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技师


主人公凭借此文评上了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技师" 

 

百炼才能成钢

                      

                    “懂事”的小伙子

   1992年的7月,刚刚走出校门的安继合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在转炉一干就是15年。15年啊,漫长的岁月,短暂的人生,安继合已经记不起有多少个不眠之夜了,想起那些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日夜,安继合不禁感慨万千。

    像许多的同学一样,刚刚接触转炉的安继合对炼钢还很陌生,虽然此前在课本上学过炼钢的专业知识,但是面对着转炉那样的庞然大物,安继合还是有点无所适从,但是他牢牢记住了父亲曾对他说过的话语:无论干什么,要干就干出个模样。脱下了学生装,换上了白色的阻燃服,安继合开始和他的同学们一起到外地实习。炼钢这一行,脏、苦、累、热,而且有相当大的危险性,但是安继合并没有丝毫的退却,他像人家师傅一样四倒班,为了学到真本事,他不耻下问,人家师傅干什么,他就抢着干什么,师傅没水喝了,他赶快去打。吃饭时间到了,他赶快拿起师傅的饭盒。开始师傅还有所顾忌,但是时间久了,师傅也不禁喜欢这个“懂事”的小伙子了,不仅倾囊相授,而且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有一次夜班,刚好赶上下大雨,大家都说不去了,反正是实习。但是安继合摇摇头,打开伞冲进雨幕。他想,这正是磨练我们意志的时候,这点困难都退却,以后怎么面对一千多度的钢水啊。在他的带动下,大家还是上岗了。工夫不负有心人,在实习的两年里,安继合不仅掌握了转炉炼钢的操作知识,而且还做了好几本厚厚的笔记,正是这些扎实的功底,为他以后当上一名合格的炉长奠定了基础。

             掰开了,揉碎了,从实践中获得真知

    和所有的事情一样,有顺利,就有挫折。在炼钢过程中,转炉的炉龄一直是困扰生产的一大难题,虽然安继合和他的同事们采取了多种操作方法,仍没有达到理想的地步。1997年,炼钢厂开始引进溅渣护炉工艺,面对这一陌生的工艺,开始大家一直掌握不了其中的要领,转炉不是长炉底,就是炉冒部位侵蚀严重,生产依旧处于被动局面。那一段时间,安继合像着了魔一样,和溅渣护炉较上了劲。他一次又一次的蹲在炉前,对那些又热又烫的炉渣掰开又掰开,看了又看,仿佛里面藏着答案一样。有一次,他正在取中间渣样的时候,烟罩上的大块炉渣忽然掉下来,就落在他的脚下,周围的人都吓呆了,但是他却不为之所动。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然后根据资料上面的知识亲自布料造渣,再把所有的渣样取下来送化验室进行数据对比,以便找出其中的差别。一些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费劲。安继合冒着高温钢水的炙烤,经过多日的研究试验,终于发现,影响炉龄的主要原因是操作不当造成炉渣碱度过低。根据自己的发现,安继合开始大胆的改变操作手法,在造渣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创造出溅渣枪位“高—低—高”的操作方法,征得单位领导同意以后开始在全车间推广,终于使炉龄达到了两万炉以上,达到了同行业的先进水平,解决了困扰生产的瓶径。为此,安继合受到了多方面的表扬和嘉奖,在荣誉面前,安继合只是谦逊地一笑:成绩是大家的,一个人是干不出这样的成绩的。

    实践出真知,在获得溅渣护炉的成功之后,安继合深深地懂得,只有钻研,只有刻苦,只有用心,才能够获得难题背后的答案。

  有一段时间,因为炼钢主要原料铁水供应的紧张,已经严重制约了全年生产任务的完成,为了确保公司的全年产量,炼钢厂决定增加转炉的废钢加入量,即由原来的89吨增加到1112吨,这样每天可增加产量400吨。新的任务就是新的挑战,但困难依旧是转炉的操作,那一段时间,同事们看见安继合的眉头就没有舒展开过,面对着频繁的喷溅、粘枪、粘下料管、烧枪等等大小不一的事故,安继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像攻克溅渣护炉一样,安继合又投入到新的课题中去,下班不回家成了家常便饭。有一次晚上回家,半路上刚好遇到前来接他的爱人,看着一脸灰尘的安继合,她爱人心疼地一通埋怨。可安继合却笑笑,什么也没说,他知道自己欠家庭欠爱人的太多太多了,可是作为一个想把工作干好的人,他也只好默默地承受来自爱人的关心和埋怨。经过多日的摸索和实践,安继合终于找到了消除那些事故的办法,他从调整吹炼枪位和调整造渣料的加入时间入手,整体降低吹炼枪位,以利于迅速提高转炉熔池温度和稳定过程化渣控制,将造渣料的结料时间延长,在吹炼终点及时提高枪位化渣后拉碳出钢,从而使转炉的喷溅大为降低,终点“反火”喷溅的现象基本消失。消耗低了,产量高了,质量也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看着前后迥然不同的结果,安继合心里开了花,有什么比攻克难关更让一个技术人员高兴呢,过硬的技术素质和创新能力使安继合受到了大家的信赖和拥戴。          

                  开发品种钢,大显身手

  2000年以后,常规产品的生产受到了市场的冲击,为了获得更大的效益,公司决定改变产品结构,向品种钢进军。第一个品种是软线钢,由于此钢种碳含量比较低,温度和终点成份掌握不好,稍一疏忽,就要给生产带来中断,严重影响了生产的连续性。作为开发这个钢种的主要参与人,安继合又和操作较上了劲儿。为了提高钢水的流动性,安继合日夜的守护在炉前,跟踪调查分析。他还找来相近成份钢种的技术要点,一边看一边琢磨,后来他在一篇技术论文中受到启发,提出用BaAlSi部分代替纯Al脱氧,然后再改变一下合金加入的顺序,这样不但可以降低成本,而且还可以解决钢水流动性差以及钢水夹杂物多、脱氧产物不容易排除的问题。他的方案被采纳以后,经过三座转炉的同时实践,终于克服了生产中断这一技术难题,后来这一方法被公司命名为“安继合先进操作法”。针对他为公司创造的效益,单位里多次安排他去外地疗养,但是他都让给了别人,他说,与成绩比起来,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我只不过是开了个头。好一个开了个头,在他的带动下,炼钢厂已经涌现了很多的技术明星和技术尖子,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学习技术的良好风气。

  开发含Nb新三级钢是安继合遇到的第二个品种钢,在生产这个钢种之前,安继合曾听到过别的钢厂生产失败的消息,心中也有点担心,但是安继合没有退缩,而是和同事们一起大胆地迎接了这个挑战。含Nb新三级钢生产最大的难题在于它的质量控制,由于钢种成份的原因,不是力学性能不合要求,就是钢坯内部有缺陷。针对这个问题,安继合首先提出了采用复合脱氧剂的方案,克服含Nb钢中NbCNbN在奥氏体晶界析出时产生裂纹的倾向。经过实践,钢坯内部的裂纹明显减少,力学性能满足了顾客的需要,现在含Nb新三级钢的年产量在几十万吨以上,给公司创造了巨大的效益。几年来,安继合参加了炼钢厂所有品种钢的开发和生产,积累了大量的生产经验,他有一摞厚厚的笔记本,大家都说里面有很多秘密,其实只有他知道,所谓的秘密不过是生产的数据记录,作为一个技术人员,数据的积累是最重要的,他常常对那些说它秘密的人说,有什么秘密啊,想看就拿去看。在这方面,安继合一向是个大气的人。

 

               着眼未来,超越自我,             

  敢打硬仗,才能百炼成钢。这句话用在安继合身上最恰当不过。

  都说安继合是成功的,人生最大的喜欢莫过于付出汗水之后的回报。有人在问到他成功的秘诀时,安继合回答地很干脆:一是多问,二是多记,三是多读,四是多干。这么多年来,正是靠着这简单的“四多”,安继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低碳钢高拉碳指标(达到92%)他是最好的;中包温度合格率(90%)他是最高的,最早的千炉无废品是他第一个创造的,品种钢命中接近百分之百。钢水的合格率达到99.99%。而在2006年,他和他的战友们创造的转炉利用系数到达82.5%,居全国之首。这些技术指标,后人想要超越,几乎很难。

  这几年来,安继合先后自学了《转炉溅渣护炉技术》、《金属学》、《氧气顶吹工艺和设备》、《炼钢学》、《炉外精炼》、《炉外精炼的理论和实践》、《炼钢知识问答》等等相关的技术书籍,在工作之余,他还培养了多名的炉长和摇炉工,经过他的传帮带,他的徒弟们都走上了重要的岗位,并做出了很出色的业绩。

  “在我为企业作出一点贡献的同时,企业也给了我施展才华的舞台,同时也给了我很多的荣誉”,安继合说。几年来,安继合曾获得过公司级的技术标兵、青年岗位能手、天津市工业系统技术标兵、全国技术能手等等多个荣誉称号,在这些荣誉面前,我们会想起他父亲曾对他说过的话语:无论干什么,要干就干出个模样。也许正是这样的信念,我们才看到了一个技术能手安继合,在他朴实的身影后面,是一颗坚定坚韧的心。

  不断超越,实现自我,这是一个安继合的左右铭,我们有理由相信,安继合说到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