的“资讯”或“知识”;

2、              “知识”在后现代社会已失去神圣性,而被市场机制吞并成一种商品;而商品的制造目的并非“使用”而是销售;

3、              知识的内容可以毫无意义,但只要包装成知识,一样可以被成功地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