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四类人不愿反腐败
反腐败,一直是人们关心的热门话题,就拿这次全国两会来说吧,在众多议案中,反腐败议案也是名列前茅的。由此可见,反腐败不仅是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永久的、长期的问题,而且还是执政党最为棘手的重中之重的工作。
尽管如此,但我们也发现有一些人是不愿意反腐败的。笔者经过几年的观察分析,大致有以下四类人不愿意反腐败。
第一类是未被发现的腐败分子。这类人虽还在官位上,掌握着实权。表面上,这类人虽是官员,是人民群众的领导干部,在大会小会上讲着官话套话,高唱“廉洁自律”的高调,让人的感觉他就是最廉洁奉公的,实际上,这类官员就是典型的、阳奉阴违的、事实上的腐败分子,只不过他还未被组织上和人民群众发现罢了,或者已被人民群众发现了,但组织上还未将其绳之以法。如陈良宇,在未被发现之前,就是这类人的典型。
不难想像,这类“隐形”腐败分子,虽还见得了阳光,但他整天是坐卧不安的。他们害怕有一天也被人民群众反出来。所以,基于他自身的安全考虑,这类人当然是要反对人们反腐败的,包括平时他们也不爱看反腐败的文章。因为,报纸上的也好,网络上的也罢,反腐败的文章都会让他们感到害怕,让他们胆战心惊。试想,这类人怎会支持反腐败呢?如果支持了,那么反腐败不就等于在反他自己了吗?所以,这类人是极力反对反腐败的。如果听到朋友、熟人、部下在反腐败,他们就会说,反腐败是国家的事,你一个小老百姓又能怎样?想用这样的话语来打消人们反腐败的念头,动摇人们反腐败的信心。
第二类是准腐败分子。这类人之所以要说其是准腐败分子,是因为他们现在也是官员,但还没有实权,想腐败还没有条件。当然,这类人能走进官场,当上官大多都是靠溜须拍马上去的,所以,在他们的大脑里不可能有“群众”的观念,他们只是想怎么把自己的官当大些,位搞高些,权力搞多些。毫无疑问,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能腐败。所以,这类人也是极力反对反腐败的。因为,反腐败的人,总是要剖析腐败分子的“方法、方式和手段”,让他们的丑恶曝露在阳光下;总要建议国家应该如何做才能让腐败分子不敢腐;让人民群众一见官员的行为,就能分辨得出此官员是不是腐败分子了。比如官员财产申报制度,虽不能包治腐败之病,但对一些后台不硬的腐败分子,还是有效果的。可以说,这类人反对人们反腐败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妄想人们不要去打破这种腐败的机制,保持这种腐败的温床,好让自己的腐败安全而无后顾之忧。试想,这类一心想腐败的官员,他们又怎会支持反腐败的呢?他们当然是反对反腐败的。
第三类是“混得好”的人。这类人或者是无权的小官,或者不是官,但有一共同点,他们是“混得好”的人。或许有人会问,这类混得好的人,为啥也不愿意反腐败呢?实际上,这类人很想腐败,只是没有权力或者机会去搞大腐败而已,所以,他们为了弥补自己的缺陷,只想让自己混好点,就在外面混吃混喝,腐败分子吃肉,他能喝汤,也是好的,所以,他们也反对反腐败。因为,如果人们反腐败成功了,岂不是让他失去混得好的土壤了吗?比如,这类人,虽然自己不是官,他的同学、朋友、熟人、亲戚等等可能是官,也是有权的人。他就与他们的同学等等混得非常好;他们的同学就会经常请他吃饭,喝酒,洗澡,这样他就能让自己走进“混得好不好,一天两把澡”的天地里;既让自己过得快乐了,又让自己省了生活开支。试问,如果是因为人们反腐败,国家政策严了,三公也不能随便开支了,他们没了混的土壤,还会混得好吗?
第四类人是没有责任心的人。这类人总认为反腐败与自己无关,自己也决定不了国家政策,所以,与其白费心思还不如不去反腐败。可见,这类人是典型的无社会责任的人。
人们常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而国家的兴亡与腐败难道没有关系吗?当前官员腐败严重,不正是人们承担社会责任的时候吗?想当年,中国被外国强人侵略,从表面上说是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没落,但是,从深层次来看,国人缺乏社会责任心,难道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吗?如果没有孙中山、毛泽东这样有社会责任心的人出现,中国至今还不是在外国人的铁蹄下苟且偷生?这类没有社会责任心的人,之所以不愿反腐败,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明哲保身,怕得罪人;二是安于自身的小利益。因此,他们认为只要与已无关,外面天翻地覆也无所谓,腐败又算得了什么?
综上分析,不愿反腐败的人可能还有别类,笔者所说的并不全面,但这四类人是最为典型的。所以,不到之处还要请广大网友指正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