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 教育 新举措:均衡发展重民生


  在2月5日召开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一项项惠及民生、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新举措火热“出炉”。

  ——义务教育一“加”一“减”。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做加法”:农村义务教育生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在2008年基础上再提高,小学由现行的每生每年290元提高到300元,初中由每生每年430元提高到500元;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给学生家庭负担“做减法”:今年我省将制定城市义务教育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定额,积极争取纳入城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国家试点,使这项惠及几十万城市中小学生的民心政策进一步制度化。

  ——农村教育“内”“外”兼修。保质保量搞好农村学校“外部硬件”建设。今年我省将继续下大气力实施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第一期投资1.429亿元,对67所农村初中校舍进行彻底改造;为农村中小学配备教学实验设备和体育器材,用2年时间全面建立乡镇中学生理化实验室和微机教学室,彻底结束农村学生在黑板上做实验的历史。实施人才支援农村教育项目,激发农村课堂的“内在活力”。我省将从县镇以上学校选派500名优秀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从农村中小学选派1000名教师到县镇以上中小学研修,把开展“城乡学校同步教学备课系统”试点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探索最有效的方式逐步使全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共享城市的优质教学资源,提升农村课堂教学质量。

  ——职教高教“竞合”促多赢。2009年,我省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重点放在了农村,提倡利用国家政策,扶持职业院校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增强办学实力,提高中职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就业竞争力,支持城乡职业院校合作办学。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道路的同时,鼓励校际间加强资源共享、互惠互利,支持高校组建联合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学科,培养交叉学科和一批复合型人才。启动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试点,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增强高职教育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