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代人, 自然科学极为愚钝, 社会科学也同样没着没落, 只会跟在别人屁股后头屁颠屁颠. 就说大胡子洋人"老马"的主义吧, 我小时候不知道"老马"是谁, 只见得他不象中国人, 所以不大喜欢. 但我听说他的"主义"却是好东西呀, 能够保我将来有饭吃, 有花衣服穿. 于是就跟着"主义"了.
我那时还小不懂事, 当然没有宗教的虔诚, 只不过闹着玩玩. 可大人却不一样, 他们显得很虔诚很认真. 把"主义"当做神. 到后来才知道, 他们更多的则是拿来当工具当做武器使用, 在你争我斗中你死我活地拼杀. 听说"老马"的武器中最厉害最管用的, 当数"反动派"这顶大帽子----就象<<西游记>>中能装天的葫芦, 冷不丁就给你戴上"反动"的大帽子, 叫你永世不得翻身. 我不知道它是哪家帽子工厂生产的, 但听说这东西用来对付"敌人"很管用, 能所向披靡百战百胜. 比如有人想当皇帝了, 而国民党却不肯让位, 于是制作一顶大帽子送给他, 称作"国民党反动派"; 后来要抢夺地主资本家的财产了, 又送给他们一顶大帽子, 叫做"反动地主""反动资本家". 再后来这个帽子工厂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逐渐形成了"反动言论"、"反动派"、"反动活动"等系列产品, 最后, 某位很具有英雄气概的"伟人", 干脆一秆子打翻一船人, 说: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在"国民党反动派"被打倒而"伟人"也登基以后, 这个帽子工厂本该停产的, 可不知为什么帽子生意反而越做越兴旺. 而且"反动"的外延又有了无限扩大, 变成凡是我反对的讨厌的或反对我的甚而至不听话的一律称之为"反动". 比如马寅初的<<新人口论>>, 事实证明是科学, 但是和某"伟人"的"英雄母亲论"不一致, 于是马寅初同志就被戴上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帽子; 而张志新说的虽然全是实话, 但是和"文化大革命就是好"的论断不一致, 于是张志新同志就是反革命...
然而历史的车轮毕竟要向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解放了思想, 于是有了邓先生复出, 有了1980年代的改革开放. 人们开始思考: 究竟什么是"反动"呢? 标准是什么? 难道反对某个"伟人"就是反动, 反对某个党派或某个政权就是反动?如果这样定义, 那历朝历代的所谓开国元勋无一不是"反动"! 所以这里就需要有个客观标准, 要站在全人类的高度来给"反动"定义.
改革开放以来, 这个问题因"不争议"而被冷处理, 甚至成为敏感话题. 但是, 民间的争论却如火如荼, 其诠释也悄悄发生了变化. "反动"不再是谁家的专利, 也不能随便给谁扣上帽子. 因为在国家民族政党之上, 还有许多普世法则, 比如自由民主科学等. 这些好东西不仅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 而且代表了公平正义与良知, 完全可以称之为"正动". 而与历史发展方向相悖的行为与言论才是"反动". 具体地说, 自由是正动, 束缚剥夺别人自由就是"反动"; 民主是正动, 专制独裁是"反动"; 科学是正动, 迷信是"反动"; 多元化是正动, 一元化是"反动"; 和谐是正动, 制造动乱是"反动"; 博爱是正动, 阶级斗争是"反动"; 改革开放是正动, 保守倒退就是"反动"...
可笑的是, 听说"反动"一词并非老马的发明, 而是源自法国又经日本转送到中国的, 而且开始并无贬义. 据说梁启超在其所撰<<清代学术概论>>中解释说: 旧政权必然没落, 新政权不能稳定, 而作为当时社会中坚的智识份子... 反映在他们思想上者... 反动而为循名责实, 归於申韩; 因尚名节务虚伪, 反动而为自然率直, 归於老庄. 这是对魏晋学术思想起源的一种推断, 可见其中的"反动"一词, 即使不是褒义, 至少也属于中性, 即"反叛举动", 跟"造反有理"是一个意思. 看来, "反动"一词是回归其本源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