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进入了一个大调整期,房地产企业面临的“新拐点”--或者倒闭,或者退出两难的抉择。整个中国的房地产行业仿佛弥漫着一种迷茫的气息,地产行业将何去何从,地产开发商将如何应对这场危机?
丹青山水房地产中国区总经理何丽枫提出健康的开发商应该对市场周期性枯荣保持适度的钝感力。
纵观世界的房地产发展史,房地产的低迷与繁荣、上涨与下跌都是周期性的循环的,因此真正的房地产开发应该是一个长期而淡定的过程,房地产的开商商所需的应该是一个相对稳定而平和的市场。
真正的开发商所需要的是稳定的市场,既不能飙涨,也不能山崩式下跌,只有这样,开发企业才能真正的安心造房,增加供给,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保持楼市的健康发展,削平危险的低谷,根据国际性货币基金组织的多次统计,房价下跌15%就算是萧条了,而且,住房越是在发达国家,占得比重越大,对于经济的影响也最大。但是股市、房地产、经济增速的周期并不一定必然重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房地产周期性下滑或导致经济的恶化,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央府才下决心救房地产产业,刺激成交量,而非托房价。因此房地产开发商应执着于自身的积累和拓展,做过于敏锐的兔子不如做适度迟钝的乌龟。龟兔的输赢原因不是兔子太懒乌龟太勤,而是兔子太精明而休息乌龟很迟钝而执着,乌龟的钝感力是当企业要学习的。从来大产业都不属于时时都在洞悉、权衡、取舍利害的人。过分的精于世事无异于白日秉烛。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解释“钝感力”一词为“迟钝的力量”,认为“这个世界不过是一场生存游戏,所以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而要保持甚或加强自己的生存能力,钝感力又是必不可少的。与其有锐利的敏感度,不如对于大多数事物不要气馁,这股迟钝的顽强意志,就是得以生存在现代的力量,也是一种智慧。”对于低迷时期的开发商尤其如此。
“低迷时不悲观,繁华时不浮躁” 在楼市低迷期,作为一家有责任的房地产开发商,我们更应该淡定从容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在当下,对于房地产来说,应该把战略眼光放长远。是的,现在很多企业都在说苦练内功,把更多的重心放在研究产品上来。开发商都渐渐意识到,这是当期环境下保持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除了坚定的面对动荡的市场外,更应该去完善和建立企业的经营模式,不仅仅是产品模式,还有管理模式、营销模式、推广模式、竞争模式、服务模式、品牌模式等等,这是一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最后何丽枫女士引用一句毛主席的诗来提醒开发商:“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楼市要想真正的回归健康轨道,首先开发商要放弃的就是暴利思想,只有房价回归到合理的轨道上,才能释放楼市潜藏的需求,健康的开发商还是应该具有清醒的洞察力并保持适度的钝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