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圣何塞和圣塔克拉拉谷的华人》作者江罗丽婉和黄瓊香
3月2日,在苏战的联系下,我们和《圣何塞和圣塔克拉拉谷的华人》一书的两位作者——江罗丽婉女士和黄瓊香女士进行了访谈。两位女士对于探寻华人早期历史的我们非常热情,从她们那里我们获得了对硅谷早期华人的进一步了解。
与两位作者展开访谈
黄瓊香的曾祖于19世纪中叶从中国来到美国挖金矿(地点在加州东部的内陆地区),后搬到加州中部,距离今天的圣何塞约2-3小时车程。其祖父生于加州,由于农业用工的季节性,其祖父长大后就做了专门到旧金山招工的“工头”。后来,黄女士的祖父开了餐馆,先后生了十个孩子,其父是老大,生于1902年,由于家贫未上完中学就去一杂货铺打工,老板也是个华人。该店后来成为旧金山地区华人最大的百货连锁店:“全国一元百货”。其父在该店工作了50年,直至做到经理职位。
1937年,黄女士父亲来到圣何塞开店。在40年代某年,由于华人的祖庙五圣宫未交土地税,圣何塞市政府要强行拆掉五圣宫。其父由于是少数受过良好教育、英语流利的华人,于是代表华埠与政府交涉,后补交了税款保留了五圣宫。黄女士在5岁到15岁间住在圣何塞,当时圣何塞只有两条街,儿时上的学校几乎没有华人,玩伴当中也没有华人,因此没有机会学说中文。黄女士学成后当了小学教师,妹妹则是一个牙医。黄女士时常写文章向报社投稿,后成为专栏作家,曾采访过五十多位1949年以后来到本地的老华人,并结集成书。10年前,她全家从旧金山搬回圣何塞。
江罗丽婉的父亲家庭条件优越,20世纪20年代毕业于著名的沃顿商学院,是在曼谷从事银行业和木材生意的华人,后在岭南大学任教。她本人诞生于抗战时的昆明,在桂林长大,1949年来到美国,在路易斯安娜州的华盛顿大学读书,并认识了在当地医院实习的丈夫。1957年二人结婚,来到了加州圣何塞。那时本地刚刚开始成长,他们居住的地区还几乎没有华人,她丈夫是当地第一个华人执业医师。当时华人很受歧视,江罗丽婉回忆:她曾经路过一家房产经济公司,看到有几处房产在销售,但当她向经纪人询问售价时,得到的回答却是“所有的都卖完了。”只因她是华人。
我之前一直有猜想:作为长期以来除旧金山之外最大的中国城所在地,圣何塞应该有一个中文名字。但是江罗丽婉女士告诉我,在居住过程中,中国人并没有给圣何塞取一个特殊的中文名字,大家都使用的是“圣何塞”的粤语发音,或者简单地称之为“华埠”。原因主要是华人在当地非常不受欢迎,而市场街中国城又恰好处于本地的市中心,本地居民通过各种手段要把华人排挤出去,所以也才有了那场烧毁中国城的大火。可以从美国人口统计数据中看出,在排华法案通过后,当地华人的数量和比例都急速下降,
年份 华人数量 占全县人口比例
1860 22 0.2%
1870 1525 5.8%
1880 2695 7.7%
1890 1738 2.9%
早期华人在圣塔克拉拉县的人口数量和比例(《圣塔克拉拉县华裔150年奋斗史》,John Handley, 1997)
当年在圣何塞地区的华人大多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主要从事的职业也多为罐头厂的工人、修筑旧金山到圣何塞铁路的华工和农业短工。这也是早期华人移民和二战后大批留学生移民的最大区别。
关于中国城的挖掘还有一段巧合的故事。当年圣何塞正处于快速上升期,许多城市建筑都在兴建,而在圣何塞一处楼宇的地基挖掘过程中发现了大量华人使用的陶瓷器皿。美国法律规定,这种情况下需要有考古工作者协助挖掘。这名考古工作者正好是江罗丽婉丈夫的病人,在看病的过程中他偶然提起来这件事情,身为华人的江罗丽婉非常感兴趣,于是发起华人历史及文化拯救计划,对这些文物进行保护和利用。在此处挖掘出的华人文物有三百八十六袋之多,目前有一袋在我们到过的五圣宫博物馆内进行展览,剩下的都在斯坦福大学考古系存放,并且成为研究生参与的主要研究课题内容,现已经有三篇相关的研究生毕业论文发表。听到我们上次去五圣宫的时候没有机会入内参观,江女士非常着急,因为钥匙就由她保管,她非常想带领我们再次参观五圣宫。但是由于我们马上就要启程回国,只好留下这小小的遗憾,希望将来能有机会再来此地弥补缺憾。
与两位作者的合影
这次访谈,给我触动最大的,不是早期华人移民的艰辛和苦难——这些在之前对硅谷历史的关注中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而是华人移民在“融入”的过程中,保存祖先开拓历史的努力和尴尬。其实,虽然在硅谷有大量的华人,但是对于硅谷地区华人开拓历史有一定了解的人却是凤毛麟角。虽然有一些类似于华人历史福地会、华人历史及文化项目之类的组织和社团试图保存一些早期历史,但是他们的影响和得到的资助往往有限。我想,一方面是由于当地华人更多的是忙于创业和打拼的企业家、工程师,较少会注意这些历史层面的问题;另一方面,或许也是由于新一代华人移民“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努力,需要回避一些民族上的认同尴尬,也许这才是美国主流社会对于早期华人历史“选择性遗忘”的主要原因之一吧。
2009-03-07 | 探访硅谷第一个华人企业家李心培
2009-03-06 | 在硅谷踏访华人足迹
2009-02-26 | 访硅谷美华科技商会两任会长杨俊龙、曾衍嘉
2009-02-23 | 在硅谷搭建人脉网络
2009-02-20 | 从中关村到硅谷的空中暇想
2009-02-25 | 从硅谷到128号公路,再到中关村
2009-03-12 | 访手机导航第一人金海平
2009-03-11 | 访刚从中关村回到硅谷的三博士
2009-03-10 | 在硅谷讲中关村的故事
2009-03-09 | 访LEDENGIN创始人阎先涛
2009-03-08 | 访一生只在中关村和硅谷生活的谢青
2009-03-05 | 访硅谷联合投资董事长拉塞尔·汉考克
2009-03-04 | 与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所交流
2009-03-03 | 硅谷访问斯坦福咨询教授王捷
2009-03-02 | 访硅谷著名的育成中心“橡子园”
2009-02-28 | 访问徐郁清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