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骥
我的一个学生跟我分享了一个真实的故事,说他的一个同学在谷歌得到了一份工作,说这话的时候他一脸的崇拜。
他的朋友是这样得到谷歌工作的:偶然一天,他在大学校园的广告栏里看到一张小小的广告,上面只写着“www.”,然后是个很怪的数学符号。他觉得很有意思、就把这个网址记在了脑子里。回家上网的时候,进去一看,只有一道未解的数学题。他决定把这道题解出来。这题并不容易;花了他半小时。等他解出题目以后,突然弹出了一张表格,请他填写。谷歌的门就这样向他打开了。
听完这个故事,蛮佩服谷歌公司的,能够想出这一招的人真牛!
在花花绿绿的广告栏里注意到一张不起眼的广告——说明这个人对他周围世界的新鲜事物很留意。
把网址记在脑子里——说明这个人过目不忘。
回到家上网时还记得点进去看一看——说明他很有好奇心。
看到一道没头没脑的数学题,决定要解答——说明他喜欢动脑筋。
最后把题解答出来了——说明他智商也不低。
不看简历,不看学历,不招聘,不海选,一分钱不花,谷歌就找到了它理想中的雇员,这就是谷歌。
于是我们来分析一下现在读书的大学生有没有去谷歌工作的可能。
第一点,有希望。年青人还是有好奇心的,所以对这个广告应该会留意,特别是这种与众不同的东西。
第二点,应该可以蒙混过关。虽然很难记住,在手头又不带纸笔的时候,有可能把重要的东西记在手机里。
第三点,应该可以侥幸做到。在收完邮件、看完博客以后,有心人会顺便点进去看一眼。
第四点,要看造化了。估计这种题目学文科的人估计看不太懂,对理工科可能要容易些。谷歌的大门会把一部分有好奇心但没有能力解答出这道题目的同学关在外面了。 结果有很多擦肩而过的机会注定就不属于我们那些敏感度低、基本功不扎实、遇到困难容易放弃的同学了。
最近我在武汉大学东湖分校和两百多位同学做了《金融危机下的大学生就业》的主题分享,我想很多同学如果看了上面这个真实的招聘故事,应该有所感悟。在大学做演讲已经有很多场,同学们整体给我的感觉有几点:危机感不是很强但对未来充满迷惑;对自己的定位不清楚;不了解自己所学能不能对自己就业有所帮助;对社会、对职场没有了解;不知道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对简历的撰写和招聘面试没有受过真正的有用的训练......总之,大学生们都希望能学有所用、能够毕业以后找到自己理想的平台去发展。但他们对自己的评估都比较高,而最新的调查报告发现,无论是机关事业单位、企业还是教师,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评估分数都低于学生自我评估,尤其是在社会适应能力和自主能力这两方面。而且近六成在校生缺乏明确择业目标。这对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与职业适应必然会带来消极影响。
在和大学生朋友沟通中发现,现在很多大学生之所以遇到就业的困难,主要还是在于:
第一、缺乏明确的定位,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到底是什么。目前,大多数学生择业意识形成得比较晚。超过60%的学生的择业意识是从三年级以后才开始形成的。这说明,到了三年级时,还有四成学生尚未形成明确的择业意识。这种状况同严峻的就业形势存在较大的差距。在被调查学生中,择业目标早已确定的有21.1%,刚刚确定的有21.4%,模模糊糊的有39.8%,尚未确定的有17.7%。这意味着近六成在校学生缺乏明确的择业目标,这种状况对他们的职业选择与职业适应必然会产生明显的消极影响。没有目标的人,人生轨迹肯定是混乱的;没有计划的人,其实他就在计划失败;没有定位的人,是不可能创造与众不同、是不可能拥有核心竞争力,更不可能打造个人品牌。
第二、缺乏就业意识。中国的教育和国外发达国家是有很大差距的。我经常讲中国的崛起一定是硬实力(政治、军事、经济)和软实力(文化教育)的同时崛起。才有可能成为强国,而目前最制约我们的就是教育体制的问题,特别是中国的应试教育非常的不科学,从小我们就没有灌输: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这一思考题目。所以昨天我问大学生朋友,其中不乏有人回答我,读书为了掌握知识这样单纯的答案。大家要明白,我们一定要有清晰明确的职业意识,读书是为了什么?答案:就业或者创业。在美国的小学里甚至幼儿园,每一年都会邀请家长到学校,干什么?让所有的家长讲你是干什么的。你干这个工作需要什么教育,需要什么技能,拿多少钱,你做什么具体的事情,你想一想那些孩子看到自己同学的爸爸或者是自己的爸爸在讲自己的职业、技能等等的时候。有什么意义?每年一次,这是全北美的学校都有的东西,我们有吗?我们肯定没有。所以,我们的孩子长大就稀里糊涂地学习。学了以后也不知道为了什么。职业意识和职业敏感度都很低,很多机会就没有办法把握。
第三、缺乏求职能力。害怕离开校园这个温暖的港湾,大学生在就业求职上有部分学生有恐惧感,因为到了职场,就意味着要拿出真实的能力来展示自己、同时要和更多人来竞争。职场就是市场、市场是残酷的、惨烈的。有一些学生对职业的期望过高。比如在对最低收入水平的预期值方面,有部分学生由于在待遇水平上的理想化倾向,在就业市场上可能会为此而失去不少不错的就业机会。另外,职业理想化倾向还表现在对工作性质的高期望上。为数不少的学生一开始就希望能找到带有自主性、创新性和挑战性的工作,比例还很高。这显示了当代大学生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时代特征,但过于理想化的择业标准则会带来就业机会的丧失,也更易导致挫折与失败。
但我对大学生更多的担忧是什么?很多大学生连迈进职场的第一步都很有问题:简历牛头不对马嘴、千篇一律;面试的时候找不着北。我自己担任人力资源总监的时候,曾经最多时候一个月亲自面试了不下50位学生(这些应聘者是已经经过筛选过的),90%的同学,面试时表现不佳。这里我要用我亲身的经历告诉所有同学。简历就是求爱信,面试就是相亲。所以各位要记得,你如果面对四位(美资、日资、国企、民企)不同肤色、不同文化、不同性格、不同需求的美少女的时候,你用同样的简历去求爱,会得到你要的结果吗?在面试相亲的时候懂得把你身上具备的、对方想要的能力、特长、素质展现出来吗?
第四、缺乏销售能力。人也是商品、也需要懂得传播和销售自己,但偏偏一说到销售,很多人都怕,其实人一辈子就是反复在做一件事情:销售自己,谈恋爱、找工作、交朋友、加薪晋升、开公司都要懂得销售自己,如果连自己都销售不出去,那你要想有好的人生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建议各位同学在大学期间都要去体验销售的工作。世上最快乐而又最痛苦,最有钱而又最没钱,最辛苦而又最轻松工作就是做销售。这份工作你做好了是英雄、是功臣,人家都尊重你、崇拜你;做不好,你是穷鬼,你是骗子,人家都害怕你、逃离你。这就是天堂与地狱的销售职业。商业时代的到来,人人都必须重视销售,如果不愿意去销售就会被别人推销。因为企业只有三个职业:销售员、管理员和技术员,如果你不会管理,不懂技术,那么就只有做销售,人生别无选择。所以你20岁不做销售,也许30岁要做;30岁不做销售也许40岁还要做;与其晚做就不如早做,也许早一天进入地狱早一天上天堂啊!做销售虽然有风险,但只有几年的风险,不做销售虽然暂时日子好过,但也许需要冒一生的风险。这就是天堂与地狱的销售职业。如果你真想上天堂,那么就先把自己打入地狱吧!建议同学们在大学期间多去尝试销售工作,很多公司都会有销售方面的专业训练,通过培训和销售实战,我想你会对自己更有信心,懂得自我销售,也会在人际交往的时候左右逢源。
第五,缺乏好的口才。在销售自己的的过程中口才非常重要。新的时代,对人才提出的要求是要具备综合素质,缺乏口才的同学在面试中往往处于下风,很多企业在面试的时候给应聘者的时间不长,如果你谈吐不佳,还没有说两句就一阵脸红,就胡说八道了。这是我们需要的吗? 不,我们拒绝失败,我们拒绝由于我们的表达能力不足而把我们的真正实力给淹没了,我们拒绝别人因此而全盘否定自己,我们拒绝...... 可是如何改变呢?口才不良一直陪伴了我们几十年,我们还能改变吗? 我可以告诉大家:一定能,只要你真的要改变自己。建议大家多去学习正确的口才训练方法,然后坚持不懈的复习,持之以恒的练习,就会有出息。
总之,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和毕业后的人生道路缺乏自信。在学校的时候太放纵自己,面对社会太高估自己,就业了以后太欣赏自己,失业了以后又太瞧不起自己。我要告诫所有即将走入社会的大学生朋友,在大学期间要给自己的人生做一个完善的规划,提前准备,未雨绸缪,除了学校的文化课以外,多在社会这个舞台中去学习、去完善、去历练、让自己的心里素质、情商、销售能力、职业敏感度、口才、人际关系等综合素质都提升起来,这样才能在这个沧海横流的时代中尽显英雄本色,才能在腥风血雨的竞争中搏击长空。
(作者简介:亚太国际教育训练机构 董事长,武汉亚太菁英人才咨询有限公司 总教练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