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给这样一场衰退找到解决方案,就必须出现一场通货再膨胀,当所有的未偿债务都被抵消,这个再膨胀过程才能停止。 ——现代货币政策奠基人:欧文.费雪
赤字9500亿:两会给电子商务的风向标
9500亿赤字,温家宝总理在3月5日人大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给出这样的预算数字。这是自1949年以来最高额度的财政赤字,比曾经最高的3198亿(2003年)高出百分之两百。
在我看来,刚刚在两会上给出的9500亿预算赤字,是在奥巴马给出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方案之后,中国对世界经济复苏的响亮回答,也是一剂强心针;而且这9500亿预算赤字,既是中国应对危机、刺激需求所必需的,也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指明了发展的机会所在。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行长佐利克在日前联合发表文章指出:“中美两国应当携起手来,防止出现旷日持久的全球衰退。”并且,“中国已经在着手准备第二套经济刺激方案,着眼于为比较贫困的消费者创造购买力”。其理论依据,源自现代货币政策的奠基人,被凯恩斯尊称为“伟大的曾祖父”的经济学家欧文.费雪。费雪有一个著名的“债务——通缩”滚雪球理论(Debt-Deflation Theory),阐明了通货紧缩将把经济拖垮至无底的深渊的道理。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支持费雪的“负债—通缩”理论,所以出台了一系列的刺激方案;而奥巴马最新的7850亿计划,也旨在“遏止破坏性强、有通缩可能的一个恶性循环”。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加大政府预算赤字的必要性。赤字是用短期可预见的风险来回避长期不可预见的风险,旨在利用投资拉动消费。一旦这个消费通道被打开,产生的市场需求是不可限量的。但是,不管是“比较贫困的消费者”,还是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中产消费者,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其消费理念都比较保守,也就是倾向于同质低价的产品,而弱化品牌消费。这就形成了一对矛盾,迅速扩张的市场需求和商品价格水平的矛盾:需求被迅速提升起来,但对产品的价格要求变得非常苛刻。苛刻价格要求成本压缩,但在成本构成中,因为原材料成本和生产过程的人力成本的压缩极有可能引发产品质量的下降,因此不能被选择;就这一点来说,三鹿事件应该可以算一个深刻的教训。那么这种需求与价格的矛盾必然要求厂商在恢复产能的同时严格控制渠道成本和销售过程的人力成本。
用什么方法能够直接压缩渠道成本和销售人力成本呢?只有电子商务。在拉动消费的两端,一端是从生产制造到宣传销售的整条产业链,另一端是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电子商务直接作用于产业链部分,可以把产品的生产制造和渠道销售严格地区别开来,跨越式地连接起生产制造过程和消费过程,并且能够将消费者的反馈直接返回设计过程,形成一个高效率的闭环。对于电子商务来说,渠道的费用接近于零,剩下的只是物流。因为传统渠道是公认的价格增量来源,因此利用电子商务可以基本上把渠道成本从企业成本中剔除出去。这就同时满足了需求与价格矛盾的两个方面,是矛盾得以化解的最有效方式。
虽然电子商务曾经的交易瓶颈已经通过第三方支付和电子支付的逐渐完善而基本解决,但是电子商务仍然才刚刚走到半路。淘宝是全国最大的网购平台,但其用户大部分是个人网店,而不是企业,绝对成交量非常有限,所以其成本能力相对整个经济而言自然微不足道。再看企业电子商务,即使是占据了全国90%独立网店份额的ShopEX,33万的用户数对于一个技术平台的应用而言已经算很不错的成绩了;但相对于全国中小企业总量的4200万而言,其成长空间依然高耸入云。
ShopEX作为全国应用范围最广的典型企业电子商务解决方案,我们可以从它的案例中很清晰地辨认出电子商务的优化过程:轻公司模式作为曾经最受人羡慕的经营方式,而通过ShopEX架构将这一模式移植到传统制造业和零售业之后,按此架构重塑的企业就都具有了PPG、Vancl和eBono的优势。
即使每一家利用ShopEX架构重塑的企业所节省的渠道成本只占其产品价格的5%,只要电子商务的优化功能够落实到到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生产制造和销售过程,那么对整个经济的消费刺激作用就不可限量,对于复苏的推动作用也叹为观止。所以电子商务需要大力深化,这恰恰是前所未有的9500亿赤字之后,我们最希望看到的。
英国已经濒临恶性通胀的边缘,而中国却必须在2009年努力避免通货紧缩,这不能不说是两个经济实体不同处境的充分表现。在两会上,作为4万亿投资的分配方式,国家已经明显缩减了铁路、公路、电网等重大基础设施的比例和份额,转而在更切合民生的领域加大投资力度。9500亿赤字,在给了消费趋势一个强大推动力的同时,也对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深入的需求,这是电子商务的一个非常有利的机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瞬雨之友QQ群:8504348-以文会友,以茶代酒
作者:瞬雨,技术、管理与产业经济 观察家
特约撰稿:《投资与合作》《传媒》《中国计算机报》《计算机世界》《通信产业报》
体验城市(MirrorCity.net)技术总裁,美信(Merrinfo.com)合伙人、技术总监
CSAA会员(1996) / IEEE-CS会员 / CCF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