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未了局:沈阳“王海”的艰难时光


 
  在消费者看来,维权依然意味着一段艰难的时光。  

  以“刁民”形象一路走来,36岁的青岛人王海十多年前就已有房有车有公司。艰难和锋芒被藏在了墨镜的后面。
  
  与大名鼎鼎的王海相比,55岁的沈阳草民——刘阳则准备“刁民”到底。上世纪80年代至今,他没车没公司没形象甚至没有朋友,数公斤重的维权资料天天背在身上。 

  维权、打假的世界从来不缺乏故事。有些故事会在不断延续中成为经典,有些故事则会在反复玩味后濒临遗忘。王海被定义为前者,而刘阳则在努力不成为后者。 

  

  沈阳“王海”
  
  

  55岁的沈阳人刘阳,其貌不扬,身上的衣、裤至少可以让人回忆起5年以前的流行元素。而正是这个无烟、酒等不良嗜好的男人,对维权、打假产生了依赖。  

  1988年,市场上的“缺斤少两”者开始频频遭到刘阳的整治。“许多卖肉业户见了我之后,拎起秤就走。”刘阳说,类似的“小打小闹”太多,无法统计,每战必胜。而此时距王海出现则还有整整7年时间;距《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颁布,还有6年。  

  然而,真正令刘阳振奋的是,“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于1989年11月正式成立后,设立“消费者打假奖”。尽管日后王海成为该奖项第一位得主;尽管至今刘阳与该奖无缘。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国家鼓励消费者维权、打假的态度。”刘阳说,在20世纪9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他经历了大大小小上百起个人维权、打假案例,以胜利居多,“总计获赔几十万元。”  

  此间,1993年10月31日,《消法》由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全票审议通过,予以公布(1994年元月1日实行)。“这部中国立法史上第一次全票通过的法律,首次规定了双倍损害赔偿条例。随后的1995年3月,王海在北京隆福大厦购买12副假冒索尼耳机,并就此走上职业打假之路。  

  在那个“万元户”依然稀有的年代里,有人佩服刘阳生财有道,而更多人则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视其为钻法律空子的“异类”。     

  “正是因为这些钱,很多人说我维权、打假动机不纯。”刘阳说,这些年来,他一直感到冤枉。而沈阳市消协一位资深人士对其的评价是“有些过”。  

  事实上,多年来,从索赔假进口鞋,到追查劣质黄金,从调查取证,到与商家谈判取得结果,刘阳一个人包揽了维权、打假全过程中一切工作。用他的话说:“就好像一支部队,我自己既是团长,又是政委,还是普通一兵。”为此,社会上曾有传言,称其多数时候是在要挟商家,砸钱,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就在刘阳因为坚信“别人靠不住”而年复一年孤身维权的过程中,1996年12月5日,王海的“大海商务顾问有限公司”成立。外界就此评论称,王海的打假越来越呈现出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特点。  

  正是从那时起,两个在年龄上相差19岁的“王海”越走越远。  

  

  不一样的坚守  

  

  眼下,倔强的刘阳依然独行,正在追踪一起回迁房黑幕。“很明显,靠我个人的力量要想实现水落石出太难了。”但是刘阳说,他还是会坚持下去,就像以前做的每件事那样。对此,刘阳已有心理准备,他耗时最长的一次维权始自1999年,至今仍在继续。  

  艰难显而易见,每当回忆往事,刘阳总觉得2000年以后,自己没有像样的维权、打假案例能向人炫耀。据沈阳市消协统计:近年来,消费侵权案件数量逐年下降,沈阳市消协2008年处理的投诉仅8000件左右,每年2000件左右的下降速度在延续。  

  “如果说199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打假热’,得益于消费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和媒体的炒作。那么,2000年以后,消费维权事业要想进行下去,必须有全社会公民权力意识的觉醒。”日前,王海向《时代商报》表示,近10年来,消费维权投诉数量的下降恰恰说明打假难度增加,维权形势巨变,孤胆英雄会越来越悲壮。 

  “这只说对了一半。”沈阳市消协副秘书长李彬是沈阳的“老消协”,在他看来,事实上近年来在不荒废事后查处和打假的前提下,国家各级消保部门的工作重心已渐渐转移到事中监督和事前宣传教育上,有效地在源头上减少了消费侵权案件的发生。而且工作方法不断创新,辽宁省沈阳市消协还在全国率先提出“消费侵权案件举证倒置原则”,即经营者如否认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则必须举证说明,而以往,举证却是势单力薄的消费者的任务。  

  但这还不够。业界的共识是:中国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的问题在于,前者相较于后者,不但信息不对称,而且话语权无法行使。  

  “今后消费维权的特点会是越来越难,因为根上的问题是消费者组织得不到解决。”王海认为,消费者没有自己的组织就没有话语权,消费维权会越来越难,但只要市场在进步,各个领域的消费者组织会越来越多,从而在依法监督市场方面发挥作用,保障消费者权益。  

  早在2000年,一个人就曾说过“个人是靠不住的,要靠组织,个人打假是好事,但是有它的局限性的,因为个人行为的持续性、抗风险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都不能保证”。9年后的今天,“大海商务顾问有限公司”与“和谐社区发展中心”被公认为“民间消费者组织”的雏型。而说这番话和运作这两个机构的人都是王海,以至于刘阳表示:“我们都在坚守,王海与我不同。”  

  

  未来几年  

  

  “种种迹象表明,艰难的时光还没有结束,情况比10年前严重了不知道多少倍。”王海说。  

  公开资料显示:维权成本随着经济发展在增长,而且不法经营者也在注意防范打假者,无形中又提高了打假的难度与成本。例如曾经倍受争议的“分时度假”,一些借其骗人的公司所提供给消费者的合同,竟然是聘请律师起草的。  

  而对于王海所言,刘阳则感同身受,面对《时代商报》他甚至流露去意——“再过几年,我可能会在媒体上消失。”  

  “是的,孤独和无奈是维权者最大的敌人。”辽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副所长王广林说,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搏奕,最终应该通过组织与组织来进行调节,与独立的、职业的维权、打假人相比,现在是经营者利益集团组织过于强大。  

  “这不光是个时间问题,更是一个全社会责任意识觉醒的问题。”王海说,随着公民权力意识的觉醒,未来几年急须唤起的,是公民责任意识的觉醒,即不能把维权简单视作个体对权力的行使——“维权不仅是一种权力,更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时光公平地散落在刘阳和王海身上,反射出的艰难各有不同。  

  眼下,虽无法揭出真正内幕,但已身心俱疲的刘阳盼望着正在进行的一场公益诉讼早日结束;而在王海的“王海热线”网站上,王海本人郑重声明:鉴于经查实王海在线公司系以欺骗手段获得公司登记,故本人将收回wanghai.com域名以及王海在线名称的使用权,相关手续已经委托律师开始办理。现在的王海在线与王海本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