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家禽业简介及几点思考


  3月21日,天气晴朗,柔柔的阳光,满目的春色,我有幸参观了宣城的安平禽业、立大集团、华卫集团三个家禽业基地。应当说,这三大家禽基地,都已经走上规模化、科技化、专业化之路,赢得较大的经济效益,解决了不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取得较好的社会效应。

  安平禽业:即安徽安平禽业育种有限责任公司,座落在生态环境优美的宣州区向阳镇,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公司成立于2003年5月,经过几年的发展,现拥有种禽繁育、苗鸡生产、禽肉加工的产业。公司已通过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6年公司被宣城市认定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07年被安徽省列为发展循环经济试点企业。

  种禽繁育是安平禽业的支柱产业,种禽繁育规模居全省同行业前列,现年存栏种鸡15万套,年产商品鸡苗鸡2000万羽,产销率100%。主打产品“宣阳”牌黄(麻)鸡,被中国无公害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无公害产品,产品热销华东、华中等二十多个省、市、区。

  在养殖也迅速发展的同时,公司决定向产业的纵深处发展,开发家禽食品加工业,2007年新建的禽肉加工项目被安徽省发改委列为861工程项目,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保鲜冷冻禽肉产品2万吨,销售收入达2亿元,创利税1000多万元。这将大大提高家禽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

  为了解决规模化养殖对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公司已与上海生命科学院进行技术合作,正在研制开发“宣阳”牌生物有机肥生产,该项目已申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项目一经建成,不仅能有效解决规模养殖业的污染问题,促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而且能为本地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生物提供有机质肥料。

  安平禽业将以更完美的机制和科学理念描绘明天的蓝图: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在未来3---5年内建设十个年出栏100万只商品鸡养殖示范小区,建设年产2万吨禽肉熟食产品深加工生产项目,形成良种繁育,家禽生态养殖,生物有机肥生产,优质禽肉产品深加工等综合性的产业化体系,为人民生活提供更多的无公害绿色食品。

  安平禽业在温安平总经理的率领下,以“品质只有起点,满意没有终点”为经营理念,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必将成为中国家禽行业的一颗璀璨之星!

  立大集团:即安徽立大集团,是一家民营企业集团,由“宣城市立大禽业有限公司”、“郎溪县立大禽业有限公司”、“宣城市立大家禽服务有限公司”、“宣城市立业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立大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立大酒店”、“立大食品公司”等组成。集团经营涵盖家禽育种、家禽养殖、家禽技术服务、饲料销售、房地产开发、企业形象策划、广告设计制作、家政服务、金属制品加工以及宾馆、餐饮服务等众多领域,集团总资产2.5亿元,占地面积2000多亩。集团地址宣城市宣州区向阳镇。


  立大集团是集樱桃谷肉鸭繁育、社会养殖、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型企业,集团按照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标准,以一流的理念、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园林式生态鸭业基地,已经建成标准化种鸭场和商品鸭养殖基地8个,熟食厂1个。场内建有18.5万平方米的高标准化鸭舍和两座年孵化能力达5000万只商品鸭苗的现代孵化厅,樱桃谷父母代种鸭养殖总量达30万套,祖代种鸭养殖总量达150万单元,年出栏商品鸭1750万只;熟食产品为鸭舍、鸭脖、鸭翅、鸭掌等系列制品。形成了从“祖代——父母代——商品代——熟食加工”完善的产业体系。产品畅销江苏、山东、上海、广东、浙江等省市区,共带动了6000多户农户通过养殖增收致富。

  集团坚持“鸭业富农、和谐共赢”的经营宗旨,围绕少政府提出的实施农业产业化“532”提升行动计划。按照“立足种禽养殖,发展屠宰熟食,扩大祖代引种,环保有机羽绒”的发展思路,开展“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农户”的动作模式,培养、支持农民朋友自主创业。

  华卫集团:安徽华卫集团创建于1999年,属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财政参股企业、全国家禽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示范单位、省民营科技企业、省守合同重信用单位、省文明单位,连续多年被金融部门评为“AAA”级信用企业,现已全面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华卫”牌商标被省工商局评为著名商标,“华卫”牌苗鸡获省名牌农产品称号,并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集团公司从一个家庭作坊式的小企业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发展成为一个大型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现集团公司下设安徽华卫集团禽业有限公司、安徽华卫集团饲料有限公司、安徽华卫集团食品有限公司、安徽华卫集团有机肥有限公司。

  华卫集团现有总资产3亿元,2008年销售收入达10.8亿元。集团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现有种鸡场7座,按照规模化、科学化、集约化的标准养殖,饲养存栏“皖江黄(麻)鸡”祖代种鸡10万套、父母代种鸡近70万套,可实现年产8000万羽商品代苗鸡,是安徽省乃至华东地区最大的三黄鸡养殖基地,并拥有年产1亿羽优质苗鸡的大型孵化场1座及年产12万吨优质安全畜禽饲料加工厂1座,年产1.8万吨熟食屠宰制品加工厂和生态环保有机肥加工厂及3000万只优质肉鸡标准化养殖示范小区的首期工程也即将建成投产。

  为了延伸企业产业链,华卫集团已于2008年开始实施强企战略—“551工程”,将通过一系列大型项目的实施,到2012年可实现产值超5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专业合作组织100个,五年内实现集团公司“551工程”的强企战略目标。同时,继续加强自身管理水平,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计划在三年内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

  做为这三个家禽业基地,可以说都有各自的优势地位,都形成集团化,从而使得集团具有更强的商场竞争力,同时也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解决了部分劳动力问题。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宣城家禽业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宣城家禽业之间要形成合力。目前来看,宣城除这三家家禽基地外,还有为数不少的家禽养殖业,但规模相对较小,产品大部分都靠自己去屠宰、加工并销售,但无法做到深加工,这样,产品的附加值就小了,无形当中增加了成本,利润也小得多,如何把家禽业做成网络化、整体化,从而形成合力,这不仅是“战斗力”得到生成,而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具有更强的商场竞争力。

  二、宣城家禽业要形成技术与资源的共享。作为家禽业,宣城有较为优越的自然条件,有较为优质的种鸡、种鸭的品种,除“皖江黄(麻)鸡”外,安徽华大集团育种有限公司的“皖南黄鸡”、“皖南青脚鸡”两个品种就获得了国家级品种(配套系)审定。如果达到共享资源,技术互相支持,就会克服家禽的品种参差不齐的问题,就会形成品牌的优势,而各自为阵,毕竟能力有限,且难以拓展市场。

  三、宣城家禽基地应当与本地相关的产业链有机结合。宣城在家禽养殖,以及深加工等方面,已经有着比较好的传统工艺,如水阳的鸭脚包、鸭翅,都是比较有名的地方特色产品,如何将这些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很好地融合起来,并做大、做强,非常值得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