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多元化与社会多元化之一


  社会生活乃至整个宇宙世界本来就是多彩多姿多元化的,但是文化大革命以来却处处强调要维护“一元化”。然而一元化的格局首先在所有制领域被突破了,单一全民所有制变成了产权多元化,并带动了社会多元化。面对这一深刻的社会变迁和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我们应该怎么办?

  一、产权多元化导致社会多元化

  改革开放中有一句名言,我想大家都知道──“经济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所有制改革”。而当前所有制改革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就是要改变我国经济中的所有制结构,降低国有制比重,提高非国有制比重。也就是要将大量的国有企业改革成为民有民营的企业。

  我这里特别强调“民有民营”,而不仅仅是民营。有一年我到昆明参加一个关于民营经济的研讨会,会上有一位发言者反复强调:“我们民营企业,只是经营方式的改变,而没有改变所有制,我们并没有搞民有”。我当时就忍不住插了一句:“民有又何妨?为什么不可以民有呢?”从根本上说,仅仅搞民营是不够的。民营最终要以民有为基础,在民有的基础上搞民营,实际上就是在所有制改革的基础上搞经营机制、经营方式的改革。这才是完整的改革、扎实的改革、稳固可靠的改革。我提出一个口号,叫做“民有民营,人间正道”。

  古往今来,由猿变人,从古代社会变到现代社会,不就是搞民有经济来的吗?除了周天子那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之外,中国的国有经济很少。如果早五百年,中国搞这种旱涝保收的国有经济,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都吃大锅饭,那我们现在恐怕就都退化成原始人了。不劳动还能生存,都伸手向国家要救济,那还不退化吗,是不是?大锅饭会导致人类退化,这可不是开玩笑。有一位建筑公司的总经理,学徒出身,他告诉我:“我们当年抹墙,粉抹得特别平,不能有一点疙瘩。现在呢?小青年随便抹一下,就那样交工了,等这些人成了老师傅,他带了徒弟出来,那墙就不是墙了,就变成梯田了!”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勤劳勇敢,大锅饭能使人勤劳吗?大锅饭能使人勇敢吗?所以我说,民有民营是人间正道,是造就我们五千年文明的经济基础。

  民有民营成为主体了,就会出现产权多元化。什么是产权多元化呢?产权多元化是与产权一元化相对立、相比较而言的。

  1958年我国经济中,国有经济占98%,剩下2%是什么呢? 是二全民──集体所有制。当时的集体所有制经济在各方面都攀比仿效全民所有制,被称作二全民,所以整个经济几乎可以说是清一色的国有经济,这种状况就是产权一元化。产权一元化直接导致诸多领域的一元化,总的来看就是一元化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非国有经济蓬勃发展,而国有企业大多数步履蹒跚,有的虽然也有所发展,但与非国有企业的速度、效益对照,相形见拙。此长而彼消,于是我国经济中的所有制结构,悄悄地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从1978年到1996年,在全国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原值中,国有部分所占比重由91.8%下降到66.8%,而非国有部分则由8.2%上升到3.2%;在工业总产值中, 国有经济的比重下跌得更快,由77.6%降至28.5%,而非国有经济则由22.4%攀升至71.5%;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国有商业所占比重由67.3%下降到27.2%,非国有部分则由32.7%上升到72.8%。概括的说,如果把经济整体视为“三分天下”的话,那么在社会经营性资产中非国有经济已达到三分之一,而在工商业的营业额中,它已经超过三分之二了!

  这里所说的非国有制经济,包括集体所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有经济、股份制经济和外资经济。这些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一个万紫千红满园春的局面,形成了一个产权多元化格局。而产权多元化又必然导致,并且已经导致社会开始多元化了。怎么理解社会多元化呢?

  打个浅显的比方,过去我们全中国只有一个老板,谁?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都是打工的。文化大革命当中有人炮打周恩来,毛泽东说:“总理还是要保的。”于是总理生存下来了。刘少奇呢,毛泽东自己写了一张大字报《炮打司令部》,于是刘少奇就成了“黑司令”,就呜呼哀哉了。这可以概括为:让你干你就干,不让你干你就靠边站,站不住就得倒下去。对不对?!过去全中国只有一个老板,而现在有千万个老板。我们在座的有张老板、李老板、王老板、赵老板,

  老板大大小小都有一块财富,因此多多少少也都有一份权力。产权的分散化、财产的分散化,导致权力的分散化。年纪大一点的同志会记得,过去我们坐飞机,光拿钞票是买不到飞机票的,还要有一个证明,证明上写:该同志是国家十三级以上干部。十三级以上干部才有权坐飞机,现在我们的张老板、王老板、李老板或他们手下的一个办事员都有权坐飞机,只要有钞票,别忘了带身份证就行了。

  产权多元化导致社会多元化,这个多元化到底好不好呢?是多元化好还是一元化好呢?譬如说,我们这里一、二、三、四、五、六,共六盏灯,假定总和是600瓦的灯,如果这些灯统统不要,搞一个600瓦的大灯,虽然亮度是一样的,但灯的数目不一样。 请问究竟哪种情况好呢?很多灯,即使其中有几盏不亮,我们照样开会;如果只有一盏大灯,它一灭,这里会一片漆黑,我们就没法开会了。请问是多元化好还是一元化好?(回答:多元化好)当然是多元化好!从前李书记不喜欢我,把我开除了,我想到张厂长那里去上班,李书记打一个电话过去:“此人不可靠。”我就没法干了!而现在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我另找个地方就业,还能活下来,还能为社会做贡献,还能娶老婆养孩子,活路多着哩。我们大家是希望活路多一点好呢,还是想一棵树上吊死?毫无疑问,社会多元化了,老百姓好办事, 整个社会也能稳定发展。

  而这个多元化,过去是做不到的。我们知识分子总有一个愿望,就是要为国家办点事,想精忠报国,像岳母在岳飞在背上刺的字:精忠报国。许多人从小就听过岳飞的故事,看过岳飞的戏,想做岳飞。而要报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当官,你不当官怎么为国家多做贡献?你必须当官,起码当个七品芝麻官,当个县官,或者当个知府大人,巡抚更好,当宰相就更不错了。我总结一句话,就是:自古英雄一条路,当官报国颂皇恩。“啊!当今圣上,知我者也!”皇上对他有知遇之恩,他自然为皇上卖命。如果皇帝把他贬职了,把他削职为民了。那他怎么办呢?想方设法再蒙“龙恩”,不成就只好隐居山林了。为什么呢?全部的生产资料、社会资源都被皇帝垄断着,皇上不用他,他就没有立足之地了。那么现在呢?我概括为另一句话,叫做:“现代社会多元化,朝野均可建奇功。”在朝当官,在野为民,都能够精忠报国。例如在座的顺德市金冠集团的周总,他也没有当官,而是搞民办企业,不是也在建功立业为国家做贡献吗?我不反对当官,但不把当官当做唯一的出路。如果只有当官一条路,那就是一条天梯,又窄又长,往上慢慢爬慢慢爬,说不定爬到半中,卟咚一声掉下来,呜呼哀哉,此生休矣!我已经主动从中南海下海了,不当官了,可我活得还可以,并且我感觉报效祖国,有门有路。我现在搞民办的思源兼并与破产咨询事务所,我们只对两个局负责,一是税务局:交税;一是工商局:年检。有人请我讲演,请我咨询,像你们顺德,还有佛山、南海。我前天不是从北京来的,而是从西安飞过来的,因为陕西省国有资产管理局请我讲学,讲重新认识国有经济。讲完以后来不及回北京,就直接从西安飞来了。这么多人请我,我很高兴,因为我能提供社会需要的东西。我很庆幸我从中南海跳下来了,当官不再是唯一的出路了,这就是社会多元化的优越性。

  整个世界经济、人类文明客观上都是多元化的。美国有一段时间,总统与国会对预算有争议,定不下来,不能拨款,有些行政机关就发不出工资,就停止工作了。可是街上的商店照样开,天上的飞机照样飞,为什么?多元化,各司其职嘛,各干各的,该干什么照样干什么。而我们不行,文化大革命时,炮打司令部,火烧省市委。全国三分之二的企业就停产半停产了。那时,农民送菜进城要经过计划批准,没有计划,农民就不能送菜,大粪也挑不出去了。文化大革命时无政府状况可不得了,原因很复杂,但至少可以说明,一元化的社会是经不起考验的。只有多元化才是一个既有利于稳定、又有利于发展的结构。

  【《当说则说——曹思源演讲录 连载四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