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访问行为是一种没有经过培训的自主行为,对于一个新网站的接触也带着自我行为意识的探索,根据目标锁定栏目和漫无目的的浏览各种栏目和各种相关栏目是不一样的,但是不管这种区别在多大程度上因人而异,还是很明显的表现着访问者行为的基本模式和认知方式、态度。网络是一个虚拟社区,表现各种行为,将各种引导性因素加入其中,可能会改变一种行为模式的效率和优缺点衡量,但是从暴露的问题性质来看还是切合实际的。其点击行为,有的人记忆网址,有的人则记忆链接路径,有的人粗枝大叶的浏览,有的人则关注喜欢的细节,有的人完成自己的栏目关注即离开,有的人还可能漫步其他,即便对待行为失败还是错误的方式也同样,有人回避有人耐心分析,有人细致了解后一步到位有人错了再改,等等,其实网络点击行为从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行为测试,看看一种行为方式到底怎么样。网络充满新奇,每一次利用都是新的探索,面对新知的态度和求索新知的方式确实需要引起注意,因为通过互联网访问的训练,可以增进行为的模式,达到优化学习方式的潜在目标。没有人指导的情况去接触一种新的事物,是对其品格的考验和成功观的观察,正如将我们放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如何寻找出路一样,虚拟的环境将引领一种什么高级的行为模式需要思考,思维的训练就在其中。
将自己的产品拿来让他人使用为自己服务,结果往往达不到自己设定的目标,这种事情本身就充满了无奈,他人缺乏培训且不能很快达到自己预想的水平。只能用自己的产品为他人服务,拿他人的产品为自己服务。经过培训的行为是否也总是无法达到设计者的想法呢?或许是认知的差距,也可能是事物本身的体现,需要经过不断反馈才能形成一致的水平,这也是需要互动反馈的必要,要不然双方都不能从此获益。
没有经过训练、培训的行为,必然充满选择,选择的代价就是可能找不到优化的路线、看不到整体或者全部的影响因素,或者对待选择不能分情形、分阶段的认识。生活方式本身就是充满选择并且缺乏培训的行为,人们往往习惯于例行公事或者循规蹈矩,因为这样才能有所比较并且带来成绩感,但这也压抑这进步,不能认识到了进步的契机。正如任何事物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需要不断寻求改变,不断寻找存在的意义和继续的可行性。日常往返的交通路线也存在这样的选择性,但是往往无法把握自己的就是认知和行为的差距,因为这样的情形比如公车的出现先后和行驶路线长短以及路线交通状况的变化无法把握,选择就充满不确定性,当然结果可能不顺人意。外在的认识也应该本着通常情况而定,不能因一时的触动否定应该坚持的地方。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一种未经培训的行为,目标的改变,其意义也在改变,行为应当循着这样的指引而演进。
当然,纯然的不经培训的行为是不存在的,任何行为模式背后都存在着推动改变的因素、形成模式的因素和外在影响的激发。而这种把握本身也是对事物的组织和组合,对思维的训练。面对新知,需探索,探索需要认知的品质,而这种训练就在我们的日常行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