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
文化与现代化都是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至今都没有统一的定义。对于文化现代化,课题组将其内涵概括为:现代文化的形成、发展、转型与国际互动的复合过程,文化要素的创新、选择、传播和退出交互进行的复合过程,不同国家追赶、达到和保持文化变迁的世界前沿地位的国际互动。其外延包括:纯粹文化、文化设施、文化产业和其他文化的现代化,文化生活、文化内容、文化形式、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体系和文化管理的现代化等。
课题组对文化现代化的标准进行了探讨,认为文化现代化有三个标准:有利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又不破坏自然环境;有利于社会的公平和进步,又不妨害经济发展;有利于人类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又不损害社会和谐。
报告认为,如果说16世纪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萌动,17世纪~18世纪是中断,19世纪是起步,那么,20世纪~21世纪是文化现代化的全面展开。从19世纪算起,中国文化现代化将是一个持续300年的历史过程。如果21世纪能够实现文化现代化,那么,中华文化将回归世界前沿地位,并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贡献。
报告提出的综合文化现代化的基本思路是:在21世纪前50年,采用综合文化现代化原理和“运河路径”,协调推进两次文化现代化,协调推进工业文化、网络文化、生态文化、创新文化、和谐文化、文化产业和文化遗产保护,加速发展知识文化,提高文化创造力和竞争力,达到文化生活现代化的世界中等发达水平,基本实现文化现代化;在21世纪后50年,全力推进第二次文化现代化,迎头赶上文化生活现代化的世界先进水平,文化创造力和文化竞争力位居世界前列,全面实现文化现代化。
报告还对实现中国文化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建议,并从操作角度将其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实施“全民文化素质议程”,提升文化生活品质。其政策建议包括:研究实施“全民人文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高公民人文文化素质;实施职业文化塑造工程,提升职业文化素质,建设知识时代的职业信誉;实施礼仪之邦塑造工程,提升行为文化修养;建立免费开放的消夏文化节制度,丰富城市文化生活,提升文化竞争力;建立文化服务政府采购制度,免费供给农村地区,提高文化生活的均衡性;建立多元文化投资机制,提高政府文化支出比例,达到1%~3%左右。二是实行“中华文化振兴战略”,提升文化竞争力。其政策建议包括:实施文化传承战略,出版《中华文化遗产百科全书》,实施文化创新战略,启动国家文化创新工程,以及实施文化互惠战略、文化人才强国战略、文化产业强国战略和文化贸易强国战略等。三是实施“中华文明精萃工程”,提升文化影响力。其政策建议包括实施长江、黄河文化保护带工程、实施中华文明主题公园工程,建立八朝(周、秦、汉、唐、宋、元、明、清)文化主题公园;实施中华文明数字化工程,建立中华文明三维数字化再现和网络主题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