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认为,尽管不同民族、国家存在价值观、思想意识的差异,但无论是东方文明还是西方文明,追求社会道德文明、追求和谐进步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是任何阻力所阻挡不了的历史发展潮流。一些破坏文明,阻碍社会和谐发展的不理智、不文明的行为,终将飞蛾扑火自取灭亡。一个倡导道德礼仪的民族才是真正文明的民族,一个缺乏道德和礼仪的国家永远不会是追求进步和文明的国度。
温总理的文明演讲 掷鞋者的丑陋行径
温总理精彩演讲折射出礼仪之邦伟人的风采
--兼谈中华文明观和人类文明发展理念
艾君/文
2月3日,看完了新闻联播,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为英国剑桥大学演讲厅出现的个别人不理智、不文明的行为深感愤慨,也为温总理所表现出来的泰然处之、文明冷静精彩的演讲叫绝。
据报道,英国当地时间2日下午(北京时间2月2日23时15分),温家宝总理被邀请在剑桥大学的进行《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主题,演讲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演讲过程中,礼堂后方突然出现一名西方人模样的男子起身叫嚷,并向讲台投掷鞋子,极力干扰现场秩序,破坏演讲的行径。但此时此刻,温总理表现出来了一个礼仪之邦、文明古国总理的文明和冷静。他镇静自如,彬彬有礼,同时以刚柔相济言辞说:“这种卑鄙伎俩阻挡不了中英两国人民的友谊。人类的进步、世界的和谐是历史潮流,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话语铿锵有力,落地有声,展现了大国总理不畏环境所困、追求进步和谐的高风亮节和强者风范,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追求文明道德不辱使命的共和国总理的伟大形象。
我们也欣喜地看到,该男子的行径引起全场听众的强烈愤慨,大家齐声高喊“可耻”。事后,该男子的丑陋表演涉嫌破坏公众秩序被安保人员带离现场并送至警方接受问讯。尔后,剑桥大学校长理查德也对此种行为进行谴责说:“我对某个人违反剑桥大学传统,不尊重演讲者的行为表示非常遗憾。剑桥大学是理性争鸣和辩论的场所,不是掷鞋的地方。”英国官方对此事件也表示遗憾和歉意,并称,此事不能改变温家宝总理访英取得成功的事实。英国当地媒体纷纷对肇事者的行径予以谴责,称此人没有达到目的,反而是温总理赢得了满堂的掌声。
由此可见,尽管不同民族、国家存在价值观、思想意识的差异,但礼仪、道德、友善、和谐、发展是任何追求文明社会所不变的普世准则和理念。无论是东方文明还是西方文明,追求道德文明是全人类社会价值的标准和追求的目标。也正是有了“礼仪、道德、友善、和谐”的道德文明理念,才保证了人类社会各民族、各国家之间的友好相处和文明和谐发展。发生那种掷鞋子为西方文明摸黑的卑鄙行径,受到社会谴责是罪有应得。
无可否认,任何国家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文明行为,但追求社会道德文明、追求和谐进步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是任何阻力所阻挡不了的历史发展潮流。来者都是客,宾至如归,以礼相迎,以德待客是人类公认的待客方式。一些破坏文明,阻碍社会和谐发展的不理智、不文明的行为,终将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我们倡导文明发展,因为文明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逐步形成的道德思想观念,是人类在不断完善自我、进化修行体现出来的人类的本性。尽管文明包括的内涵和外延很多,但一个民族和国家体现出来的道德礼仪文明对社会的和谐进步发展的所起到的强化剂、润滑油的作用不可小觑。以笔者之见,道德礼仪文明所反映的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的智慧、道德的进步状态以及政治思想、道德面貌、社会风尚和人们的世界观、理想、情操、觉悟、信念以及组织性、纪律性的状况,往往会带来人类对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感官的认识,反映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种先进的社会和文化发展的状态,以及到达这一状态的程度。所以强化社会的道德文明建设所涉猎的民族意识、技术水准、礼仪规范、宗教思想、民风民俗以及科学知识的发展等等就会显得异常重要。
我国是文明之邦,在古代文明理念中体现出更多的就是道德和礼仪。传说中尧、舜、禹、周公等都是文明道德的楷模。孔子整理的《六经》,到汉朝传为《五经》,其中便包含了大量的道德思想。
在中国传统文明里向来倡导道德观的建设,注重“四维(礼、仪、廉、耻)、五常(仁、义、礼、智、信),四字(忠、孝、节、义),三达德(智、仁、勇),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道德文明标准。
我们注重道德修养,是因为道德是判断一个行为正当与否的观念标准,也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规范。对整个社会的所有人,不论身份、地位全皆适用,在道德面前人人平等,所以道德文明具有普适性。道德又是我们评价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尺度。一个社会中的人所表现出来的言行皆是有违背道德标准和社会普遍性,那自然就会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绊脚石,得不到人类公认,会受到谴责。
温总理讲得好:“珍惜传统而又开放兼容。掌握自己命运的中国人民对未来充满信心。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这其中也包括文明和价值观。我们珍惜自己的传统文化思想,但我们不守旧,我们会在开放中兼容西方有用的、普世性的文明;中国人的脚步正在追随着世界的文明与发展前进。反言之,作为一直标榜自己文明的西方强国,也应该兼容一些占世界人口过半的东方文明的道德价值理念和对世界和谐发展有用的思想,这样做的本身就是一种道德和礼仪的文明。大家都有包容之心,吸别人之长补自己所短,这样的世界才是文明、和谐、发展的世界。
在华夏文明史上,中国不仅是个道德礼仪之邦。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五千年文明史,中华民族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中国古代既有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的“礼”;也有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的“仪”。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温总理演讲时尽管受辱(尽管是个别人的行为)而彬彬有礼,气质不减,这也正折射出中华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领袖的深蕴和文明风范。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中华民族向来注重礼仪教育,因为我们明白,礼仪有着它的人类文明的普世性,礼仪能体现出人的教养和品位,礼仪也是人际关系、国际关系中和谐的沟通的桥梁,会对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文明进步具有积极的润滑作用。
礼貌待人是华夏博大精深文明中的一个理念,任何一个倡导文明的社会,自称文明的民族,如果连起码的“礼貌待人”都漠然置之,文明、进步、和谐也只会是口头禅。因为礼貌是人类社会据以促进人际交往友好和谐的道德规范之一,是构建起与他人和睦相处的基本桥梁。它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序,反映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在今天世界文化大融合的21世纪,任何民族和国家能吸收各民族、各国家文化中的精华,倡导“学习借鉴,批判吸收;古为今用,它为我用”的思维,才是一个真正讲文明,追求世界和谐发展的民族和国家。
一个倡导道德礼仪的民族才是真正文明的民族,一个缺乏道德和礼仪的国家永远不会是追求进步和文明的国度。
温家宝总理现场的演讲尽管受到不文明行为的干扰,但温总理的表现令人敬佩。演讲内容也尽现一个道德礼仪之国的谦虚、开放、道德的文明深蕴以及对世界的心理诉求和对世界和谐文明发展的渴望,精彩充实,深深吸引了听众。
世界文明发展在历史上兴起衰落告诉人类,自我封闭,对其他文明采取排斥对立态度的民族,迟早要葬身在追求人类文明的大漠中。只有谦虚、包容、开放的、善于吸取别人所长补自己所短的民族,才是具有长久旺盛的生命力的民族。
中华的文明是博大精深的,世界文明也是博大精深的,作为中国人,我们对各民族文明的态度一直就表现在“学习借鉴,批判吸收;古为今用,它为我用;取其精华,弃之糟粕”。(艾君/文2009年2月4日于北京)
新闻链接
温家宝剑桥发表演讲:《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
新华社英国剑桥2月2日电(记者 李诗佳 黄泳 马桂花)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日在英国剑桥大学具有500年历史的“瑞德讲坛”发表了题为《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
温家宝阐述了中华民族经过长期不懈的斗争和艰苦探索,找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伟大历史意义,介绍了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
温家宝说,我深深爱着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珍惜传统而又开放兼容。掌握自己命运的中国人民对未来充满信心。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
温家宝希望英国青年人以发展的眼光看中国,认识一个真实的、不断变化的中国,做促进中英友好的使者,为两国关系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演讲后,温家宝回答了听众提出的问题。温家宝的演讲赢得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
温家宝在剑桥演讲遭扔鞋干扰
2009-2-4 7:29:17综合新华社电 外交部发言人姜瑜3日就温家宝总理在英国演讲现场发生干扰事件答记者问时说,中方已对这一事件的发生表示强烈不满。
温家宝总理2日应邀到剑桥大学发表题为《用发展眼光看中国》的演讲,有人极力干扰现场秩序。一名西方人模样男子突然起身叫嚷,并向讲台投掷鞋子,该男子的行径引起全场听众的强烈愤慨,大家齐声高喊“可耻”、“滚出去”。此人在一片斥责声中被安保人员带离现场。
温家宝总理在现场沉着镇定,他说:“老师们、同学们,这种卑鄙的伎俩阻挡不了中英两国人民的友谊。人类的进步、世界的和谐是历史的潮流,是任何力量阻挡不了的。”
全场听众对温总理的精彩演讲报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在外交部3日举行的记者会上,有记者问,2月2日,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时,有人进行干扰,你对此有何评论?
姜瑜说,中方已对这一事件的发生表示强烈不满,英方向中方深表歉意,并表示将依法对此人进行处理。事实证明,肇事者这种卑劣的行径是不得人心的,也阻挡不了中英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发展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