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经管自动控制模型


重建经管自动控制模型

 

凯恩斯理论既然存在至少十大问题,那为什么这样流行呢?我想主要原因是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不自觉地适用了阴流子理论,在发挥阴流子投资和指导政府调控经济作用中起到一定效果。同时,凯恩斯理论直接来自人类经济事实,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即使使用起来不是那么凑效,人们还是认为只能这样。凯恩斯理论指导人们用储备去投资,从而解决就业发生收入使得消费边缘化,消费越来越少投资越来越多的马太效应导致生产过剩经济危机;在利用金融杠杆上也是漏洞百出,没有注意到分配不公经贸交易不公是形成经济危机的原因。与之相应的社会经济指标也就不可能是生产服务消费率、零失业率、投资置业系数CIP4、公平质效和GDP三者间平衡等参数……。

(一)凯恩斯理论是如何滋生经济危机的

由凯恩斯理论有        Y=AC=AcY                  1

整理(1)式得             Y=1/1c)×A                2

A=1cY                    3

式(2)完全可由图1推算出,1/1c)是凯恩斯乘数

 

1

c

                              1 与凯恩斯乘数比较的控制模型

 

由式(2)知,投资增大,收入增多;消费比重c提高,收入也增多。这明显是收入中心论而没有将目标盯在消费上。由式(3)知,收入越多投资越大,消费越大投资越少,无疑是投资、消费矛盾论,而我则认为投资与消费是二条并不矛盾的虚、实线。消费由消费倾向和收入决定。由于边际消费倾向大于0而小于1,故在增加的收入中,用来增加消费的部分所占比例可能越来越小。如果利率过低,投资需求和货币需求都将增大,鉴于边际消费消费倾向和谨慎动机、投机动机,消费需求并不会有同样的增大。如果利率偏高,投资需求、货币需求和消费需求都将减小,储蓄会增多。总体上看,新增投资比新增消费开支快,最终投资必然大于消费,势必导致产大于消,生产永远不能完全服务于消费。加之盲目生产使得产、消结构失衡,生产无用功增多,产-消通道必然堵塞,生产过剩危机必然出现。这就证明与凯恩斯乘数一致的经济控制模型是内生积累经济危机的。

(二)抓消费促生产原理

1的缺陷是将投资与消费对立起来,违反了抓消费促生产原理,仅从国民收入中考虑消费,远远小于消费金规模。加上边际理论的指导,人们不敢消费不敢投资的盲动心理科学化理性化,累积生产过剩加快实业危机出现。

抓消费促生产原理就是从消费金规模出发,以高超消费理念消费掉社会总产品,极大地培植全社会成员身上的能力欲望,进而再生出更大阴流子流量去投资启动大规模生产,调动一切生产要素自动注入生产过程。这就是在满足需求再生欲望的驱动下,发动更大规模的再生产。这种生产再生产无疑是基于零失业,通过全员就业,投入人类的全部欲望与能力,使自然资源极大地转换成满足人类需求的社会总产品。原理组成如下:

1.--产顺序周期律

从需求欲望出发,根据科技生产力水平上限作出消费计划,以计划消费前馈指导社会生产,以市场生产、消费品质信息反馈调控社会生产。也就是以消费欲望、生产力上限为总投资,根据计划消费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调动一切生产要素加入到社会生产的市场竞争中,劳动者和各要素的掌控者为取得更多的消费金实现美好生活而周期性地参加一轮高于一轮的力、消、产顺时针螺旋上升顺序的经济活动。这个回路是:科技生产力水平→人类消费水平→社会生产规模结构→市场经济评价择优→消费的实现→高超消费欲望→发展了的新一轮科技生产力水平。

2.实行计(划)消(费)市(场生)产模式

抓消费促生产就是遵循生存公有和发展私有规律[5],根据力--产顺序周期律实现计消市产模式。计消的落脚点在以公有保生存,市产的落脚点在用私有谋发展,综合点是用计划疏通产-消通道,让市产激励经济建设跑得更快。计消功能主要在投资安排和产品分配上,市产功能主要在阴阳(实物生产要素)流子的结合过程上。

3.按需按劳分配相结合和所有权与使用权适当分离原则

初次分配是分配消费金,由企业主按法规操作,分离出生产消费金和国民收入。生产消费金的使用权可从企业主的所有权中分离出来,让专业经理经营,目的是发生更大的增值更好的效益。再分配是分配国民收入,遵循按需按劳分配相结合原则分配工资和剩余价值。其中工资按劳动法规定操作;剩余价值按国资法(社会公有资产法)规定操作。个人工资包括最低工资即单纯体力劳动收入、岗位工资即就业发生的低保工资(来自剩余价值按国家规定配给股份配给社保额度)、技术工资即接受教育培训后放大劳动技能倍乘工资;财政收入包括行政服务收入和代管的剩余价值,前者用于发放公务员工资,后者用于投资基础建设、设置保障体系和宏调救市,克服经济危机;企业主收入包括生产要素投入收益(初次分配中扣除)、劳动收益、代理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可用于社会消费低保消费和追加生产金,生产要素收入用于生产消费,劳动收入用于生活消费不用于投资。生产消费通过基础建设、工具设备制作转化为衣食住行产品,容易误认为投资。剩余价值不能分配给现役劳动者,而应归功于古今中外的科技文化创建保护者,归功于宏调的综合作用。剩余价值只能由政府代管财富所有者代理,用于社会生存与发展公共基础事业和低保医保等全民共生存上。

4.实现高超消费

购买力起因于三个因素,一是生理生存需求,二是消费欲望,三是收入水平。基于此,富有者购买力接近于欲望小于财富,而贫困者购买力取决于生理生存需求略低于收入,中产者购买力介于消费欲望与生理需求之间而大于收入。基于投资投阴流子而消费用掉产品,高超消费就是超生产力水平消费和先消费后劳动,通过高消费再生阴流子;操作上,高超消费是通过调节阴流子流量和流动轨迹,综合平衡穷人、富人和中产者的所有权与使用权,让他们各得其所。

5.发行二种货币,即生产金(Mp与消费金(Mc

币符是为兑现调配实物资源、人力资源、科技文化资源等生产要素,由具备足够能力与欲望的政府担保,央行发行的阴流子载体。为保障生产为消费服务,使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合理匹配,防止消费金直接流入生产市场和炒作资金扰乱产、消结构,降低消费水平累积生产结构性过剩而消费结构性不足的经济危机,应将货币划分为生产金和消费金二种,并规定消费金经消费市场后(载有消费信息)流入生产市场。消费金包括了消费券功能。大宗交易时,消费金买入消费品后由银行等信用中介兑付生产金给厂家;在集市交换个人消费品的可全流通消费金,个人投资者到政府申批到银行兑付生产金。

(三)量子经济学基础:阴流子原理

阴流子是集欲望与能力一体的币符抽象物,能力即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技术财富人力财富,欲望则包括生理需求和思想力。这说明,阴流子是具欲望与能力二个特征的物质粒子;央行发行的信用纸币、票据是人身上的欲望与能力的运载工具。我们的原始祖先一无所有,凭着生存发展的欲望一步步放大自己的劳动生产能力,形成了现代化城市生活。可见人类的投资是投欲望与能力。欲望能力伴随着人类发展不断放大,但创造的无数劳动成果只剩最后一批最大的。它们到哪去了?有的被人类直接消费掉了有的被生产消费掉了转移到产品中还是被人类消费掉了。可见消费是使用劳动力变换品。原来,投资与消费是二条并行的虚、实线,通过物价虚线牵制实线将人类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将人类推进美好的生活中。系于人体上的虚实二线没有固定的比例却存在胀缩关系。价格因欲望测不准而不断变化。价格涨则通胀但价格跌则通缩;增发货币过多则阴流子被稀释但回拢货币过多则阴流子被库存;不考虑价格变化,上调利息则货币上阴流子变稠,但下调利息货币上阴流子变稀。产品与货币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二者间比例关系由人类习惯性生成。产品是实物质产业称实业经济,货币所载阴流子是虚物质的主范畴称为虚拟经济。神奇之处在于我们能变变,将不适合我们衣食住行的东西变成合乎我们口味的东西。生产线实物流,产多少消多少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实物不存在投资问题。资金线虚物流,当参照货币基准含金量不变时,有多少阴流子(绝对)量就应发行多少货币;实物数量乘以价格就是阴流子(相对)量。遵循阴流子规律可启动投资调节生产。

实际上,投放阴流子是释放人们身上的欲望与能力,进而调动一切生产要素加入生产过程中。按生产要素分配阴流子叫做收入,分配实物也叫收入。收到的阴流子可以再投资,收到的实物只能消费或变卖。变卖最终还是消费实物投资阴流子。一般地,投资即投阴流子激活劳动力调动变现资源,不是投实物。通过阴流子手段可启动投资,调动一切生产要素参加生产建设,而劳动成果应完全用于消费。金融市场上流转、监控对象是阴流子,我们称之虚拟经济;社会生产中流转、加工对象是阳流子(现指生产资料和产品,经纳米技术处理后呈阳流子);从销售市场到消费是阴阳物质二者的完全弹性碰撞,虚拟经济同实业经济通过物价联系起来。因欲望需求造成市场波动,使物价不能固定,使得货币与实物不能对等。阴流子与阳流子(实物)不对等,但有对应关系。它们间存在三个相关公式:阴流子流量M等于能力(P)与欲望(W)的乘积;货款(Pg)等于单价(Pr)与数量(Q)的乘积;放贷额L等于信誉(Cr)与需求(Nq)乘积。

阴流子属虚物质[]范畴,虚物质欲望值模数化方法有许多种。现代虚物质数量化技术化途径首先是数量化,其次是数字处理,最后是技术应用。检测欲望值的办法,一是检测脑运动波信号,二是检测社会上的潮流信号。检测之后就是变换,变换即将虚物质模拟量变换成欲望值,欲望值按时间配置,通过时鈡脉冲数字化双向反积分;再将欲望值进行某一计量标准的分割,并以货币单位标出。

(四)生产完全服务消费型经济控制模型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是经济基本问题。生产唯一目的是实现人类安全生存幸福生活的消费,但生产虚拟目的是利润,前者是社会效益目标后者为个人利益目标。此外,就业、GDP……等经济指标也是虚拟目的,如投资赚钱只是一种激励人们从事经济活动驱除懒惰的手段。

1.经济参变量框架和调整

投资是投欲望与能力,消费是使用劳动力变换品。如能测量出能力与欲望,则人文社科量化问题就可解决。基于这二个客观属实,为建立生产完全服务消费型经济控制模型,应对经济变量概念作如下调整

首先,阴流子载体分为生产金和消费金二种币符形式。生产金包括固定资产和生产消费金,消费金包括生产消费金和国民收入。只要消费金经消费市场后变成生产金就看作阴阳流子发生了碰撞,产消资金链没有断裂,完成了生产服务消费的目的。购物屯积或消毁另科考量。

其次,消费金用于个人消费、社会消费、生产消费,是指货币标称的社会总产值。对应着至少满足生理生存需要的物质产品。消费金大于生产消费金,也大于国民收入,更大于工资,但不大于生产消费金与国民收入之和。真正的消费规模由消费金决定,包括个人消费金、社会消费金和生产消费金。

第三,生产消费金是指能够满足物质生产的相当于生产资料的货币标称值,产品出来后是指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不包括固定资产。

第四,国民收入是增加部分,不是全部收入,包括工资和剩余价值。工资分为最低工资、岗位工资和技术工资;剩余价值由前人创造和政府协调监管的综合作用产生,归社会所有,但由政府代管企业家代理,用于公共消费、基础建设和个人高超消费,用于社保和低保。国民收入以消费金形式分配发放,消费完后兑换成生产金支持投资。反对积累收入不经消费直接作资本用于投资。

第五,社会总投资包括生产金现值和自国民收入消费后兑换来的新增值,新增值由新增劳动力、新生专利技术、新发现资源、新的生产建设计划支持,反映的是新生能力与欲望。初次投资由创业基金和借贷支持,扩大生产和就业由剩余价值消费后兑换成的生产金支持。

第六,消费金、生产金、总投资中,消费金与生产金不相上下,总投资包括生产金和自剩余价值消费后兑换成的生产金。如果科技生产力足够高的话,消费金可能大于生产金,因为国民收入过大。

生产金、消费金、国民收入、总投资这些参数的矛盾运算关系在实物内不好理解,一旦将实业经济与虚拟经济理解为由物价联系的系于人体上的二虚、实二个世界,就不用拘于这些经济数据间的运算关系。

2生产完全服务消费型经济控制要点

第一,消费金由生产消费金和国民收入组成。生产消费金与固定资产构成生产金,新增投资和新增消费来自国民收入二个不同阶段的不同币符形式的同一数额。新增投资即新增消费金兑换而成的生产金,新增消费即来自国民收入的个人工资性消费和社会公共消费,不含生产消费。

第二,国民收入由劳动工资和剩余价值组成。国民收入中除劳动增量外就是剩余价值。劳动增量包括劳动者和协调监管经济活动的公务员工资。工资分为最低工资、岗位工资和技术工资。原始体力劳动货币化当量值即最低工资,是不含任何技术文化成分的单纯体力劳动增值;岗位工资则是就业时才能发生的社会分工工资,属社会福利;而技术工资是经验与知识工资,需要给予实验实践机会、时间和接受素质教育、技能培训。剩余价值指生产率提高、生产节约产生的价值,主要是由古今中外的人文科技积淀放大人的劳动能力所创造的扣除最低工资、技术工资的体力增值,其次为社会分工协作政府监管综合协调取得的一加一大于二的经管效率产值。剩余价值配给人类公共生存消费和配给个人作低保生活费用。低保金额由当时社会一般生理生存最低需求确定。显然,最低工资不同于低保生活费,前者是按劳分配,后者是按需分配。二者数值也不同,低保生活费对应于岗位工资而参考最低工资。政府税收额中应包含三个部分,一是代管的剩余价值,二是土地增值(对剩余价值的再分配);三是执行协调监管功能的服务收益。最后一部分用于工资资金发放给公务员。

第三,抓消费促生产就是通过调控消费金改善人民生活,发展再生人体身上的阴流子,以释放更大阴流子启动更大规模生产提高效率来放大国民收入,进而实现高(且)超(前)消费。高超消费即超出现生产规模消费和信贷赊购式先消费后劳动。

第四,投资与消费是虚实二段线,同生产构成一个回路。其中投资由政府支持个人经营,投资是投欲望与能力即投阴流子,阴流子再生来自产品的消费,消费是使用劳动力变换品。通过投入生产金发动生产,将种种资源转换为消费品。人有多大欲望就会创造出多高的生产力水平,就会变换出与欲望大体一致的消费品。由于阴流子是集欲望与能力一身的币符抽象物,应用金融措施进行宏调就是通过阴流子无形之手控制实物生产。

第五,消费金投放多少取决于社会总产品。消费金一部分通过第一次分配回补生产消耗转换成生产消费金,一部分通过收入分配消费后转入固定资产和生产消费金。收入不能直接进入生产市场而应通过消费市场载着消费信息进入生产市场。

第六,表面看,消费由消费倾向和收入决定,实际应该由欲望思想启发由生产能力落实。在计(划)消(费)市(场生)产模式下,不存在个人边际消费倾向。产出多少消费多少才是生产完全服务消费。

第七,生产资料转换成消费产品的效率并产生国民收入的大小由科技生产力水平和宏观经济控制决定,有一定的惯性稳定性,消费金就是要引导产品完全消费掉以实现生产完全服务消费,消除经济过剩危机。因此,生产消费金的变动会通过国民收入的放大引起消费金的成倍释放。
3.
生产完全服务消费型经济控制模型

国民收入既完全用于消费也完全支持投资,而不是一部分消费一部分投资。因而产出多少就消费多少,消费多少就释放多少阴流子,有多少阴流子就投资多少。这是图2的基本思路。力--产顺序周期律规定有多大的欲望多高的科技生产力水平就要安排多大的生产规模,有多大的产出就要启动多高的消费水平。基于这个规律的经济活动全过程为:以欲望能力作输入,安排出计(划)消(费),以计消规模样板作前馈指导社会生产,以市场消费要求(包括数量需求)信息作反馈修正社会生产。图2中,以上一生产周期的生产消费金和经消费兑换成的生产金作输入,以最高的生产率和适当的胀缩率输出消费金。分配消费环节进行生产完全服务消费的控制,生产金回收环节从产品出售后回直接拢资金回补生产金。被控系统是生产环节,反馈是国民收入与消费信息。再生产时,以全社会总产品为参考充分地放行消费金,极大地释放储存在全民中的欲望与能力,在消费金中最大地偏重国民入注重公私消费,压缩生产消费金提高生产效率。

生产过程控制/S=ε×Pr

分配消费环节/α

 

生产金回收环节/1-α

 

2生产完全服务消费型经济控制模型

2S是自然资源转换为可消费品的传递符,等于效率ε与物价Pr乘积,反映了人文科技水平、生产能力和物价水平;α是国民收入在消费金中的比重系数,国民收入必须经过消费环节才许可投资到生产环节;1-α是生产消费金在消费金中的比重系数,原则上用于生产消耗的回填。启动再生产的生产消费金因以11固定比例兑换消费金得来,比较稳定。新增收入主要用于社会公共消费和个人工资消费,多数用来启动高超消费。收入和分配是随消费金变化的预期增减变量,因而不够稳定,是宏观调控的重点。用于初次投资和固定资产置备的阴流子来源于创业基金或借贷,可由政府支持个人经营,反对使用收入直接投资。创业基金和投资借贷款项来源于评估阴流子所增发的新钞,可参照剩余价值的大小。在这种规定下,社会的个人的消费必定是高超消费,不可能出现生产过剩。根据宇宙无中生有原理[],设再生产中初次投资为0由图2

Mc=SMpc Ni                  4

Ni=αMc                           5

5)代入(4)得,Mc= SMpc +αMc),整理得Mc1-Sα)=SMpc

Mc=1/1-Sα)×SMpc                       6

效率高产量高从而物价低。由S=ε×Pr可知效率与物价有抵消作用即S变化不大。正常情况下,劳动生产力变换产品形式的效率变化不大,物价波动也不大,但应对异常变化进行监控。当S被控稳定且接近1时,消费金的释放规模与生产消费金成正比;0<α<1表示赢利经营,α越大Mc越大,即收入越高释放消费金应越多;0>α>1表示亏损经营,|α|越大Mc越小,即亏得越多释放消费金应越少。S大于10<Sα<1时,Sα越大Mc越大,即生产效率高经济通胀收入高,收入越高释放消费金应越多;Sα>1表示三高(效率高高物价高收入高),但消费金为负数。这说明S不能大于1,否则违反了量升价跌的经济律。

4.基于抓消费促生产的经济控制论定义

经济系统同外部环境不断有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和转换。这是经济管理可以数量化技术化和自动控制的基础。控制论应用于经济管理还因为管理与监管是以平衡控制为出发点以公正合理为目标;经济是追求最值即最佳设定值的,更为重要的是人体生物系统是个自动控制系统,经管问题是人及人性问题……

从生产要素入手研究经济管理探讨经济控制是大众化视角,应当是个历史角度。如果基于虚物质(同实物质对称的赋予物体生命意义的控制物体运动方向的波特性)公平理论,从公平、质效、GDP研究经济控制论则抓住了反映社会矛盾经济问题的最少变量,效果应该更好。控制论是以对象和目标为出发点的,在这里是消费金。为了从国民收入入手实现高超消费启动配套的生产消费金,规定国民收入经过消费市场才能进入生产市场转为生产金。消费金的分配有个公平问题,这反映在贫富悬殊导致消费不足的生产相对过剩;消费金还有个配置合理问题,这反映在凯恩斯理论内生积累生产过剩和结构性过剩。能力不够伴随信誉危机,这是阴流子(金融)危机的根源,生产完全服务消费型经济控制对象是消费金,实质是阴流子。总之,经济控制本质对象是阴流子,具体参数为关于国民收入的公平分配指标、合理配置指标、资金链牢固系数。公平分配属于公平范畴,合理配置指标属于质效,资金链牢固就是不能断流。据此理解,经济控制论定义为:生产完全服务消费型经济控制是基于质效、公平追求GDP,以质效、公平、GDP为重要变量的控制调节系统。GDP与消费金正相关相当于国民收入,质效包含在主回路S中,公平在分配消费反馈回路中,三者是质与量的关系,遵循质量不分离准则[6 ]

经济控制中质效是个复杂问题。总特长就业不等于总偏爱需求是客观性结构失衡,个人欲望需求与生产安排资源供应不一致是主观性结构失衡。个人追求的具体确定性与社会信息的测不准是结构失衡的根本原因。小我与大我利益的冲突导致的环保、社会效益、产品质量问题是社会质效的重要方面。预算控制实际是起前馈指导作用,真正有效的细微调节是部门、个人、设备、系统、工艺和市场的反馈控制。前者可称为粗调,后者则为细调。影响经济的因素看似太多,但本质上是能力与欲望的矛盾关系反映到GDP、质效和公平的平衡关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