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韶而三月不知腊味”


 

 
 
     感觉到了什么叫不食人间烟火了,当年孔子“闻韶而三月不知腊味”,人在某种高度注意力状态下,基础需求的确可有可无。这几天除了一日三餐,我居然每天不用喝水,我都奇怪自己的身体结构了,可我不是“闻韶”,我只是做一个信念,这个信念也许接通到了宇宙中的高级能量。我的身体坐得很直,犹如头悬梁的那种,椅子没有沉沉地往下坐,仿佛锥刺股的那种。 

    感觉我的心进入了UFO,而我的躯壳是被UFO踢下船仓的,我回到了有泥土的地方,我要提醒自己喝点水去,哪怕没什么味道。 

     并不存在我不肯光顾的地方,我只是不愿意做不速之客罢了,我不去光顾,仅仅是因为,我在此领域的需求已经满格。我不吸毒,是因为我身上的毒素已经够多的了,我不吸烟,是因为我身上烟的元素,已经足够了。不能满足需求,说明就没有接到邀请,所以我是不能前往的。 

     开车的人不会往沟里跑,是因为司机的视线已经抵达过那里了。摸着石头过河,不想去的地方已经摸过了。我对那句被吹捧过了头的话始终是不敢苟同的,那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觉得应该反过来说,真理是检验实践的唯一标准,许多真理是不必去实践的,那些毒品已经被检验过了,何必再检验呢,用生命死亡的代价再去检验一次不合算。 

     真理有一个古怪的特征,真理能感受到全部实践,而实践只能感受到部分真理。让实践去检验真理,等于让瞎子做司机。人们一实践,真理就发笑。 

     真理还有一个古怪的特征,那就是他不会去同实践较劲,实践说是什么那就是什么,真理说不是那样的,但不会去惊动实践,该明白的时候,实践自然会明白。真理只是恰当的时候提个醒。 

    实践能戳穿谎言,但不能取代真理。某些人斗倒了地主,不能摇身一变就成了真主。真理不是虚的东西,真理比实的东西还实在。 

    回到前面的叙述,“韶”那种东西,真的不是虚的,比米饭更能果腹,上古真人餐风饮露就能活得好好的,我是相信的。真理无需实践,但在更高的真理看来,勉强也可说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比方说符合逻辑的思维,在信仰看来就是一种实践。 

    这个大前提搞明白了,我就很清晰我该做什么了。我要做我想做的,社会或他人又允许我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