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市惨跌未必佐证经济严重衰退


  与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的紧急降息相伴生的是世界股市的直泻而下,美国道指惨跌4.09%,落到6594点的低位,欧洲三大股市全线下挫均超过3.5%,皆惨不忍睹。

  英国央行宣布在零利率坐标上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即要通过买进大量的证券(例如国债)来向市场塞入更多的流动性。而欧洲央行的法定利率下降至1.5%。特里谢领导的欧洲央行承受巨大的“降息缓慢、出拳太弱”的指责。特里谢的谨慎并非有什么错误,对于“通胀目标制”信奉者来说,如果未来的通胀水平是足够清晰和可控,行动的节奏就有必要加快。

  “通胀目标制”者不是斯蒂格利茨所污蔑的“唯加息论者”。现在欧元区的通胀就像特里谢所说的那样“今年将在0.1%—0.7%之间”,那么我们认为欧洲央行是可以继续下调利率的。欧元区经济并没有足够的票据可供欧洲央行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更重要的是,东欧的金融崩塌将拖动西欧债权风险大幅度上升,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欧洲央行没有足够的能力和权限去拯救,如果西欧国家启动国家能力,大幅度提高财政赤字,有可能对欧元产生“撕裂”。

  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都公布了因金融危机深度发作而产生的“经济收缩率”,现在普遍认为世界经济将遭遇罕见的激烈打击,需要用“出拳更重、不惜代价”的凯恩斯主义姿态来应对。我们认为这一悲观是被高度夸大的,我们承认这次金融危机带来的股市下跌和债权贬值程度是震惊的(例如道指和中国股市的表现),但我们并不认为股市崩盘必然会带来非常严重的经济衰退。

  股市的崩溃定义为股指至少下跌25%,而严重的经济衰退则定义为宏观经济产出收缩率至少为10%。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Robert.Barro最近出版了的论文《Stock-Market Crashes and Depressions》,他在文章中击碎了股市崩溃必然会导致经济严重衰退的“悲观性联想”。巴罗搜集了截至2006年的世界25个国家发生的195次股市崩溃和85次严重的经济衰退和收缩,发现仅有58次是匹配的——即股市崩盘引发了随后的经济收缩达到10%以上,其他则是“非伴生”关系。例如美国1929年的股市下跌了55%,随后宏观经济下降了25%。上世纪80年代的拉美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2年的阿根廷危机都产生了“股市崩溃伴随经济萧条”。更多的情形是股市的严重崩盘并没有产生经济的大萧条,例如美国1987年的股市崩盘,经济毫发无伤。

  这反映了股市崩盘和经济萧条的不对称关系。并不特别严重的经济衰退会引发股市崩溃的概率是77%,而股市崩溃导致严重经济衰退的概率是20%,市场之手对经济的调整是温和的,对股市的调整是剧烈的。如果单纯从金融的角度看待经济,会丧失信心;但从一个更广阔的角度看,我们有理由保持信心。只要中国政府采取那些配合市场调整的政策来应对经济滑坡(这种滑坡也是市场自发调整所需要的),那么经济会在两三年后走出困境。如果被股市崩溃和房地产价格下跌所惊愕,过度用传统凯恩斯主义方式刺激经济相反会造成严重的扭曲,推迟经济的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