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书债


   年初和几个君子聊天,说起个人发展的瓶颈,不约而同地提出要坚持每天写字,哪怕二百字的随笔也能防止当前这种日渐套路化的文字生涩和板结。二来,则要系统地读书,掌握专业之外的一技之长。其实对我来说,一技之长形同妄谈,能够满足一下饭局上的谈资,不至于每次都被看成傻子和文盲,已然不错了。我读书向来庞杂,而且一直养成了过目即忘的优良传统。所以看过的书,别人不提醒,自己是断然不会想起只字片语的。

 

新年以来,工作并不繁忙。偶尔买来一些闲书打发时间。

 

驻京办主任

 

推荐读此书的朋友不下一打,推荐的理由第一条便是,像我这样从来不知道用眼睛以外的东西触摸社会现实的傻子,是必须要看一看的。春节回来,姐夫再次提醒,一定要看驻京办主任。在一个寒风交织的夜晚,路过芙蓉街的时候,看到盗版书贩的摊子上,赫然摆着驻京办主任的合订本。心血来潮,买来一读。从买来的第二天开始,整整四个白天,居然什么事情都没干,一口气读完。看看书中描写的官场现实,真感觉自己活在一个童话世界里。曾经当过马向东秘书的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官场世界。腥风血雨,尔虞我诈,卖官鬻爵,声色犬马,其细节之生动,其人物之鲜活,其情节之突兀,显然超过我们之前读过和见识过的任何社会现实。我们的一部分父母官,我们的所歌颂的领导干部党的代表,竟然是如此一副尊荣。

 

风雅颂

 

南方周末每年都会整理一个文化原创榜,将年度的文化事件分门别类,一一梳理。阎连科的风雅颂便忝列年度虚构类文学作品年度大奖行列。书的封皮上硕大的八个字:钝刀割肉,佛头做粪。先不说小说内容如何,敢如此兴风作浪者,应该不是善类。

 

对于阎连科的认知,仅限于通俗的文学报章的字里行间,并没有看过他的任何作品。作品的介绍里,说他是现实主义批判大师,对中国当代社会有着深刻的认识。如此云云,估计当代任何一位“文怀沙”式的作文者,都敢套用。读罢此书,才知道“阎连科用唾沫来给中国社会现实消毒”的评语,绝非虚言。

 

阎连科声称,风雅颂是自己的一部心灵忏悔史。其实,它应该是中国当代所有知识分子的心灵忏悔史。中国当代的绝大部分读书者,上溯三代,都不会隔离农村。可我们现在的读书者,对于中国农村,农民的肆意蹂躏和无耻作践,已经到了赤裸裸的地步。我每每沉思,想到自己根之所在,身之所在。总有一种负罪感。仅仅数年之后,和那片生养滋润的土地和那群血脉相连手足抵牾的相亲们,已经形同陌路再无瓜葛。阎连科的诗经之城,何尝不是我们心灵深处的归根之处呢。读到风雅颂里阎连科写黄河故地的文字,总有一种热泪盈眶的冲动。阎连科无论文字的铺陈方式,还是对土地的诚挚热情,都令人感动至极。

 

激荡三十年

 

无论做什么事情,自己总是一个迟钝的后知后觉者。最近偶然的心血来潮,又想重唱那个沙哑的刀郎,改革三十周年的群戏演罢,却又找来这两年前的旧书,津津有味地咀嚼起来。吴晓波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激浪起伏的断代商史的撰述,对于我们亲身经历的这段历史,读起来竟然恍然隔世。那些不知法治为何物,谈商色变,动辄举政治大手扼市场幼苗的群像,活生生地发生在我们的眼前。读杨小凯,牟其中,读年广九,禹作敏,读任仲夷,项南,无论是沉寂长眠于历史的沙河,还是作为改革的功勋名垂青史,他们都应该是我们应该铭记和感谢的。正是他们,才有我们。

 

李鸿章和晚清四十年

待读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病因学

中医辨证学

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