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科学发展观急需构建动态试错与动态纠错互动机制


 

田忠国

思想创新,是一个国家或社会建构理想的开始,但任何一个国家的思想创新,一是离不开立国思想,二是离不开文化基础,三是离不开思想创新机制。因为,立国思想给出的是思想创新的方向,文化基础给出的是思想创新的土壤,而思想创新机制,则是思想创新过程中的优化与融合,并为思想创新提供动力机制。

但是,理想的实践和变成现实的过程,却是一个漫长的动态试错与动态纠错的过程。所以,一个社会如果构建成创新思想机制和理想的成动态试错机制和动态纠错机制,这个社会就按上了飞速发展的轮子。有人可能认为,我所说的动态试错就是对试错的宽容机制,其实,我所说的动态试错后边,还有个动态纠错机制,而动态纠错机制,首先是对责任者的问责,其次是对错误的纠正,因为,一般而言,没有问责机制,就不可能有纠错的结果。

当然,这样说又有人会说,你这种“动态试错机制、动态纠错机制和动态问责机制”对官员太不公平。但是事实上,如果一个人想走当官这条路,首先就得接受问责的考验,因为,一个机制对官员失责的宽容,就是机制性对人民群众的犯罪。再说呢,人们常常说的社会发展,就是一个动态优化过程,面社会的动态优化,首先是对官员队伍的动态优化,因为,在和平年代,官员的道德、能力和智慧,往往表现在收集民智、听取民意和选择民志,推动社会共同努力,助推社会发展上。

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民众问责机制,官员的权力欲望就会强奸民意,满足私欲,从而引发大量的社会问题。一般情况,任何国家对官员的管理都有两个不同的系统,一是问责,二是问罪。因为,只有问责制的建立,一个国家在国家事务管理中才能提升执行力,而问罪制,则是对贪渎行为的惩罚。

我为什么说实践科学发展观急需构建动态试错与动态纠错互动机制呢?

一、按我个人的理解,科学发展观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民主机制,也即人民群众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制度有选择权、决定权和管理权;二是相对动态均衡和谐的科学发展机制,前者主要指政治,后者则是我国应该构建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两方面的内容构成一个动态促进的整体,这个整体分而为二,合之为一,犹如“太极图”表达的宇宙动力机制。人们一般情况都知道,“太极图”中的阴阳结构是我国古典哲学观点的集中体现,但大多数人不知道,阴阳卦变则是一个多元发散式程序系统动态递进、同步互动的动态闭环验证体系。因为,没有闭环,便失去了逻辑递进验证的作用。对于这种现象,我称之为“多元并列结构发散式系统闭环思维法”。也就是说,八卦是一种程序逻辑模型。

从我国的制度实践上看,我国的制度是十分完备的,但是,这些完备的制度中,一是缺少制度的灵魂,也就是价值逻辑;二是缺少程序机制。正因为缺少价值逻辑,我国的制度这才缺少了程序机制,因为,程序机制的本质是价值逻辑的程序化。

民主如果失去程序,就必然陷入社会的无序,也无法使人民群众通过正常的民主权利的行使,达到对我国政治经济制度行使选择权、决定权和管理权的目标。那么,人民群众如果一旦失去我国政治经济制度行使选择权、决定权和管理权,那就意味着人民群众失去分享发展成果的权利。对于这个问题,我国应该有个清醒的认识,尽快构建这两大机制。

二、从立国思想到科学发展观,我以为是我国建构理想的过程,但是,在实践理想的过程中却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结果。比如,现在人们忌讳的文革,我个人以为,就是毛泽东主席实践民主理想所做的努力,但由于当时人们对人民民主程序机制缺乏一定的了解,社会曾一度陷入无序的状态。再比如,本来,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为了纠正我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非科学错误,缩短贫富差距,化解社会阶层性结构矛盾与冲突,使我国纳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但是,良好的愿望并没有改变贫富差距继续拉大的现实,社会阶层的结构性矛盾也没有得到有效缓解,这就说明,我国缺少的是代表国家意志的程序力量。

说到国家意志,我们不得不澄清一个概念性错误,因为,我国的多数学者认为,法律制度就是国家意志。其实,这样理解国家意志是错误的,起码是不准确的,因为,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既为国家意志。法律制度意志,不过是国家意志的象征,如果这个法律制度符合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的话。据说,毛泽东主席生前有一句常说的话,叫“从天下大乱到天下大治”,我常想他为什么说这句话?经过长期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观察,我才发现毛泽东主席是对的,因为,当社会价值秩序失去对社会矛盾的整合作用,价值目标矛盾而且冲突严重,“天下大乱”就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而“天下大乱”,统一了社会价值目标共识,形成新的社会价值秩序之后,就必然出现“天下大治”现象。也就是说,价值目标共识丧失,价值秩序失序,国家意志丧失的必然结果,而国家意志的丧失,则表现为“天下大乱”,相反,“天下大治”则是社会整合了价值目标共识,形成新的社会价值秩序,国家意志得到强化后的必然现象。人类对“从天下大乱到天下大治”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强制性维持社会稳定,但这样的结果却是反作用力越强,这种主动整合秩序的方法,表面上看是一种主动,而实则是被动促生社会分裂的行为。另一种是主动促成社会矛盾暴发,通过“天下大乱”整合价值目标共识,使社会重新回到稳定和谐的状态。后者,如果失去程序机制的控制,社会就会陷入无序状态。所以,程序机制是保持社会动态有序的前提条件。

所谓程序,简单的说就是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的渠道。

三、动态试错与动态纠错机制的问题,其实就是程序建构、实施的问题,因为,没有程序,就没有机制。当然,人们习惯上把程序机制说成是制度机制,其原因就在于,制度是对程序标准的固化。所谓违背制度,就是对程序的违背。而理想的动态试错与动态纠错机制建构,是推动理想成为现实的唯一途径,因为,理想不经过社会实践,不经过动态试错与动态纠错,理想就只能永远停留在人们的向往层面,无法使理想成为现实,这就是我为什么一再呼吁建构理想的动态试错与动态纠错机制的根本原因,也是我为什么花近二十年时间苦苦研究价值逻辑和程序机制的根本原因。因为我希望,我们这个曾经经历各种磨难的古老国家,不再是通过伟人个的努力,而是通过程序机制,形成我国人民共同意志下的政治经济发展机制,使我国尽快强大起来。当然,一个国家的强大,首先是主体精神的强大,因为,没有精神的自强不息,便没有一个国家的创造能力。

当然,民众问责机制是动态纠错机制中的重要内容。前面说过,实践科学发展观,需要官员的责任感,而责任感的产生,是民众问责机制的必然结果。当然,任何时候的官员都是不喜欢民众问责的,这就需要高层具备毛泽东主席那样的忧患意识和民众的共同推动,程序机制建设才能从理论研究中走进现实生活。如果有理论没实践,用程序机制造福社会的愿望只会落空。有人可能会说,我国的制度多了,但起作用的不多,所以,我国的问题不是个制度问题,而是个社会责任感的问题。但是,经过近二十年的研究,我认为我国的制度建设出在一没有制度灵魂,二没有程序上。制度灵魂即由立国思想形成的主体价值观和由主体价值观形成的价值逻辑,制度程序,则是价值逻辑的呈现。

结束语

科学发展观的社会实践过程,即使一个政治经济机制的构建,也即动态试错与动态纠错机制的建构过程中。在这个机制建构的过程中,其社会机制动态制衡、和平而又友好的斗争,形成价值目标共识、国家意志的整合机制是其关键,因为,社会思想理论的矛盾冲突,归根到底是社会政治经济利益矛盾造成的。也就是说,社会政治经济利益的矛盾,首先体现在思想理论的矛盾斗争上,如果通过思想理论的斗争无法解决社会政治经济利益矛盾,一个必然结果就是促生社会的暴力冲突,而当暴力冲突仍然无法解决决社会政治经济利益矛盾时,一个社会就离暴力革命为期不远。暴力冲突和暴力革命虽然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但是,其代价也可能是巨大的,因为,二者都是不可控的。因此,在我国,构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动态试错与动态纠错互动机制,就成了我国近一个时期以来的首要任务。

我国历史证明,只有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才是创新我国未来的唯一出路。但是,应该看到,一个国家能否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关键,就在于这个国家能否建构动态制衡、和平而又友好的斗争机制。因为,动态制衡、和平而又友好的斗争机制,是一个国家整合利益矛盾和价值目标共识的重要途径。

2009315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