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股市里兴起了一个时髦的词叫“估值”。投资人将一只股票的评级分为“卖出,持有,买进,推荐,强烈推荐”等等,个股的分析报告也是越来越长:先是行业前景,接着公司历史,跟着就是公司现状及前景,最后是在一系列的预估数字基础上的业绩及预期市盈率进而得出公司价值。看起来是滴水不漏。 我还知道,很多机构研究人员包括宏观,行业,市场策略林林总总上百人。假若在加上投资委员会,这是多麽庞大的队伍。
我无意也没有资格对此说三道四。只是我记得股票里做的最好的人--巴菲特说过一句话“民主是个不错的东西,但在投资时决不能民主!”作为一个掌管着相当于几千亿人民币资金规模的伯克希尔公司总部只有13人,而投资几乎是全靠巴老一人!
他还说“假如投资要高深数学,我就要回去卖报纸了”。另一个大师林奇也曾讲过“受过定量教育深的人是很难做好投资的。对我投资最有帮助的不是数学,财务而是哲学和历史”。
我不敢将自己同大师们相提并论。领会先哲的投资思想和学习他们的投资精神是我最喜欢的爱好。
套用一句俗话“投资是艺术”。既是艺术,你就别指望数量化。这并不是说你不掌握定量分析,你只能把这些数字当作如会计一样的工具,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形成你自己的看法。这只能是你自己的,其他人都不能代替你--就连巴老和林奇先生也不能!
我还能从另一个是实证方面来说明是企图将投资过于量化是错误的。在这个信息通便的年代,你我他,我们面对的是同一个股市,同样的宏观经济背景,用一家上市公司。我们看到同样的资讯,但是市场总是有交易。有交易就意味着有分歧。这就是“艺术”的反映。
。。。 。。。
既是艺术,你就别指望做到完美。买的最低卖的最高永远只是奢求。你只能做个大概估计
投资是复杂也是简单的。复杂是因为你永远无法穷尽它,简单是因为你可以只赚你能把握的钱。
数字是重要的,但别迷信它,它也只是工具而已。否则,你就会陷于另一个误区。
数字只是投资的一种工具,别太迷信它!
评论
1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