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搞多党制,是中国国情需要


  不搞多党制,是中国国情需要

  

  3月9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我国不搞多党轮流执政”。这一声音,表达了国人的心愿。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执政制度是不容改制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解放以来,就确定了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全国人民的核心力量,我国宪法也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和保证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我们建立和实行这一制度,不但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人民流血牺牲、为人民民主长期奋斗取得的伟大胜利,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吴邦国委员长的报告正是表达了这一中心主题。

  

  同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着西方国家制度无可比拟的优势。

  

  西方国家是由两个或多个资产阶级政党,通过竞选,通过媒体的运作、炒作,控制公众的信息接受,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社会舆论与公众认知,进而影响选民的选择,最终取得竞选的胜利,形成一种三权鼎立,轮流执政的一种执政制度。西方在多党制度下实依然是私人资本控制着公共权力,因为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关系、产权制度从根本上决定着政治权力的形成和运行。多党竞争不但具有扩大社会分歧的倾向,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甚至使得一些国家内战频发、民不聊生,政治局势动荡不安。

  而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里明确的是我们国家的国体、我们国家的性质。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揭示了我们的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准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好形式。在运行中既能够反映人民群众中不同群体的意见和呼声,又能够从全局出发将人民群众的各种意见集中综合起来,使国家的法律与政策能够兼顾各方利益,妥善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最大限度地协调人民内部的局部利益、个别利益与整体利益、根本利益。

   最重要的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国家机关。各国家机关虽然分工不同、职责不同,但目标是完全一致的,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全国各族人民服务,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这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机关“三权鼎立”、相互掣肘,从根本上讲是完全不同的。吴邦国委员长“我国不搞多党轮流执政”,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意愿,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二〇〇九年三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