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晚上,我们对硅谷传奇华人朱敏的夫人徐郁清女士进行了访谈,不仅了解了这位传奇人物的鲜为人知的一面,也从不同角度思考了他们成功的原因。
徐郁清女士和朱敏都是宁波人,两人都是老三届的知识青年。与朱敏不同的是,文革结束之后,徐女士并没有获得进入大学深造的机会,只是在工作的间隙学习了电大课程。后来朱敏获得了公派赴美国深造的机会,徐女士便偕同两个未成年子女一起来到美国“陪读”。由于朱敏及两个子女都要上学,整个家庭的重担就落在了徐女士一个人身上,“一个人工作养三个书包”,平白的叙述当中是道不尽生活的艰辛。
1991年朱敏开始第一次创业。徐女士由于没有技能也没有学历,甚至英语也不熟稔,因此没有进入这家公司谋得一职,但她另辟蹊径——于93、94年里回国推销朱敏公司的产品。但由于产品超前于国内市场环境,两年下来并没有争来一个客户,但她却结识了一大批国内优秀的软件工程师。为了给朱敏的公司招聘和储备人才,徐女士开始帮助国内软件工程师们办理美国签证,几年时间里,通过徐女士帮助获得签证的年青人多达百人以上。这些人当中有些经过培训进入朱敏的公司,有些进入朱敏徐女士于96年开办的软件外包业务公司(后来成为Webex的前身),也有些陆续转入硅谷其他公司。徐女士不无骄傲的说:“我们包的都是大公司的核心技术开发业务。”朱敏在卖掉第一家创办的公司后,即全身心的投入这家公司,公司业务也开始转型。全力以赴开发经营Netmeeting(网络会议),而大公司外包业务则转移到国内,2007年这家名为Webex(网讯)的公司以32亿美元卖给了思科。
公司卖出以后,徐女士“赋闲”一年,专心补习英语。朱敏夫妇们公司出色,一对儿女也很出色。许多朋友劝她开办学校,表示愿把儿女送到她办的学校学习。原来无心办学的她,在那个培养了包括前总统克林顿等众多名人在内的中学的现任校长主动邀请下,于08年5月和11月,分别在硅谷和温哥华开办了两所私立中学,接着又在宁波合作办校,并计划在这几所学校间开展国际互动交流。而朱敏在回国搞了几年风险投资后,也逐步开始把资金集中投入到教育领域,如捐资浙江大学开办浙大国际创新研究院,投资海南旅游培训大学,在北京投资Teach.net教师网。夫妇两人还准备为家乡母校宁波中学捐款1000万人民币,资助优秀学生到硅谷和温哥华上学。对于这些业务转型,许女士表示要干自己喜欢干的,也适合自己年龄的,同时也转述了朱敏对祖国养育回报的拳拳赤子心。看来他们夫妇已经开始踏上了新的创业征程。
左起:徐郁清、李树、赵慕兰、张浩、权晓泓、王德禄
在访谈快结束时,我们谈到了她的家庭,徐女士说,她儿子现在在杭州正在创办一家IT公司,朱敏是天使投资人;她的女儿也在创业,在北京与人一起创办一家音乐网站。我问徐女士一个问题:在朱敏看来,浙江人与硅谷人是不是有相似之处?徐女士回答:朱敏说,是浙江人的创业精神加上硅谷人的创新精神,创造了巨大的价值。我记得上午的时候,姚纳新先生也做了同样的回答。
2009-02-27 | 访聚光科技公司CEO姚纳新
2009-02-26 | 访硅谷美华科技商会两任会长杨俊龙、曾衍嘉
2009-02-25 | 从硅谷到128号公路,再到中关村
2009-02-24 | 参加硅谷指数发布会
2009-02-23 | 在硅谷搭建人脉网络
2009-02-20 | 从中关村到硅谷的空中暇想
2009-02-16 | 大批硅谷精英已回归中关村
2009-02-12 | 破解中华文明在硅谷发展历史中的密码
2009-02-11 | 解读硅谷与中关村的人脉密码
2008-12-24 | 创业型就业与创业型大学
2009-02-05 | 你是企业家,商人,还是职业经理人?
2009-01-28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一万个朋友
2009-01-19 | 轿辰未来愿景
2008-12-29 | 中国企业在金融风暴中更要积极开发企业愿景
2008-12-27 | “慎拘”是中国社会的一大进步
2009-02-18 | 宁波要从“三江口”走向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