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情无限
---父母亲的人生旅程
父亲的革命生涯
父亲陈昌元,祖藉湖北武汉市汉阳县的陈家大湾,但父亲却是出生于湖北宜昌市,那是1934年农历的2月初2。他是陈家的长房长孙。
父亲的童年和少年是在抗日战争时的兵荒马乱中度过的,随爷爷奶奶逃乱到四川万县,直到解决前夕才在汉口安顿下来。
1953年4月,父亲从李先念任校长的湖北革命大学毕业,分配到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汉口办事处,55年下派到恩施洲宣恩县工作一年,1957年,父亲响应党和政府支援基层的号召,申请下放,被分配到宜昌地区长阳县粮食局工作。1959年,调火烧坪农场任会计,1962年,在与母亲结婚后,调榔坪区公所会计辅导站任站长,1985年,离开工作了23年的榔坪镇,调长阳县审计局任股长,会议师职称。
父亲自参加工作,40多年来,一直从事会计和审计工作,从未间断。他没做过一分钱的假帐,没贪过国家和集体一分钱,没为自己和家人捞一分钱的好处。真正做到了秉公办事、坦荡无私、诚实可信,应该说这是平凡的父亲身上闪现出的不平凡的品质,是他留给我们后代最大的财富。
父亲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和财务会计知识全部贡献给了榔坪人民,在人民公社体制时代,农村实行三级所有的集体经济,财务建帐极其重要,农村会计人才奇缺,他培训辅导了榔坪所有的基层会计,他与每一个小队会计都非常熟悉,他翻山越岭走遍了榔坪所有的乡村,与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对一个从大城市大单位来到农村工作的人来说,要做到这一切是很不容易的。
父亲做人想得开,看得透,从不作非份之想,从不为利欲劳心,因而在生活中表现得乐观豁达、幽默诙谐。这种人生态度感染并影响了我们儿辈和孙辈,我们晚辈应好好学习父亲的这种生存的智慧。
母亲的教师生涯
母亲秦文淑,1939年农历2月11日,出生于湖北省长阳县榔坪镇榔坪村的大山之中,是家族的长房长女。母亲小时候家境十分贫寒,但从小树立了靠读书改变命运的坚定信念,克服种种困难读到师范毕业。
1962年7月,母亲从长阳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榔坪区从事小学教育工作,二十多年里,平均每两年要调动一次工作地点,先后在茶园、乐园、长丰、榔坪等地多所小学任教,担任过长丰公社文教干事,榔坪中学团干,榔坪重点小学校长等职,66年加入共产党。
1986年8月,调龙舟坪镇永和坪中小学工作,87年评为小教高级,1991年8月调镇党校工作至退休。
母亲是最称得上“人民教师”这一称号的人,在她几十年的教书育人生涯中,一直受到同事、学生和家长的高度评价。即使在“文化大革命”那个不正常的时代,在她被纠斗的时刻,母亲依然极其认真地对待教学工作,极其负责地关心学生的成长,在许多课堂无法保持正常教学秩序的时候,唯有母亲所带班级学生仍在认真地听课写作业。
母亲让我们懂得,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有信念,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动摇;对待自己的工作,必须以极其认真负责的态度面对,才能做得好上加好。
母亲自小养成了坚毅顽强,办事果断,勇于担当,能吃苦,不怕难的可贵品格,正是这种品格支撑她克服了生命旅程中的重重艰难险阻,并为我们晚辈留下了取之不尽的精神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