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还是"无"?
CCTV-1这两天清晨,连续播讲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的故事.1961年上海文联宣布摘去傅雷"右派"的帽子.傅雷说,给我戴上,与我无关;现在摘去,与我也无关.
强加与己的东西,本来就不属自己所有.自己本身就就"无",说给"摘去",实际上是又一次的羞辱.傅先生当然不会接受这种"恩赐"的.
人生在世,面对纷繁变幻的自然或社会环境,从幼到老,无奈之中经常遇到一个困惑----"有"还是"无"?
"有情"还是"无情"?
"有益"还是"无益"?
"有病"还是"无病"?
"有害"还是"无害"?
"有机"还是"无机"?
"有可能"还是"无可能"?
"有关"还是"无关"?
"有意"还是"无意"?
"有"还是"无"问题,对人生太重要了.判断错误,"有"当成了"无",会令人放弃可能的成功,会令人徘徊或停滞不前;"无"当成了"有",同样要导致失败.
"有"还是"无",是人生最基本的价值判断.
"有"还是"无",之所以对一个人很重要,是因为许多事物的"有""无"都不是明摆着的,很多时侯,人们眼前的事物处在混沌状.就象那个卞和之玉,没有一定的眼力,是看不见,混沌之中蕴藏着美玉的.
有些事物的趋势或特征明显,表面一看就能判定其中"有"还是"无".但更多的事物,都是处在"有""无"之间的模糊状态.不仅如此,许多事物的"有""无"一时还无法确定--因为它还处在某种过程之中,就象一个滚动着的钱币,在它的滚动没有停止下来之前,谁知道静止时,钱币会呈现哪一面呢!
只要是人,就有判断能力.虽说判断能力的强弱因人而异,强弱不等.但是,只要活着,一个人就免不了要进行"有"还是"无"的判断.当判定一个事物,貌"有"而实"无"的话,一个人是不可能按"有"的判断行事的.貌"有"实"无",是假"有",是忽悠!人是不会接受忽悠的.
人世间,貌"有"而实"无"的现象太普遍了.所以,世人也变得冷漠,对花里胡娋的东西大都不屑一顾,或嗤之以鼻.小到广告,大到学问.都变得无动于衷.真正"有"了,他人自然会相信"有";根本没"有",说成"有",是忽悠.天底下有傻瓜,但就是傻瓜,你也不能一再地忽悠他呀.老是忽悠他,傻瓜也有不相信忽悠的一天.
傅雷先生,挺过了"反右",但没能挺过"文革",1966年9月1日夫妇在经历了四天的抄家羞辱后,双双自缢身亡.正直的傅雷先生,以自己夫妻二人的生命,向世间表明"有"还是"无"!
电视上播讲傅雷先生的故事,证明了时代的进步.但是,"有"还是"无"的困惑,还始终要伴随着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