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教育部台标之争的六大看点


台标之争的六大看点

丁启阵

       

                                  

 

如果说,新闻记者兼传记文学家李辉撰文披露著名老人兼“国学大师”文怀沙的不光彩老底,是山寨版的“对决”(按照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的标准,民间广泛使用的“PK”属于不规范的说法);那么,教育部称以中央电视台(CCTV)为代表的全国二十个卫星电视频道的台标,是不符合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要求的,是不规范的,需要修改,则是官方版的“对决”。

据说,在教育部指出央视台标不规范之后,央视方面表示,他们的台标已经沿用数十年,非常珍贵,不可能轻易更改。而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及国家语委已经启动外文使用情况的调查,将于近期发布调查结果,并根据调查结果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计划出台一个规范使用外文的规定。就是说,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掐上了。

这一回两个官府衙门之间掐架,看点很多。我认为,至少有如下六点值得我们一边观赏,一边思索:

 

一、教育部和央视这两个同样口碑欠佳的衙门,谁的后台更硬?央视说了,“若要更改,必须有上级主管部门的指示”。

二、教育部打法律牌,央视打经济牌(“非常珍贵”)。在上级主管部门有关领导心目中,哪一张牌更大?

三、教育部关于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解读是否准确?这样的解读会不会勾起公众心底对于一切事情都由政府管起来、一刀切的计划经济时代的痛苦记忆?

四、非常珍贵的央视台标,究竟值多少钱?难道应了一句古语,“屋漏偏逢连夜雨”?元宵夜一把火,刚烧掉了央视七八个亿呢。也许会引发十多亿人民的共同疑惑:央视到底“差不差钱”?

五、民众大规模介入论战之后,“CCTV”、“BTV”之类台标,会不会由语言自尊、自信,而上升到民族自信、自尊的层面展开激辩?

六、颇有声势的台标之争,会不会在民众的热情被调动起来之后,却不了了之,或者葫芦里卖药,通过官场潜规则,双方悄然达成协议,任由民众一头雾水?

 

毋庸置疑,我国目前正处于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是继续开放,学习西方?还是回归传统,弘扬国学?何去何从,歧路亡羊,许多事情介于正经与荒诞之间。因此,结局很难预料。惟其结局难以预料,观赏、思索的价值也就格外的大。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2009-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