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并不只是管理别人,其实也包括对自我的管理,工作、生活、学习,还有思想和心理。管理好了,我们的生活会好,管理不好,照样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一旦出了问题,我们就会对天发问,为什么我得不到,不公平。真的是这样吗?现实又是如何呢?难道真的只有老天才知道吗?事实上,走在人生的这条大路上,有些东西注定了不可避免,更是让人无法逃避,或许是失去,或许是拥有。所以,一定要记得,拥有的时候及时享用,失去了也不要穷追不舍,这就是自然的法则,这就是生命的道理。
一个人离开家,到城市里闯荡的时候,最大的感触便是失去了一切。没有家人的照看,没有舒适的睡房,没有精彩的电视剧可以看,也没有美妙的音响可以听。好在自己懂得随遇而安,“既来之,则安之”;每天工作之外就是回到自己的小屋里读书和思考,思考之余便是拿起笔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因为没有别的“消遣”,所以也没有别的“干扰”。就这样,我一次又一次的与心灵对话,一夜又一夜的与灵魂共舞。读书让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思考让我懂得了生活的美好、平凡的快乐;写作则让我认识了自己,认识了未来。
这个过程让我懂得,生命中有些东西失去了才能发现更多的美好事物。因为,有些东西失去了才敢于突破自我,有些东西失去了才能够创造奇迹。一无所有才会一无所惧,无所畏惧则无所不能。这应该就是很多人在走投无路、山穷水尽之后才爆发自我,释放潜能,进而缔造辉煌业绩的原因吧;比如陈胜和吴广。乱花可以迷人眼,失去亦能减负担。有时失去其实是一种解脱,一种回归,一种释怀,一种新生,甚至是一种获得,“赛翁失马,焉知非福”;比如金钱、奢望、怨悔、愤怒、痴情……
有节制才有成长,有制约才有自由;有结束才有开始,有知足才有快乐;有放手才有获得,有失去才有拥有。真理永远都是某个范围的,超出了那个范围,就成为了谬论。因此,要想突破自我,就必须将脑子里的垃圾思想统统抛开,比如玩世不恭;比如妄自菲薄等;要想创造奇迹,又必须将某些东西装进我们的大脑,比如,天下乃人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乃付出者的天下,非蝇蝇狗狗之辈的天下;比如,对“猪”人的同情,等于对自强者的嘲笑,对自己的剥蚀,对自然的亵渎,只有“愚人”才会如此作为。
事实上,人们头脑中的许多东西其实是不必要的,而又有许多东西其实十分是欠缺的。如压抑、恐惧、不安、害怕、畏惧、自卑、自怜、遗憾、后悔、怀疑自己等等都是不必要的,它们只会束缚大脑,限制人生,这些都是思想垃圾,是应该抛弃的。有的甚至是可憎的、邪恶的东西,它们会污染天空,在脑海里留下阴影。而这些是可以消除的,只要我们不断的增加我们的知识,深化我们的思想。不要盲目的“迷信”任何人,也不要盲目的“迷信”任何物。不管是什么都要有其存在的基础与环境,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承认差别。明白了这些之后,我们就可以走出阴影的笼罩,我们就能够突破各种各样的束缚,从而让人生更加精彩,让生活更加美好,让过程更加轻松。
人生就是这样,我们看到的只能是暴露在阳光下的东西,而对于黑暗里的物质,我们是无法将其看清的。有如先人所讲,“有一乐境界,即有一不乐者相对待;有一好光景,便有一不好底相乘除”。专注于某一方面,则必然会给你人生的另一面以盲点,顾此失彼。不是有意如此,只是意识不到,认识不到,生理所限,规律使然,自然而然;当然也可能是为自己所限,为脑子里的东西所限,正所谓峰高谷也深。所以说,人生没有什么不可以放弃的,生命又何必担心失去呢?如果得到与拥有只是一种痛苦、不安和焦虑,那拥有还有什么意义?如果坚持或继续只是违背原则,丧失自我,那要它又有何用?一切都会到来,一切都要过去,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无论得意还是失意,没有谁可以除外,这便是人生。
换个角度来看,一切都不过取决于你的注意力所在,是谁的就是谁的,不是争抢所能改变的。没有时及时享受未有之乐,因为一切都会到来,那时只怕你躲之不及,无论是福还是祸。更何况“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所以毫无必要为现实不安、不宁,一定程度上,失去和拥有都是必然。无须为成功窃喜,亦无须为失败烦恼;无须为获得庆幸,也无须为失去不安。没有什么不平,没有什么不公,天有天道,一切都很正常,一切都有天意,一切都是自然。人应该相信自然,相信天道,相信人心。
古语有云,“鱼吞饵,蛾扑火,未得而先丧其身;猩醉体,蚊饱血,已得而随亡其躯;鹚食鱼,蜂酿蜜,虽得而不享其利”。由此可见,有得必有失,有失才有得,任何事物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失去了鲜艳的花朵之后,才能够得到丰硕的果实;经过了狂风暴雨之后,才会见到美丽的彩虹;容的下艰难寂寞,才受得往掌声与欢颂。正所谓“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要看他会受;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祸儆之,要看他会救。”事实上,有些东西得到便意味着失去,有些东西失去了才能拥有。失去的愈多,拥有的也就愈多;拥有的愈多,同样失去的亦将愈多。
讲到此,曾有人问我,这样思维下去,顺利了、轻松了、生活舒造了,不就要丢失梦想、丧失成功了吗?我的回答是否定的。这正说明成功取决于付出,而不是取决于主观上的东西,更不是取决于狂想、压抑、痛苦。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没有时间的失去,就没有成长的获得;没有汗水的失去,就不会有辉煌的获得。事实上我一直认为,奋斗中才有自我真我,拼搏中才有幸福快乐,拥有何尝不是一种负担?
很多事物的最大意义就是路过,不必非要留下什么,不必非要得到什么,看到了、闻到了、摸到了、想到了就已足够。如果只能拥有一秒钟,那就欣然的去享受这一秒钟,而不要人为的去把它扩大到十秒、百秒。一方面是因为那是徒劳的,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如此你将连这一秒钟所拥有的快乐也得不到。因为这样的“拥有”,其实是一种痛苦。无须强求,也不要苛取,走到那就欣赏那的风景,路过那就享受那的快乐,生命的根本是体验过程,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无论是得到还是失去。
对于人生而言,最重要的是过程的快乐与幸福,而不是非要拥有什么,也不是绝对不能失去什么。所以,做自己喜欢的事,一直向前,别的无须牵挂,更无须计较。(文章来源《给世界一个转动的理由》)最后附上一个小故事,读读它,会有好处。
不可放弃的努力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人生有很多东西是可以放弃的,但万万不可轻言放弃的是,努力。
恰如鲮鱼和鲦鱼的例子说明了这一点,实验者用玻璃板把一个水池隔成两半,把一条鲮鱼和一条鲦鱼分别放在玻璃隔板的两侧。开始时,鲮鱼要吃鲦鱼,飞快地向鲦鱼游去,可一次次都撞在玻璃隔板上,游不过去。过了一会儿工夫,鲮鱼放弃了努力,不再向鲦鱼那边游去。更有趣的是,当实验者将玻璃板抽出来之后,鲮鱼也不再尝试去吃鲦鱼!鲮鱼失去了吃掉鲦鱼的信心,放弃了已经可以达到目的的努力。
其实,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有时也犯鲮鱼那样的错误。许许多多的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断言:要人在4分钟内跑完1英里的路程,那是绝不可能的。然而,有一个人首先开创了4分钟跑完1英里的纪录,证明了他们的断言错了。这个人就是罗杰。班尼斯特。数十年前被认为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为什么变成了可能的事情?是因为有人没有放弃努力。
好多障碍并不是存在外界,而是存在于我们的心里。
几乎每个胜利者,都曾经是个失败者。胜利者与失败者的重要区别是:胜利者屡败屡战,绝不轻易放弃努力;失败者屡战屡败,可惜地放弃了努力。
链接:
为什么得不到?
评论
3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