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的资金来源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存在一个悖论,它没有信用,还要贷款给它。”

     对中小企业最大的支持,就是让它抓住机会赚钱;它无力购买设备,又没有信用贷款,那就购买设备租给它;有了租赁信用,就可以逐渐积累贷款信用。租赁信用的风险远远小于信贷风险,特别是厂商的租赁公司,一旦交不了租金,设备还在,余值还在,不会有100%的损失。

       但是,如今活跃在中国融资租赁舞台上的确大多非厂商逐渐的融资租赁公司,而是一些股份制的金融租赁公司。那么,他们的资金如何而来呢?由于国企改制、担保失效、汇率剧变等原因,经过整个上世纪90年代,被沉重的欠租所困扰,其间还经历过大整顿和重新注册的融资租赁业在进入21世纪开始复苏,目前各类融资租赁公司超过150家,可承载的资产管理规模可达6000亿元(人民币,下同)以上,融资租赁交易额迅猛上升,年交易额已超千亿元。

      在发达国家业务规模与银行信贷相当的融资租赁业,在当前我国扩大内需促增长、解决信贷难题特别是中小企业信贷难之时,出现大有可为的空间。应该从国家的经济管理制度――在宏观调控指导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的层面上,来认知融资租赁市场。

       中国的融资租赁行业必须要找到它的本质。不只看作贷款中介,而要增加资产价值,做到差异化。我国融资租赁业资产回报率会远远大于国际平均水平,国际上是12%~16%,我国会多1倍都不止。

       银监会规定,金融租赁公司最低注册资本为1亿元或等值自由兑换货币。商务部规定,外商投资融资租赁公司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美元。根据商务部等部门发布的关于内资租赁企业从事融资租赁试点的规定,融资租赁试点企业应满足:2001年8月31日(含)前设立的内资租赁企业最低注册资本金应达到4000万元,2001年9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期间设立的内资租赁企业最低注册资本金应达到17000万元。设立的门槛太高,阻碍了轻型的、地区性的、专业型的融资租赁公司进入这个行业。目前银行系的金融租赁公司,主要业务都集中在大型设备上,如飞机、轮船等。而中小业务才是核心,因为中小企业更加缺乏信用资源,获得银行融资的能力更差。但是,传统银行的传统业务和传统的风险控制主要是按照类型来确定风险级别,难以了解到各个主体的特性。

      虽然金融租赁公司具有高额的注册资本金,但是金融租赁公司却没有感觉到金融机构的地位,尤其体现在融资渠道上。除了资本金外,融资租赁公司基本上只能靠银行信贷,虽然其他诸如证券、信托、保险、信贷等筹资闸门并未关死,但是要打开也并非易事。

  我国融资租赁还是孤军奋战,根本上还是依赖股东的资金实力,靠股东借款,由设备生产商设立的租赁公司靠厂家的积累,由银行设立的租赁公司靠银行资本金的积累。

   信托机构虽已开始走进融资租赁交易。除了部分信托公司募集资金从事租赁业务外,一些信托机构与融资租赁公司合作,为后者募集资金。有的租赁服务商还在尝试与银行、信托进行多方合作,通过理财产品的方式募集资金。

  而另一个可行的渠道是正让保险等机构资金进入租赁市场;保险机构资金庞大,对融资租赁这种低风险的行业无疑是十分适合的。而我们更希望随着市场的发展,融资租赁服务商能够作为一种市场主体向公众直接融资。

  2006年5月15日,上海某租赁公司的租赁资产支持收益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受益凭证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该产品由其母公司担保,只是一个“准证券化”产品,但这样的产品至今仍是孤案。

  当然,也有观点认为,打包的租赁资产很难实现标准化,很难让公众对资产质量和风险作出判断,应鼓励私募。无论怎样,融资渠道多样化的前提条件是资本市场要开放,融资租赁公司能够进入资本市场,参与到金融机构之间的同业拆借等市场。

      对于制造厂商,融资租赁是一种信用销售的外包;对于银行,融资租赁是配置资金的新渠道;对于承租人,融资租赁是以物为载体的融资方式;对于资本市场和投资人,融资租赁是一种新的投资方式;对于金融机构的高端客户,融资租赁也是一种理财渠道。

      如果银行认识到,扶持专业厂商的租赁公司,以它们作为机构客户去支持中小企业,远比自己直接做成本更小,风险更加可控。虽然银行成立自己的租赁公司,但对于中小客户,只能通过专业厂商,培育机构客户;有专业能力的、规模化、连锁的出租服务业,是最能满足缺乏信用的客户的需求的。

     发展融资租赁是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抓手。就像有的企业说,我不做技改(更新设备)‘等死’,做技改我‘找死’;厂商说,我不做分期付款‘等死’,做分期付款我‘找死’;有的银行(或银行某些部门)说,我不放贷‘等死’,给你放贷我也是‘找死’。这说明我们的结构有问题,我们缺了一个主体――第三方的设备投资主体。融资租赁公司,就是第三方的设备投资主体。所以,融资租赁市场期待进一步挖掘和繁荣,而租赁业本身的融资难问题确在这个金融危机的春天略显无奈,只有充分发展好融资租赁的资金渠道的问题,才能进一步解决中小企业乃至中小医院的融资难问题。