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里的抄底决策


本文来源:商界财视网—《商界评论》

抄底与伪抄底,一种是机遇,一种是风险。

面对资产的疯狂打折,有人激进,有人理性,有人孤注一掷,有人淡定出手……

危机时刻,各有各的判定,各有各的谋划,关键不在于价格,而在乎时机选择。

本刊在春暖花开之时,深入企业一线,探讨经济寒冬里的抄底决策,以期勾勒出这一场“刀尖之舞”的残酷美丽。

抄底与伪抄底

收藏家马未都老把一句话挂在嘴边:“别以为自己捡了个漏儿,结果很可能是你被漏儿给捡了。”

被漏儿捡了的常规步骤往往是:

徜徉在跳蚤市场,蓦然回首,发现一个宝贝混迹于众多旧货、假货中;

赶紧把变成“O”型的嘴合上,把斗鸡眼的眼神收回,在心里念叨淡定再淡定;

走过去握定此物再作鉴赏,东西不能拿起以后就放不下,当然也不能全放下——不然被旁边的哪位高手给顺手抄了;

要作不经意状,随意问问价,这跟打猎一样,不能把猎物给惊了;

付款要果断,偷笑至少要转身背对卖家——不然得意的笑会引起怀疑,卖家要反悔;

接下来是开开心心回家,此物果然是价值连城的宝贝…… 【全文

杨卓舒:逆势造城

杨卓舒,在房地产崩盘的时候介入,在最火热的时候跳出。而今寒潮袭人,他又开始纵横捭阖,大举扩张,宣扬“抄底就是爱国!”

执掌企业:河北卓达集团

抄底要诀:把握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在低谷介入,长线持有。

经典案例:1993年房地产低迷期逆市运作“卓达花园”;

2000年,盘活三亚房地产。

2009年2月9日晚8点,在一栋略显老土的四层办公楼里,卓达集团董事长杨卓舒侃侃而谈,与其他地产大佬们愁眉不展相比,他满眼望去却全是收割的机会:天津项目总建筑面积2000万平方米,山东项目总建筑面积6000万平方米,两个月内并购4家企业……

楼外,庆祝元宵节的烟花响彻夜空,似乎将北方的低温硬生生拉抬起来了;楼内,杨卓舒激昂的情绪似乎也要给低迷的地产业注入强烈信心。而话题便从这栋老办公楼开始,一直绵延到规划中数千万平方米的宏大项目。 【全文

威尔伯-罗斯:破产重组之王

一个蒸蒸日上的公司会令威尔伯-罗斯无精打采,而一家步履维艰的公司则让他怦然心动。威尔伯-罗斯被称作“走在曲线前面的人”,不断在没落的产业中掀起狂澜,总计操作过2000亿美元的资产重组。

执掌企业:Rothschild投行、国际钢铁集团

操作要诀:在工业领域寻找处于破产边缘的企业,将其重组激活。

经典案例:成功打造并套现ISG钢铁集团。

威尔伯•罗斯,美国最知名的善于力挽狂澜的金融家,他在世界各地参与了超过2000亿美元的破产公司资产重组工作,1998年,《福布斯》杂志把他称为“破产重组之王”。

从1976年到2000年,罗斯一直在投资银行Rothschild的美国分部工作。在美国最大的25宗破产案中,罗斯和他的团队为5家提供过咨询服务,包括德士谷、大陆航空公司、环球航空公司和Revco。

2002年4月,罗斯创建了国际钢铁集团并任董事长。通过兼并Bethlehem钢铁公司、LTV钢铁公司、威尔顿钢铁公司、Acme公司、乔治敦钢铁公司等美国钢铁公司之后,威尔伯•罗斯构筑了北美最大的综合钢铁公司。  【全文

于品海:无本收购

利用杠杆收购,巧打汇率差,南海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于品海曾用此举抄底菲律宾,上演零成本收购。不过,此法风险极大,操作不好,就会满盘皆输!于品海算是非常幸运了。

执掌企业:南海控股有限公司

操作要诀:利用高负债、高风险的杠杆收购方式完成零成本运作。

经典案例:零成本收购菲律宾马尼拉希尔顿酒店;

以资产置换方式收购香港南海发展与明报。

最近,于品海略显低调,人们只知其现为南海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旗下拥有中国数码,而对其传奇般的抄底经历却知之甚少。

事实上,在他打造中企动力、红旗2000,涉足IT信息业之前,于品海就曾因零成本收购菲律宾马尼拉希尔顿酒店而名噪一时,后来他以资本置换的方式,连续购得香港南海发展和金庸的明报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建立起他的商业帝国。

当年,以于品海相同手法进行投资并购的香港人很多,但成功者却寥寥。因为,此种收购手法存在极大的风险性,稍微不慎,满盘皆输。所以,于品海的成功堪称经典。 【全文

10家可供抄底的国内上市公司

抄底 商界评论

 10家可供抄底的国内上市公司

抄底 商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