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忠国:社会动态和谐的守恒定律


一、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或许,这是比较早的对和谐问题的解释。

二、孔子之前,是伏羲氏的和谐观,但他给我们描绘的和谐,是由独立、相对自由秩序(程序)构成的发散式系统图。其中,唯一守恒的是动变制约、生生不息。人们可以把这张图理解为整个宇宙的缩影,也可以理解为理想的民主社会和谐图。

三、在伏羲氏的卦图中,社会矛盾内在的动力机制是由矛与盾的合理对撞形成的,所谓合理对撞,就是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间,独立平等的和平斗争权。

四、但是,当斗争的不同方力量失衡时,弱势的一方就会惨受损失。

五、此时,需要一个强大的制衡力量―――政府―――以标准的规矩制约强势的一方,扶助弱势的一方,使双方力量保持适位的均衡,也就是坚守公平正义。这是政府必须坚守的执政道德,也是政府存在的道德基础。

六、世界历史证明,失去权利的一方,必会使用非和平的方式,比如暴力,证明自己权利的存在和存在的合理性。

七、因此,政府的权力就是为社会建造一个可以平等而又和平的斗争平台,使社会各方能够通过道义的审议和利益的诉求,达到社会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

八、人是市场的主体。建立以人为主体的市场,是经济发展持久的发动机。如果相反,短期内经济可以得到崎形发展,但会难以为继、难以持久,甚或引起社会暴力冲突,也就是说,物质稀缺可能导致社会的灾难,消费稀缺也可能导致社会的灾难。

九、思想与精神的独立不羁,如果社会具有价值目标共识,意味着社会的活跃、激荡、激昂和激越,如果反之,也就是说价值目标相背,或冲突,则意味着新的社会风险的到来。

十、官员乱政,只因规制无序,官逼民反,必是民无制权。

十一、建构我国多系统、多层次、立体的制度程序机制,是应对动态复杂的最佳出路。

十二、静态的社会是暴力之源,动态有序,自由民主的社会,是和谐的基础。

十三、无私的思想,是智慧的眼睛,利欲熏心,既无远图之志,亦无助国良策,唯多些误国奇谋。

十四、以国为家,则家国兴,以家为国时,必是家国亡。

十五、兵贵谋而不贵勇,伐贵义而不贵利。

十六、以义、利和,则天下归心。纯义,为圣人这举,纯利,系小人之举。

十七、利为争斗之媒,义乃和合之君。

十八、没有吞天纳地的襟怀,便不会有惊人的业迹。

十九、邵子云:“远举必致谓之志,经纶天地谓之才。”志为才之媒,才为志之用,以出世之精神,入世之情怀,为天下民众谋福利,为国家富强谋良策,守此可矣。

二十、不求句句皆对,但求字字无邪。2008年3月14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