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萍:高原上的格桑花



 

               祁萍:高原上的格桑花

 

祁萍,一位工作和生活在西部高原的女性,孩子的母亲,现在是青海省海西电力公司营销部主任。从营销部的办公室来到整洁而明亮的会议室,我们请她讲述在海西电力公司优质服务的心得。海西电力公司是青海电力公司属下的分公司,负责海西中西部地区电网供电、销售和服务。海西电力公司有员工206人,电网覆盖覆盖整个海西地区,正在运行和在建的330千伏变电所2座,110千伏变电所5座,35千伏变电所4座,拥有10千伏、35千伏送配电线路千余公里。
祁萍负责海西地区的营销,这项工作我不知道它的难度有多大,地域不一样,工作的负荷也不相同。以前听说格尔木的企业,多与盐湖有关。2000年,我考察黄河去到兰州,听《兰州晨报》副刊部主任、诗人叶舟介绍过,到青海一定要去看盐湖。他说,那盐湖是世界上最奇特的景观,海珊瑚般形态千奇百异的盐花,还有那盐湖的小火车,通身结满了洁白的盐,只有烟囱周边一圈黑。在盐湖边上,还有用盐块砌起来的房子。叶舟的同事诗人才旺瑙乳说,去盐湖或玉树那些地方,客栈里面有马匹的味道,那里的人“祖祖辈辈居山间,松节麻绳当蜡燃”,有电还是这几年的事情。

看上去,祁萍跟大多数西部女性一样,热情豪放的性格中含有温情婉约,质朴的脸庞上有着两团高原印记的高原红,那是高原的强紫外线映照的痕迹。阳光照耀高原,也照临到你们面庞。黄金的格尔木,白银的格尔木,长风吹拂的时候像有一万匹马群奔腾。由于很早就听说过祁萍,脑海里先入为主地将她想象成一位性格泼辣的电网女工,她往来于高原盐湖之滨,或昆仓山下。现在,她站在西海电力公司的会议里,我不禁默然地哑然失笑,我相信有很多人会像我这样,一听说到一个劳动模范,马上就将过去的传播工具塑造的形象套在他们的头上。何况,祁萍是在青藏高原格尔木这种地方的劳动模范呢,高原是旅游者的天堂,然终身生活在此并辛勤地工作着,情况则非如想象的那样快乐无边。我曾在一次西部之旅中,聆听过一位年轻的女团委书记善意提示,你们选择了最好的季节到西部旅游,西部美丽的风光让你们获得了快乐,但是西部最残酷的冬季你们一点也没有领略,或者偶有领略却是获得一份刺激,你们没有考虑年复一年终生都在此工作,那情况会怎么样?冰雪与风沙,暴烈的阳光与缺氧的环境,物质匮乏,文化生活的单调……多民族文化差异极大,在这样的环境坚持着,它就不完全是快乐的记忆了。

格尔木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西宁、格尔木、拉萨三大城市之一,我们在西宁乘坐青藏线火车前往格尔木市。从傍晚到凌晨,火车在深邃的高原夜晚疾行,当我们到达格尔木市中心的时候,一轮红日从这座海拔2800米的高原城市的东方升起。这是秋季,高原且是荒原之上的城市,它的早晨弥漫着清凉沁凉的空气。

也是第一次乘坐青藏铁路上的列车,到了半夜都没有睡着,这条世界上最高的电气化铁路,乘坐它的感觉大不一样,它的全部车厢密闭,内部空间不间断输氧,列车在沿途的站上只停一分钟。在卧铺的床头上,还有输氧孔,按一下气门钮,氧气吱吱的往外冒。

登上了青藏铁路的列车,人的感觉也随之上了高原,虽然我曾多次上过青藏高原,然而没有坐过高原上的火车,只有一次险些跟着淘金客从西宁搭乘摇摇欲坠的乡村巴士到格尔木,看他们淘金子。所以,格尔木在我的脑海里,有许多峡谷与河流,那河床上的沙滩,埋藏着许多的金子。乘坐火车的紧张感,却也提示车上的旅客,建设青藏铁路的工程艰巨。因此,青藏铁路也被称之为“天路”,有一首藏族民歌就叫《天路》,列车的广播里一直在播放。但是,在西宁出发之前,青海电力公司的李银生先生说,修建青藏铁路无比艰难,但没有人知道修建青藏铁路之前,架设青藏铁路的电网更难。修建青藏铁路,最前一站的是测量勘探,第二站就是铺设电网。工程建设,电网先行,没有青藏电网哪来青藏铁路?

格尔木市地处欧亚大陆中部,地形南高北低,由西向东倾斜。昆仑山、唐古拉山横贯全境,山势高峻,气势磅礴,故格尔木雄居世界屋脊,境内雪峰连绵,冰川广布,冰塔林立,河流纵横,湖泊星罗棋布,为世界之最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冬雪峰海拔高6549米,高峻挺拔,雄伟壮丽,长江和澜沧江的均发源于此。格尔木是蒙古语,意即“河流密集的地方”,除了长江与澜沧江,在巍巍昆仓山下,还有沱沱河、当曲河、格尔木河、托拉海河、那陵格勒河等众多河流流经格尔木高原。然而,电网也要经过这里。

格尔木的柴达木盆地上,盐湖资源储量大,分布广,品位高,含矿物元素多。如察尔汗盐湖、位于柴达木盆地的中央,它是世界第二大盐湖(世界第一大盐湖为玻利维亚的乌尤尼盐湖),面积1,600平方公里,最厚盐层达15米,储盐量约250亿吨。其他还有东西台吉乃尔矿区等,盆地的盐类资源总储量为世界之最,集约了600亿吨的氯化物为主的近代盐沉矿物质,那长达31公里的盐湖公路,全程是用盐浇筑起来。

由此可见,盐湖已经成是青海省的重要化工矿藏,对于盐湖的开发,也是西部开发的重要战略组成部分。格尔木市依托柴达木盆地丰富的盐湖、石油、天然气资源,重点发展盐化工业和石油化工,察尔汗盐湖区年设计生产钾肥100万吨,青海钾肥厂也是中国生产钾肥的最大基地,市区东郊还有年加工100万吨原油的炼油厂。格尔木的国土所辖面积之大,也堪称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因此,在格尔木的发展与建设中,电网公司所承担的任务更是极繁重。

祁萍佩戴的工作号为海西供电173号,国家电网公司的劳动模范,服务标兵。在采访祁萍的时候,我十分注意她的每一个细节,比如在采访结束时,我提议说,能否给你拍一张工装照?祁萍点头说,可以。本来,我打算在窗前给她拍一张,那时候正好从窗外投入一束阳光,西部高原亮丽的阳光。在格尔木这个地方,常年大多数时间,都会有风沙,沙尘滚滚或大雪飘飘,风和日丽的日子十分珍贵,恰好我们赶上了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

一束高原的阳光从窗外投入,祁萍的秀雅、温情里有些刚毅的圆形脸庞,像那格尔木高原上的明月。在昆仑山雪线之下,海拔2800米的高原,这里也是生长红柳和格桑花的地方。但是,祁萍环视了一下周边,却走到内墙喷写有国家电网公司绿色标志的下面,这面内墙在窗的对面,我相信从光学的角度考虑,拍摄人物肖象是不算好的位置。我稍许犹豫片刻,心里却明白了祁萍的用意。她喜欢与国家电网公司的标志一起,她的心里以自己为公司的一员为荣罢。

从尊重祁萍的选择出发,我给她从那个角度拍了一张,当一个人的内心对一个事物充满了爱,那就会在她的心中,保持着最崇高的位置。因此,我也感觉到祁萍站在国家电公司网绿色的标志下,她的笑容很好看。每一个人的心灵都有一个归属,比如热爱自然的人,他在拍照时,便喜欢选一片绿洲来做背景。

祁萍在谈及自己的工作成绩时,她是那么轻描淡写。即使是一再地提问,她仍然说,做电网的营销管理工作,总是一些零星的琐事多。刘克兴见此也急,关于祁萍的印象,就是他一路上说给我听的。每到采访卡壳的时候,刘克兴就上前启发,或转译那些艰涩难懂的专业术语。

我得庆幸在采访祁萍之前,已经访问了到格尔木一线做调查工作的青海省电力公司总经理韩君和海西电力公司的经理们,还有中层干部,特别是一线的巡线工人,他们讲述了在格尔木高原的工作的艰辛。那天,韩君总经理要赶8小时路程回西宁,但仍然表示希望我们能够顺利采访到祁萍,好好写一下祁萍,他说在高原电网工作的女性特别不容易。

祁萍是格尔木当地人,1993年毕业于南京海河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1996年回到格尔木在格尔木地方供电公司工作。从祁萍工作那时起,她以个人的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知识,在4年时间里完成格尔木用电报装、计算机管理的基础建档工作,并独立兼管1000多块预付费磁卡电表的售电管理。这项开创性的工作,为日后提升格尔木电网营销计算机管理水平及优质服务铺平了道路。

2002年,随着电力体制改革,格尔木供电公司划转到新成立的海西电力公司,祁萍也随之转到了海西电力公司工作。由于当时的格尔木供电公司在旧的管理模式下,与省电力公司属下的海西电力公司的业务管理系统不对接,用户资料和台帐也不齐全,在优质服务方面与省电力公司的标准无法接轨。两个公司两种管理模式,而且旧的必须向新的管理模式转变,一切又都要重新开始,这于对祁萍是一个新考验。

祁萍为了顺利与省电力公司的管理接上轨,她认真研究省电力公司的管理体系。比如,要使各项营业报装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她作为一名老报装员,在认真学习、研究省公司营销新标准、新要求,千头万绪,她找准一条,从整理客户陈年资料入手,进行原始抄表卡片、资料与实际核对,从而及时纠正了一些历史遗留的问题,并且将整理好的资料按线路、台区、行业做了进一步的归整,逐步建立、健全了用户档案资料和台帐。

得益于祁萍的自动化系统专业,将营销纳入到计算机管理,它使营销工作的手抄记录与核算中的差错率大为降低,尤其对于线路、台区的客户检索大为便捷。段质服务需要效率做支持,祁萍式服务的特点,就是建立在大量的基础性档案完善,检索系统的健全,如万里长江之奔腾,它亦是源于格拉丹冬雪山之下的涓涓细流。 由于祁萍有了建立计算机档案的基础,  2004年,祁萍被调到公司办公室工作,这一年她为机关后勤建立健全了公司班组各项制度、考核办法、岗位职责、固定资产台帐。    2005年,供电营销机构整合之后,祁萍被调到新成立的用电业扩项目班任班长,她带领班组成员投入到现场勘查、设计方案、绘图、编制《供用电合同》等,完成了营销整合前其他部门未完成的120多项各类用电疑难业务。在一年半时间内,通过组织协调,制定高低压供电方案1800多个,验收高压受电工程150多项,签订高低压合同1000多份,这期间还处理了大量如增容、迁址、过户、改压等变更用电业务。

 祁萍对工作的努力与她从事过的大量的基础数据工作积累,她所掌握了业扩报装专业技能知识、电力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各项标准,她为客户办理了大量用电业务手续,积累和总结工作方法和经验,使她在个人业务领域脱颖而出。祁萍此后获得海西供电公司首届职工业务技能大比武活动“用电报装”专业个人第一名;省电力公司“城市、农村供电营销人员知识竞赛”活动第一名;省电力公司举办的“供电服务之星”竞赛活动中,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十佳服务之星”称号;国家电网公司举办的“供电服务之星”竞赛活动中,以第十七名的成绩获得“优秀服务之星”称号;省电力公司授予“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称号;青海省海西州授予“十五”柴达木巾帼建功奖章荣誉称号;在省电力公司举办的生产岗位通过用专业应知应会大赛活动中,获得“用电报装”专业个人第一名;2006年获得“国家电网公司特等劳动模范”称号。

所以后来谈到祁萍服务,更多地表达她在与客户的交往中的耐心与周到,但这一切都是在祁萍的电网与客户电子档案建立的前提下进行。祁萍在建立公司的计算机管理的过程中,全面提升了个人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

祁萍说,海西电力公司给她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她从格尔木供电局来到海西电力公司,相当于人生中的一个重大的转折,在地方企业干久了,到来国家电网公司系统,一下子还跟不上现代企业的工作节奏。祁萍坦然地说,国家电网公司以现代企业标准管理,工作程度紧张,节奏快,管理标准严格,尤其在格尔木这样的做什么都显得比较散漫的地方,刚一到国家电网公司感觉到不能适应。当时就那样想,国家电网公司的现代企业的管理与规范,是一个难以逾越的标杆,自己要适应国家电网公司的工作,得狠狠地努一把力。

祁萍说,好在自己还年轻啊,刚到国家电网海西电力公司的时候,工作和心理上压力都很大,自己也挺努力,挺认真地用心去做,但是那时候就是做得不够好。公司抓得太紧了,自己的心理节律与生理节律都没有调整过来。反正感觉到了国家电网公司以后,心里面失去了过去的工作的标准,而新的标准却没能够建立。祁萍说话,不紧不慢,她的西北普通话却很好听。

由于电网公司的特性,虽然工作紧张,管理严格,又正赶上西部大开发的时候段,上马的建设项目很多,国营的民营的企业都有,业扩报装的客户络驿不绝,在这样的紧张工作的情况下,垄断企业那种感觉只能说是存了一点念头,工作按照规章制度来,该走什么程序走什么程序。感觉上窗口服务就是这样,你来我办,今天办不好就明天接着办。简而言之,那时候的服务比较被动,但是,所有的窗口服务都是这样啊。在电网工作的人都知道,只要是做窗口服务,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电网从事服务的同行都明白个中滋味。

祁萍出人意料地坦诚。这让人感觉到高原人的那份心境。那一刹那间,我这样想。当一个人融入一个集体的行动中,那种按部就班的集体行动又被一个积累多年的强大惯性推动着,人很容易迷失自己。营销部,作为电力公司的服务窗口,长期接待客户,在没有外部因素的冲击及企业内部管理规范的提升时,它就可能流于被动式的服务,也就是客户来了照章办事,所有的业扩报装,那都是必须到此进行,别无分店。在遥远的海拔2800米以上的格尔木高原上,历史的进程就如这一片土地,它是古地中海海底经历亿万年隆升,加之欧亚板块的冲撞,构成地球的第三极,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它缓慢却也始终在行动。

格尔木作为高原的年轻城市,中国的盐湖城,它所辖的广阔地区,却是中国西部历史上少数民族轮番更替游牧的地区之一,数千年来,这一带屡经民族递嬗演变,留下了各个民族别具特色的文化遗产。这儿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可以向前追溯到两万多年前,旧石器已在格尔木市北缘相毗连的小柴旦湖的沙砾层中发现,根据钻孔岩心和孢花分析,在距今约23000多年前,柴达木盆地有许多淡水湖泊,气候温暖潮湿,灌木丛生,先民们依靠狩猎和采集经济在这里繁衍生息。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裹挟着格尔木的建设发展,是近几十年的事情。现在这里通了铁路,公路交通也贯连了西宁与拉萨及其他地区,格尔木实际上是青藏高原上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同时电网也是。

但是,前面所说主要侧重于内部管理与个人技术,这两个方面的组合,祁萍开创了自己的职业生涯的巅峰。相对于与社会客户的交往,精湛的业务水平,或许需要一个服务实践过程。一件意外的事件打动了祁萍。

祁萍说,自己每天也在工作,领导与同事们也在工作,电网公司的服务工作平凡又琐碎,渐渐的自己都陷入到一种超级固化的情境,我们在很努力地为客户服务,我们已经提供了我们所能的服务,甚至在情绪上,都能接受下同事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积淀某些规范。现实可能就是这样,昆仓山傲然屹立,没有人怀疑它的姿态。但是有一天,祁萍在窗口工作,是一个下午,下午的气温会比上午高一些,营业厅里来了一位老大妈。这位老大妈气喘吁吁地来到营业大厅,说不出一句话。祁萍见状,就把老大妈扶到沙发就坐,给她倒了一杯水,让她喝口水再慢慢说。

待老大妈心情平静一些,祁萍问她是不是来办业务?还是有别的什么事?老大妈突然下了好大决心似的说,我都迁来两年了,想来办用电手续,可是不敢来。祁萍大惊,问道:您想办用电手续?为什么不敢来?老大妈说,别人都说你们这里是电老虎,我一直不敢来。这话现在说起来,无论如何都显得很夸张,即便是在过去的历史上,电老虎也不至于吓得人不敢来的程度么?然而,历史不能虚构,如果一个机构,令人望而生畏,这样的情形总是有过。

老大妈的话,如同在祁萍心里响起一声炸雷,咱们电网企业,天天为客户服务,每天兢兢业业,怎么居然给外界留下这样的印象?惊奇!困惑!不解!业扩报装的工作每天都在进行,社会上怎么还会有这样的想法呢?祁萍说,那是一种震撼,一点也不夸张,当你认为你每天都在努力工作,你一天天按照上级的要求将本职工作做好,你这里是一个团队,大家平时都想着客户很难应付,要加倍小心才不至于与客户发生冲突,甚至为自己的某些努力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而会产生些许的小小委屈,怎么在老大妈眼里我们就成了电老虎呢?

当然,电老虎不会是老大妈一个人的看法。作为一个普通市民,一个朴实的有些年纪的老大妈,她代表的是一个阶层,或者是社会的集体感受。她今天可能是说出了这个阶层的话,或许还有许多话她没有说,然而他们是电网企业的直接客户。常言说,那就是衣食父母。祁萍于是一边给老大妈做解释,国家电网公司如今强化为客户服务,有什么对国家电网公司不满意的地方,请提出意见,但不要把国家电网公司想象成电老虎,您看我们这里都在尽力为客户服务呢。

祁萍很和气地用格尔木话说着,请老大妈填好表格,留下电话号码,然后回家等着安装,也不用再跑营业厅了,一旦业务轮到老大妈了,公司的安装及其他工作人员就会上门服务。

老大妈见祁萍的服务态度这么好,十分感动。她说,你这里就是比别处都好,说着,老大妈表示,回去要把隔壁几家都联络好,那可以一并解决用电问题。填表的第三,老大妈和她的邻居家里都接上了电。老大妈和她的邻居们,都十分感谢他们,因为他们以前认为跟电网打交道很难,要费挺多周折。其实,那是一个常规业务,也是千万项业务中最常规的业务,民用电的一个报装震撼了祁萍,她想到一定要改变民众对电网公司的看法,要用实际行动让他们知道,电网公司根本不是什么电老虎。

祁萍说,窗口人员一言一行,都会在民众心里扎下根,那恶劣的印象永远难以磨灭。随着营销部服务质量的提高,电力公司与辖区居民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客户来到营业厅时,脸上会挂着笑客。也是从那时起,祁萍下了决心要接待好每一个客户,让他们带着希望而来,抱着满意而归。对于居住小区的电网改造,祁萍与同事们投入更多。他们在小区改造之前,就去小区进行电网改造宣传,以便获取小区居民的全力配合,让电网改造的意义家喻户晓。有些居民到营业厅来办手续不方便,他们带着合同去小区现场办公,将业务送上门去,这种方便居民的服务方式受到欢迎。

从服务心理的改变,到服务方式的改变,走过了一个不算长的历程。但是,这种服务方式的改变,开始时让居民大为惊讶,电网公司服务态度与服务方式怎么转变得这么大呵?在遥远的高原,在格尔木,现代服务在此依然陌生,人们纵然一百个对传统的服务方式与冷淡的服务态度不满,然新的服务方式与热情的服务态度到来时,他们好像很不适应,这一切是真的么?

祁萍说,我们去几个人到小区,能减少一大批客户到营业厅来,而且在现场办业务,既能听到居民的心声,也可以为居民作相应的咨询,比如节约用电知识,选用电器等等,还为客户节省了时间。

电网营销走出营业厅去容易,走下去难。大千世界,各种各样的客户都有,或许只有像祁萍这样长期在基层工作的人,才能体验到真正要做好营销服务,光有热情和事业心还不够,还须历尽磨难,想方设法与每一个客户沟通,消除误会,化解矛盾,需要超强的心理承受力。假如服务对象不合作,不讲理,你就是再想做好服务工作也很难。要问为什么服务对象不合作?这事情祁萍也是一言难尽,一个天大的无解的难题,有些客户为什么不欢迎人家的优质服务呢?为什么对电网营销服务人员抱着敌意?这可能要社会学家来解答,或者作为一个社会学科研究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祁萍参加工作以来,没有因为她的原因与客户冲突。但是,有一件与客户发生冲突的事件让她永世难忘。那是在2005年的一天,祁萍回忆那个日子,她说,有一个使用专用变压器的民营企业,验收时发现他装备的变压器与报装的容量不符,需要给他办减容手续,将大变压器改小变压器。这种情况从事供电的人明白,客户的大容量变压器、电力互感器与线路应与客户用电量相适应,大马拉小车的会造成空耗,而且电力计量也不准确。

去验收时发现了问题,当时提出要更改,客户不愿意更换变压器,更换变压器与整改线路估计需要投入七八千元,为了不增加投入,客户对前来验收的工作人员说,其实变压器了也没有事,你们公司的情况我了解,大了就大了吧。看上去,客户也明白大变压器小用的结果,不过,他想就此赖过去。当时,前往验收的有公司各部门的人,验收现场在格尔木大格勒乡,距市区有100公里。

验收小组坚持公司原则,坚持要更换变压器和线路整改,这不符合供电规章,也会给公司带来损失。当时参加验收的有七八个人,只有祁萍一个女性,没想到客户突然恼羞成怒,用十分恶毒难听的话对着祁萍大骂。骂完之后,开着车就走。临走还说,我要去你们公司告你们的领导。祁萍当时气哭了,她是营销部的代表,她感觉到特别难受,因为这是公司的规章,不是她的个人利益。但是,祁萍还是决定接着做其他的验收工作,当时看了接递点,离用电地点还有20公里,沙滩路,汽车很难走。祁萍一路上忍不住哭,因为骂的话太难听,她从读书到大学毕业,到参加工作,从来没有听过这么难听的话。

祁萍对同事们说,他找领导就找去,我们还是给他验收,验收完用电工程以后,这时候到下班的时间了。但是,客户的代表又要求当天送电,祁萍告诉他,不能当天送电,即使验收合格,变压器和线路整改完,还要报调度,双方要签用电合同,手续不齐不能供电。

那天回到家,祁萍还是在当天晚上做好业务流程,第二天上班提交给调度,再打电话给那个客户,通知客户前来营业厅办理业务手续。客户赶到营业厅,一过来就向祁萍道歉,他说他真的不懂业务办理程序,昨天去找了电力公司领导,领导说的跟你昨天说的一样,所以他表示歉意。祁萍说,虽然昨天一肚子委屈,很生气,一晚上也没有睡好。但是,终于得到了客户理解,而且他当面道歉了,那一刻心情一下子好起来,就像雨过天晴一样,心里面阳光灿烂。

祁萍将做好的业务流程交给了客户,双方签订了用电合同书,客户也按要求更换了变压器及整改了线路,这件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客户一直与祁萍保护着联系,后来这位民营企业与祁萍的关系保持良好。祁萍说,在格尔木,有一些民营企业说话挺粗,尤其在维护他们自己的利益的时候,不管有理无理,他们都要力争。但是,当他们知道电力公司的原则并且一视同仁,其中不含个人因素的时候,他们也会坦然接受。在格尔木这个地方,嗨,也许是以前的粗放经营,让他们认为,没有理争一争也有好处,那是一种侥幸的心理。

在格尔木,盐湖上兴建有很多企业。这是格尔木的特色,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盐湖,去盐湖的路很不好走,然而客户在哪里,电力公司的工作就得做到哪里,电送到哪里。在2006年的秋天,秋天的格尔木就会刮起沙尘,有时候会下冰雹,或大雪纷飞。高原的气候与内地完全不一样,出门时还是阳光万里,到半路上可能就是白茫茫的大地,冰雹铺天盖地的砸下来。那一天,上班后来了一个河西和一个大格勒客户,河西来的是工头,他带着十几个民工,工地没有电,他们什么事做不成,呆在那里空耗工,着急得很,希望尽快给通电。大格勒的客户也是特别的急,他们的公司开张要用电,并且要求当天去验收用电工程,祁萍都答应他们了,立即组织去验收。

祁萍领着人先去河西,河西的路不好走,费了很长的时间赶到河西,看完他们的线路以后往大格勒(河东)走。格尔木这时的天很冷,刮大风,那真是沙尘滚滚寒风呼啸,加上他们的车况也不好,又颠又呛,然而在格尔木,在青藏高原的第三大城市供电,实际上大多数业务都在荒原,在凄冷的柴达木盐湖。那天,回到市区已经是18点了,刚回到办公室就接到一个电话,盐湖一个大客户,明天要拿出用电方案,需要再跑一趟。于是,祁萍又赶往达布逊,达布逊距公司80公里,去到了那里天就黑了,虽然西部的时差与内地有距离。祁萍到了现场,从客户手里接过手电筒就查看线路,那里没有路,也没有方向感,走进去以后出就不来了,绕了好几个大圈才走出来。验收完驱车回到格尔木,已经是11点多了。

祁萍有很多时间奔走盐湖之间,盐湖是咸的,它是地球的结晶,在亿万斯年的海底隆起之后,它就是生命的荒原。许多内地人喜欢来看盐湖,对那银白的世界充满新奇。然而,只要在此呆上两天,便知道天高地远,高原苍凉。祁萍说,她自己能忍耐一切,在冰雪的世界或炽热的阳光下,她都可以忍受。她在格尔木高原长大,后来在江南读了大学,还是回到了格尔木。或许,她就如高原的格桑花,已经适应了高原的恶劣的气候。然而。作为母亲的她,祁萍说,有一种愧疚令她终身难忘。

在2007年4月16日,高原的春天还没有到来,寒风苍狼般呼啸着奔走在高原。那天,祁萍的行程定在察尔汗盐湖,去那里办理业务。察尔汗盐湖约2.52万平方公里,3有4个供电所,客户18175户,距公司60公里。当天的天气特别的糟,依然是大风,格尔木高原一年刮两次大风,一次刮半年。祁萍和两位同事去察尔汗盐湖,来到办公现场,一会工夫客户就围得水泄不通,祁萍和同事耐心地给客户解答和咨询。带着察尔汗咸味的风始终没有停,祁萍和同事不停地解说,说得嗓子都哑了,到下午4点钟,现场办公结束。

正准备返城,突然有一个客户打电话来说,他的变压器已经安装好了,请祁萍他们去验收。那客户的心情特别着急,当然,几乎所有需要电的客户,都是这样急。于是,祁萍与同事商量,决定去客户的南山口验收。从察尔汗盐湖狂奔60公里,赶到格尔木城,已经5点钟了,祁萍再组织公司的人员去南山口验收,才走到半路上沙尘暴来了。在西部高原的格尔木,5点钟还是大白天。然而这个大白天什么也看不见,只有两米的难见度,大白天也必须开着汽车大灯,持续走了10公里,沙尘暴才才小下去。到了南山口,祁萍和同事马上给客户的变压器和线路进行检查验收,客户看到他们在这样的时间与天气还赶来验收,心里也特别的激动,这意味着第二天就能向他们供电。南山口离格尔木城区不太远,只有20公里,然而沙尘暴阻缓了他们的汽车的行进,待祁萍回到家看表,已经7点钟了。

很冷、很累,而且还饿,一整天一整天的奔波,青春就这样留给了高原,那盐湖之上的高原,那洁白无瑕的盐湖。祁萍在回家的路上已经打电话给餐馆给孩子送了盒饭,她担心回晚了不能及时给孩子做饭,孩子会挨饿,影响孩子写作业。

祁萍的孩子读小学4年级,她的先生在水电企业上班不能回家。;因此,祁萍一面工作,还一面要照顾孩子。祁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取出钥匙开门,轻轻地推开门一看,家里的桌子上摆着合饭、作业本、铅笔、橡皮擦和一个小玩具,电视机开着,播着新闻联播节目,孩子头发零乱地躺在沙发上睡着了……那一刹间,祁萍的心头涌上无限的辛酸,她忍不住泪如泉涌,孩子啊,妈妈好对不住你!祁萍想抱着孩子大哭一场,然而,她还是轻轻地走过去,帮孩子收拾好文具,倒好热水,抱起孩子轻轻地帮她洗了手脚,然而放到床上睡觉。

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孩子有时候跑到办公室来写作业。

在采访祁萍结束的时候,我问了祁萍最后两个问题,一个是在格尔木高原,什么天气最令人害怕?我想那肯定是冬天,我知道冬天的格尔木高原,那绝对是冰雪世界。即便在夏天,站在格尔木高原上抬头仰望昆仓山,那永远的白皑皑的雪昆仓山,金阳光下透着白亮的寒意。祁萍说,我最怕夏天,夏天的盐湖上蚊子特别多,黑乎乎的蚊包围了世界,黑得不敢下车。原来,格尔木的夏天如此可怕,我到格尔木高原时值秋天,恰赶上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电力公司经理说,刚好天气转好的日子让你们和韩君总经理碰上了。

我又问祁萍,你在高原工作有什么愿望?她说,我和同事有一个共同愿景,让客户满意。我只有一个小目标:接待好每一个客户。

由于我们要赶往拉萨,访问祁萍的时间十分仓促,我相信如果时间充裕一些,将能够采访到更多一些东西。祁萍,一位国家电网公司的劳动模范,她平凡地生活和工作在高原,像高原的红柳和格桑花,她是电网营销部门的工作人员,现在担任着营销部主任,她总是那样行迹匆匆地奔走在前在盐湖之间,她的客户分布在这片辽阔又苍凉的高原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